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跌巖起伏的一生,世人的縮影 | 資治通鑑

跌巖起伏的一生,世人的縮影

主父偃:跌巖起伏的一生,世人的縮影  |  資治通鑑

今天來講一講主父偃。讀過上一篇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主父偃,就是推薦漢武帝推行“推恩令”的大臣。從推恩令的想法以及構思來看,非常巧妙。這也不禁讓人對主父偃,起了敬仰之心。為什麼呢?推恩令,是一種陽謀,表面上和和氣氣,暗地裡刀光劍影。表面上分封子弟,暗地裡削弱諸侯。

但是,諸侯們,都不傻,都能夠看出漢武帝的政策,暗地裡是什麼意思。也正因如此,對這個政策的制定人,主父偃,也多了一些提防心思。而主父偃,好像生來就跟這些諸侯王有仇一樣,盯著諸侯們的錯,趕盡殺絕。從主父偃的一生,能夠看到很多人的縮影,也能夠看到社會的縮影。我們繼續往下看。

一、推波助瀾,誅殺燕王劉定國

公元前一二七年,燕王劉定國與父親劉康王的姬妾通姦,不僅如此,還把弟弟的妻子,也佔領了,作為自己的姬妾。同時,還把肥如縣令,一個叫做“郢人”的人,給殺了。郢人的兄弟,忍受不住,把劉定國給告了。

這件事情,一層一層往上傳遞,最後來到了漢武帝耳朵中。漢武帝召來了大臣們商量,最後的定論是,誅滅。劉定國知道後,眼看沒有活路,皇帝親自下旨,只能夠自殺。

仔細看這個故事,很有深意。

《資治通鑑》:“郢人兄弟上書告之,主父偃從中發其事。”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主父偃在這場告密中,做了很多的工作,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如果拋除這句話,我們可能會認為,郢人的兄弟,在親人被殺之後,就進行了告密。隨後,這件事情就逐級向上反饋,直到漢武帝耳中。

這當中,是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劉定國。劉定國能夠肆意殺了縣令,自然也會有隻手遮天的本領。如果他強硬著壓住這件事情,單憑郢人的兄弟,就能夠讓皇帝清楚地知道這件事情嗎?很難。

從皇帝的角度來看,作為皇帝,日理萬機,並不能夠把天下所有的事情都瞭解清楚。如果這件事情,在傳遞的中途,被劉定國截斷,或者輕淡化,那麼結局就完全不同了。所以,才需要主父偃從中推動,掃除這些障礙,讓消息能夠暢通無阻地來到漢武帝的耳中。

最後的結局,也算是讓人滿意了,劉定國自殺,血債血還。

我們在看待事情的時候,要經常性地問一問,背後是否有推動力。我們這個社會,我們所看到的消息,是否就是自發性產生的,又或者,有什麼力量在背後推動著。

例如,很多娛樂圈的新聞,或者娛樂圈的人出現,突然流量大增,這背後,資本必定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又例如,兩件看似毫無關係的事情,如果往深層次挖掘一下,會不禁讓人嚇出冷汗。臭名昭著的“奶頭樂”計劃,以及一支專門在輿論戰場上進攻我國的第五縱隊,無不說明了這個問題。

二、治理齊國

解決完劉定國之後,主父偃把目光放在了齊厲王身上。據說,齊厲王與他的姐姐紀翁主私通。而主父偃,想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齊王,卻遭受到了齊太后的反對。

主父偃碰壁之後,上書給漢武帝。首先,主父偃說明了當今齊國的情況。

《資治通鑑》:“臨菑十萬戶,市租千金,人眾殷富,巨於長安”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齊國的人口非常多,經濟非常發達,百姓非常富有,比起首都長安,還要更加繁華。說這個是為什麼呢?是要指出,如果不是皇帝的親弟弟、親兒子,是不能夠在齊國稱王的。

主父偃是主張通過推恩令削藩,深知兼併的危險性,所以才會提出這樣的主張。同時,主父偃還向漢武帝說了齊厲王跟他的姐姐有不清白的關係,指出了齊厲王與漢武帝的血緣關係並不親近。由此,一定要借這個機會,治理齊地。

但是,這裡也可以看出,主父偃的態度,是經過了大轉變的。既然認為,齊國不能夠由非皇帝的親弟弟、親兒子稱王,又怎麼會想著把女兒嫁給齊厲王呢?況且,主父偃還知道,齊厲王跟他的姐姐,有著亂七八糟的關係,這不是把女兒往火坑裡面推嗎?這當中,還是主父偃的私人慾望造成的。

