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唯心主義的人能發現和承認自己的唯心主義立場,這從客觀上是不是一種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兩者矛盾嗎?

ONE萬泉


討論這個問題前,應說明為什麼要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劃分。記住,這是人劃分的。其實,更有意義的不是這劃分,而是由這個劃分進入的物質與意識的概念本身。什麼是物質?什麼是意識?識性無源,因於六種根塵妄出。什麼是心?妄認的六塵緣影。六塵緣以眼耳鼻舌身意所緣的物質現象為本因地,是物質現象在見聞覺知的投影,列寧稱之為攝像。由此可見,心,是物質,而非識。是一種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離開人的意識的客觀存在。物質的唯一屬性是客觀存在。什麼是識?識包括意識。佛言七大,風火水土虛空、見聞覺知、識了知,為七大。七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離開人的意識而存在的,其唯一屬性是客觀存在。

正由於意識本身也具有不依本身意志而存在性,所以才可以稱為意識,為七大之識了知的一部分。而七大是客觀實在,客觀實在即哲學定義裡的物質。所以,意識是物質,是由物質派生的。

當我們論及物質與意識的相互關係時,並不是就存在的一切而論,僅抽象出其某種屬性而論。我們稱之為物質是物質,意識是意識,意識不是物質,物質不是意識時,正是在這個含義而論的。

從他認識過程看,他還是尊重客觀事實的,就是遵從客觀存在的。他的唯心主義立場被物質化於他面前被認識,這本身已經是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了,是唯物主義立場。如果發現並承認他曾經是唯心主義立場,那麼他是唯物主義者。

如果“發現”“承認”的是他不僅過去而且現在仍是唯心主義立場,那麼,他仍是唯心主義者。因為他並不以被異化為物質的認識,就是並不以對自己曾經的唯心主義立場的發現承認為第一性,而是仍以自己的主觀判斷為第一性,所以,他的立場並不是唯物主義立場。如同豬,剛把自己弄乾淨又跑回了汙泥中。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不矛盾,不參雜。


蔡文樓


(首)“實事求是地說,我認為是上帝創造了世界”,這句話本身就矛盾,因為“實事求是地說”,之後若是“我認為是客觀物質決定意識”,才是真正的符合實際,是真正的“實事求是地說”了。

從邏輯上說,真與假,有四種組合,即假假,假真,真假,真真。這四種組合,只有“真真”才是對的、正確的,而題目所給出的,比如我所舉出的例子“實事求是地說,我認為上帝創造了世界”,屬於“真假”組合,不符合邏輯上對的條件,是錯誤的觀點。

問題答到這裡,就算答完了,再說的相關的話:人的認識過程,本身就存在著矛盾,具體到人的一生及其對各種事物的看法,純粹的唯物主義者與純粹的唯心主義者都是不存在的。比如一個唯心主義者,他吃飯、工作等等都是受唯物主義的行為支配的,不然他就活不了,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唯物主義的正確性與重要性。再比如,一個唯物主義者,其主觀因素參與多了,就會產生唯心主義的觀點。那麼是不是說,唯物主義者也是不可靠的了?不是的,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人的主觀意識要時時刻刻地紮在實踐的基礎之上,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不斷反覆,才能保證認識的客觀性、正確性,或者說真理性,不以權威、名人的觀點桎梏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