萊蕪博山交界處有個古村落,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古齊國的南大門

在萊蕪和莊鎮靠近淄博博山樵嶺前的地方,有個地勢險要、有著自古被譽為"齊魯第一關"之稱的地方,這個地方從春秋時期便是齊魯要道的咽喉,是古齊國當時的南大門。

萊蕪博山交界處有個古村落,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古齊國的南大門

這裡,就是青石關,如今以青石關村為建制,坐落於205國道跟濱萊高速之間,北依樵嶺前的一處靜謐且充滿古老時光痕跡的古村落。

"齊魯第一關"的齊長城關隘,坐擁天險之地

春秋時候,眾諸侯國之間征伐不斷,而齊國作為春秋五伯(諧音也做春秋五霸,分別為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跟楚莊王;也有說法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跟越王勾踐)跟戰國七雄(秦、楚、燕、韓、趙、魏、齊),為了防禦周邊國家的戰襲,所以便做了眾多的防禦工事,其中長城便是其中之一。

萊蕪博山交界處有個古村落,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古齊國的南大門

齊長城,距今已經有兩千六百餘年曆史,全長六百餘公里,西起平陰、東達青島西海岸,現存遺址多處,是古齊國人民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象徵。當時的齊國,南邊有楚國跟魯國,北面還有燕國,而當時的地理條件齊國跟魯國交界的地方為泰沂山脈,所以便在這連綿的山脈處修建瞭如今赫赫有名的齊長城,齊長城也是目前經考證後年代最早的古代長城,被譽為是"長城之父"。

萊蕪博山交界處有個古村落,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古齊國的南大門

而在泰沂山脈處的青石關,則是當時的一處重要關隘,是進出古齊國的一個重要通道。這一點,從周邊的地勢就可以窺見一二,東西兩面是延綿數百里的山路土丘,而只有這處地方,作為齊國國土的南大門,有著古稱"翁道口"的夾谷小路(這種小路,古時頗多,很多古時候著名的伏擊戰都是在這種山谷眾的小道上演)。在通往關隘處的一段路,兩側是懸崖峭壁,最窄的地方僅僅能夠供一輛馬車通行,作為一條交通要道,這裡的坡道上還有眾多當年獨輪車遺留的車轍印。咸豐年間的時候,名臣曾國藩為了鎮壓捻軍也曾在此巡視,也是從側面印證了青石關這個地方的重要所在。

雖然歷經千年,卻仍舊有些許的舊時痕跡

青石關村最早的建制,可以追溯到唐朝。當時這裡作為一個進出大山的重要關隘通道,行人眾多,於是在青石關頂處有了一些以買賣營生(主要是吃食)的小販,當時人們把這裡叫做賣飯嶺子。最初這裡只有六戶人家在這裡立莊,後來隨著周邊眾多百姓在此聚居,而南側關樓處也有青石關三個大字的石匾,於是聚居此處的百姓便把這裡叫做青石關村了。

萊蕪博山交界處有個古村落,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古齊國的南大門

青石關村,被205國道一分為二,西側是關口遺址所在地,東側的山頭有齊長城遺址可供探尋。

在西側的村子裡,有東西跟南北的兩條主要通道,東西道路為進村的主路,村頭處有青石關村的石碑作為一個指示路牌引導著眾多到此探尋的朋友。在這條路上有兩顆據說已經千年樹齡的國槐,一顆位於青石關關門處,四周已經圍起保護開來,還有一顆樹樁中間枯空,但每年春夏也總是枝繁葉茂。

萊蕪博山交界處有個古村落,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古齊國的南大門

這條南北的路,北側是關口遺址,遺址北側是古老的夾穀道,靠近關口的位置可以清楚的看到道道車轍痕跡。東西走向的估計是人工開鑿的防滑措施,彎彎曲曲南北的車轍印倒也是非常清楚。

繼續往南走,便是尋常人家的住宅,在這裡有眾多石磚石塊壘砌而成的房屋牆壁,也不乏略顯破敗的地方。走在村裡,經常能夠碰上在門口路邊曬太陽的老人,跟路上騎車的大叔大嬸,問路什麼的倒也是非常熱心,總會直截了當的告訴你位置方向,或者攀談告訴你村子的歷史故事跟青石關的趣聞趣事。

這裡,是狗哥嗅途,致力於旅行乾貨分享的狗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