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最好採用“三聯療法”

劉先生早在30歲時就確診有胃潰瘍,多次治療後依然時好時壞。最近,他的胃潰瘍又發作了,經常在半夜被痛醒,人被折磨得憔悴不堪。他很苦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什麼應對方法?其實,引發胃潰瘍的因素很多,只有對因治療,才能取得良效!

胃潰瘍最好採用“三聯療法”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主因

胃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疾病,指在胃內壁發生潰瘍。胃酸具有腐蝕性,通常情況下,胃黏膜阻隔胃內消化液與胃壁接觸。當胃黏膜由於某些原因出現破損時,胃酸就會直接接觸、損傷該部位的胃壁,形成胃部潰瘍。約3%的人一生中患過胃潰瘍,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患病,但40~60歲的中老年人較多。

胃潰瘍最好採用“三聯療法”

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這些年來醫學界認為最重要的胃潰瘍致病因素。臨床資料表明,約80%的胃潰瘍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所致。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藥物、皮質固醇類藥物,長期抽菸、酗酒、飲用濃茶、咖啡,都可導致胃潰瘍發生。此外,胃潰瘍也與人們的職業有關係。那些需要不停地適應新的變化的工種,如駕駛員、警察、管理者、記者、急診科醫生等患胃潰瘍的比例更大。臨床研究表明,環境變化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比飲食不規律對胃所造成的影響要大得多,因為前者需要人不停地調動情緒,情緒的改變直接影響了胃部功能的改變。

疼痛具有節律性

胃潰瘍最典型的表現就是中腹部、左上腹部呈現隱痛、陣痛、鈍痛、燒灼樣痛等不同程度的疼痛,並且一般疼痛都會在飯後1~2小時之內出現,持續大概1~2小時後逐漸消失。因為胃部消化食物時會產成胃酸,胃部出現潰瘍糜爛後,胃酸流經這一部位就會出現疼痛。有的患者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嘔血、胃穿孔等症狀,多數患者病程已長達幾年、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生活。

胃潰瘍最好採用“三聯療法”

“三聯療法”效果好

目前,對於胃潰瘍的治療,臨床上最常用的方式是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常用的藥物有:H2受體拮抗劑,比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羅沙替丁等;質子泵抑制劑,比如奧美拉唑;M1膽鹼受體拮抗劑,比如哌侖西平和替侖西平等;促胃液素受體拮抗劑,比如丙谷胺。這些藥物能抑制胃酸分泌、對胃黏膜具有保護和促進癒合的作用。然而臨床觀察發現,單一藥物治療效果常常不佳,聯合用藥則能取得理想效果。

胃潰瘍最好採用“三聯療法”

如前所講,Hp感染是最重要的胃潰瘍致病因素,因此,對胃潰瘍的治療,既應重視抗酸,也應重視抗菌。所以,現在多倡導“三聯療法”,就是3種抗酸、抗Hp藥物搭配服用。最常用的藥物組合方案為:洛賽克20毫克(1粒)+阿莫西林750毫克(3粒,每粒含250毫克)+甲硝唑400毫克(2片,每片含200毫克);洛賽克20毫克+紅黴素500毫克(4片,每片含125毫克)+甲硝唑400毫克;洛賽克20毫克+阿莫西林750毫克+紅黴素500毫克。

藥物治療無效,且胃出血症狀日益嚴重者,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了。

吃藥時儘量少喝水

通常我們認為,吃藥就要多喝水,但對於胃潰瘍患者來說則相反,吃藥時要儘量少喝水,否則會影響藥效的發揮。比如,硫糖鋁和氫氧化鋁凝膠多被製成混懸劑,進入胃中會變成無數不溶解的細小顆粒,像粉末一樣蓋在受損的胃黏膜上,這樣胃黏膜才能免於胃酸侵蝕,慢慢長出新的組織,恢復其原有功能。如果喝很多水,會稀釋藥物,使覆蓋在受損胃黏膜的藥物顆粒減少,保護膜變薄,失去治療意義。所以,服用治療胃潰瘍的藥物,只需用水把藥片送服進去即可,不要再多喝水;有的胃藥甚至只需直接嚼碎吞服,無需喝水,患者用藥前要看清說明書標註的使用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