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辜负的,终会变成你怀念的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发张出去玩的照片,要被“拷问”去哪儿了、跟谁去、怎么不学习;

抱怨最近太累,爸妈就要“连环追问”……

“嫌弃”父母的瞬间,又岂止发生在旅程中。

嫌他们唠叨,嫌他们这个不知那个不懂,嫌他们总有操不完的“闲心”。

朋友抱怨:在朋友圈晒了一束花,下一秒亲妈就打来电话旁敲侧击“那男孩人怎么样,做什么的……”

她知道那是关心,可这种关心让她感觉像是背后有双眼睛,时刻盯着不放。

那些亦真亦假的段子、随手发发内心毫无波澜的句子,偏偏父母会当做天大的事情,认真到令人不耐烦。

但随着年龄增长,历经人世冷暖后,总能辨清真心与假意,知道谁才最值得珍惜。

那些你辜负的,终会变成你怀念的

看过一部微电影,孤身在外的女儿总是借口太忙,挂掉父母的电话。

她在朋友圈发一张穿运动内衣夜跑的照片,被妈妈留言指责“一个女孩子半夜穿内衣跑出去像什么样”;

晒图配文“爱上长跑”,爸爸留言催婚:还不如来个爱情长跑……

女儿烦透了爸妈的不理解,过年假期,她选择去非洲沙漠跑马拉松。



父亲气极:“谁大过年的不回家,平常连话就说不上两句,现在连家都不回了。”

女儿也气:“说了你也不懂!”

可是等她赌着一口气,真的站在了沙漠马拉松的起点时,才发现这条赛道远比自己想象中难太多。

她深感无助,就在快要坚持不住时,终点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加油啊!”

为了女儿的梦想,从没踏出国门的爸爸妈妈,经历了过境被刁难、语言不通的窘境,一路奔波,来到异国他乡,只为了给女儿一个拥抱、一份支持。

那些你辜负的,终会变成你怀念的

你以为最不理解你的人,恰恰是最愿意为你的梦想付出一切的人。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被你厌弃的唠叨,一句句都是他们的爱和担忧。

有人做调查时,采访了一些和孩子沟通出了问题的父母。

令人诧异的是,多数父母没有抱怨,只有自责:



“知道被孩子屏蔽我心里不好受,知道自己可能做错了,以后得注意。”

“她不愿意回家那可能是我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好,以后改进,或者注意说话方式方法。”

我们总调侃自己在“甲方爸爸”面前卑微得像条狗。

却很少注意到,爸妈在我们面前,有多卑微、有多周全。

那些你辜负的,终会变成你怀念的

读者聊起自己漂泊多年,最想念的就是妈妈做的早餐:

“一个人在外面,便利店的包子连续吃了三年,才发现那个总是起早两小时为自己准备早餐的妈妈,曾为自己的健康,付出了多少心思。”


也有人在一边生病、一边赶稿时,想起从前生病,总有爸妈嘘寒问暖、买药熬粥:

“那时候我才知道,我爸妈比我自己都更心疼我自己。”



同事感慨:“我已经到了随时随地都会想起爸妈的年纪了。

看到有小朋友坐在爸爸肩头看升旗,会想起我小时候也曾被我爸托在肩头看风景;

看到送孩子上学的妈妈,眼前全是我妈以前送我上学的情景……”

那些你辜负的,终会变成你怀念的

时间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它可以让我们慢慢体会父母给予我们的爱;

时间又是一个很坏的东西,它总是让我们太晚才懂得珍惜。

李宗盛在《新写的旧歌》里唱着:

“那些年只顾自己,虽然我的追求,他无能也无力参与。

只记得我很着急,也许因为这样,没能听见他微弱的嘉许。”

那些曾被我们忽略的、遗忘的,总有一天会变成我们怀念的、悔恨的。

人这一辈子,这样的温暖不会太多。

点点滴滴,都值得珍藏、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