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鞅變法與武帝北伐的豐功偉績,來看酷吏制度興起的必然性

有人說,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一直奉行的都是”外儒內法”——看似依靠“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在引導萬民,但是骨子裡還是赤裸裸的鎮壓與剝削。比如,秦皇漢武、女帝則天,哪一個不是開天闢地的人物?哪一個不是明君聖主?但是,又有哪一個不是重典治國、寵信“酷吏”呢?

從商鞅變法與武帝北伐的豐功偉績,來看酷吏制度興起的必然性

確實,翻開史書,“酷吏”問題屢見不鮮;這樣一群“峭直刻深”的鷹犬人物,再加上請君入甕、挖心刺骨的刑罰,只聞其聲都會給人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所以,對於酷吏,我們一般均持否定態度。

但是,正如前文所言,既然酷吏那麼的陰狠、恐怖,為什麼那麼多的明君聖主還會如此重用他們呢?這樣的普遍歷史現象之後,又有著怎樣緣由?

今天,小編就以歷史上有名商鞅變法與武帝北伐作為出發點,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那些明君聖主重用酷吏的根本原因。

商鞅變法

說起商鞅變法,後世之人無一不豎起大拇指,並且衷地欽佩,這場改革的成功與徹底。但是,既然是改革,就肯定會觸動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變法之初,反對之人自然不在少數。

從商鞅變法與武帝北伐的豐功偉績,來看酷吏制度興起的必然性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 ,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


從商鞅變法與武帝北伐的豐功偉績,來看酷吏制度興起的必然性

上面這段話,很好理解,小編就不再翻譯了。

據史書記載,商鞅變法之時,不論是贏姓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只要違法,全部一律處置。以致於到了什麼程度呢?

嘗臨渭淪囚,渭水盡赤。

從商鞅變法與武帝北伐的豐功偉績,來看酷吏制度興起的必然性

商鞅執法之嚴酷可見一斑,說他是酷吏一點也不為過。可是,你能說商鞅做錯了嗎?貌似不能吧!因為,如果不這樣做,可能就沒有後來的秦國統一了。

武帝北伐

到了漢武帝時期,由於形勢需要,他對於這些執法嚴格的酷吏,更是愛不釋手。太史公的《酷吏列傳》中,幾乎有一半的人物,都活躍在武帝時期。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從商鞅變法與武帝北伐的豐功偉績,來看酷吏制度興起的必然性

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故事。

公元前117年,漢武帝元狩七年,大漢帝國的財政部長(大農令)顏異,因“腹誹”之罪被賜死。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由於長時間的對外用兵,大漢帝國的財政收入時長入不敷出。為了緩解這一弊端,漢武帝曾多次改革鑄錢之法,實行新幣,掠奪民財。

從商鞅變法與武帝北伐的豐功偉績,來看酷吏制度興起的必然性

這一次,漢武帝做的更絕:他發明了一種新幣——白鹿皮幣。說白了就是得了白化病的鹿皮,再印上美麗的花紋。然後漢武強行規定,這種白鹿皮幣,屬於稀缺物種,價值四十萬。

當然,武帝也知道普通老百姓沒有那麼多的錢,於是他將眼光投向了各位劉姓諸侯。根據《漢律》規定:諸侯每次覲見,都要去太廟祭祀,而且要給祖先敬獻一件玉器。

從商鞅變法與武帝北伐的豐功偉績,來看酷吏制度興起的必然性

於是漢武帝說了,單單在祖先面前放一塊玉石,是非常不尊敬的,必須在下面鋪一張稀有的白鹿皮幣。

這是明搶啊!可惜沒有辦法,這時的劉姓諸侯,已經沒有了“七國之亂”是的實力,只能暗暗吃了這個悶虧。

漢武帝很得意,有一天,就問財政部長顏異,對此事的看法。要說顏異說的也真是直白:瞎搞,本末倒置,嚴重影響國家正常經濟”。

上與張湯既造白鹿皮幣,問異,異曰:“今王侯朝賀以蒼璧,直數千,而以皮薦反四十萬,本末不相稱。”天子不說。

於是,顏異卒。

而他的罪名,竟是因為在傾聽皇帝聖旨時,嘴巴動了幾下。酷吏張湯認為他是“不入言而腹誹”。

貌似不用小編再說什麼了吧?

從商鞅變法與武帝北伐的豐功偉績,來看酷吏制度興起的必然性

不管是商鞅變法,還是漢武帝北伐匈奴,你能說有錯嗎?肯定不能吧!

可是在這些國之大事的實施過程中,肯定會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阻礙。有時候,作為帝王必須依靠“鐵血之策”才能推動大政方針的順利實施。酷吏的出現,及時滿足了這些君主的需求,所以,他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在重用。

不過,泥沙俱下之際,酷吏隊伍難免參齊不齊。有商鞅那樣的“執法先鋒”,就會有張湯這樣的“曲意逢迎”。但是不論怎麼說,酷吏的出現,都有著其歷史的必然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