政治聯姻,是一種十分有效,也十分強大的兼併手段。是的,婚姻也是達到兼併目的的手段之一。因為,婚姻並非兩個人的結合,而是兩個人背後的家族,關係網的一次深層次結合。古人為什麼講,門當戶對,就是因為,門當戶對是讓婚姻利益最大化的最佳搭配。

漢武帝聽到主父偃的進諫之後,也同意了,便下令讓主父偃為齊國宰相,前去治理齊國。主父偃手握大權,來到齊國後,馬上就對後宮以及宦官進行整治。為什麼把第一把火,燒向後宮呢?這是因為,直面進攻齊厲王,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所以,先從底層開始挖掘。果然,種種矛盾都指向了齊厲王。事情逐漸暴露,浮出水面之後,齊厲王也感覺到危機到來,只能夠喝下毒藥自殺。

壞事傳千里,齊厲王一死,其他的諸侯王也感覺到一場危機即將到來,於是便在暗中謀劃。主父偃能夠作為暗中的推動者,其他的諸侯王也可以。於是,趙王便上書給漢武帝,說主父偃受賄,逼死了齊厲王。漢武帝便召回了主父偃,還把他關進監獄。在監獄中,主父偃承認了受賄的事實,卻不承認逼死齊厲王。本來這件事情,到這裡也可以結束了,漢武帝也不想繼續追究主父偃。但是又有一個人從中發揮了作用,他就是公孫弘。

公孫弘認為“齊王自殺,無後,國除為郡入漢,主父偃本首惡。陛下不誅偃,無以謝天下。”

意思是,齊王死了之後,沒有兒子繼承封地,可以收回中央,並設置郡縣,這是好事。但是,這件事情,由主父偃起頭,如果他不死,沒有辦法向天下人交代。這裡的天下人,實際上指的是諸侯王們。隨著推恩令的施行,以及主父偃殺了兩王,如果不穩定一下,安撫一下,這些諸侯王恐怕會狗急跳牆,起兵反抗。所以,表面上說的是天下人,暗地裡指的是諸侯王、權貴們。

所以,主父偃就成為了漢武帝穩定朝局的犧牲品,禍及整個家族,都被誅滅。

三、縮影

主父偃這個人,從小到大,都不受人看重。趙王之所以會那麼怕他,就是認為,主父偃年輕的時候,曾經到齊國、燕國、趙國等地,想要找份工作謀生髮展,但是都沒有被任用。齊國、燕國都倒下了,下一個很有可能就是趙國了,所以他才要著急著反攻。

從推恩令的設計上來看,非常巧妙。這也說明了,主父偃這個人,確實是有才華的,有思想的。但是,這樣的一個人,為什麼直到四十多歲,都沒有人看重他呢?

《史記》上有過解釋:“諸公賓客多厭之。”

就是說,大家都很討厭他。討厭他的原因,就是因為他這個人不善於把人際關係處理好,到處得罪人。看看他做的事情,都是絕人財路的事情。也正是因為如此,在他入獄之後,鮮有人替他講話。公孫弘還藏了個大招,等到他奄奄一息的時候,一招斃命。

而且,主父偃這個人比較貪財,這也是受人牽制的弱點。究其原因,人生的前一半旅程,過得太苦了。就像是《人民的名義》裡面的祁同偉,說了一句讓人深思的話:“我窮怕了。”正因為窮怕了,所以在發達之後,才會不擇手段地斂財。這一點,主父偃也是如此。就好像,萬曆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那麼尊敬的老師張居正,居然是一個貪汙犯。

讀主父偃的故事,實在是令人唏噓。一個幫助漢武帝除去了諸侯大患的人,最終卻被漢武帝下令族滅。這可以說是卸磨殺驢。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主父偃的死,也是必然的。貪汙是表面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動了太多人的蛋糕的。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講到過很多次了,改革、變法,這些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做好了,名垂千古。稍微走歪一點,萬劫不復。商鞅的故事,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了。商鞅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呢?車裂。貴族們在秦孝公死了之後,聯合起來反撲,逼迫秦惠王。最終,商鞅以“謀反”的名義被殺。

還有吳起,在楚國的變法,也因為支持者楚悼王而死,最終成為了變法的陪葬品。吳起死之前,拼死都要抱住楚悼王的屍體,讓國君的屍體陪著中箭。很多人忽視了這個細節。實際上,吳起是想要通過最後這一次掙扎,除掉變法的阻礙者。因為侮辱王屍,是大罪重罪,而圍攻吳起的,正好是利益階級。新上任的楚王,正好可以藉此機會,除去這些擋路的人,順理成章地推行變法。

“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則五鼎亨耳!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

這也是他這一生,最生動的寫照。

【相關閱讀】

“推恩令”與辦公室政治的聯繫,本質都是為了瓦解兼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