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前夕北京故宮:清理出25萬立方垃圾,屋頂長草,別有韻味

開國大典前夕北京故宮:清理出25萬立方垃圾,屋頂長草,別有韻味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明清兩朝皇宮。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歷經600多年的風風雨雨的故宮早已殘破不堪,地面坑坑窪窪,牆壁斑駁,一幅破敗的景象。為了迎接開國大典的到來,北京故宮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大掃除。

開國大典前夕北京故宮:清理出25萬立方垃圾,屋頂長草,別有韻味

【遠眺故宮】這是一組反映1949年開國大典前夕的北京故宮,當時的北京故宮已經徹底打掃一遍,儘管很多損壞的宮殿、牆壁沒有修復,可北京故宮還是盡顯皇家氣象。這組老照片是攝影師拍攝,彩色的照片將北京故宮的韻味拍攝出來。

開國大典前夕北京故宮:清理出25萬立方垃圾,屋頂長草,別有韻味

【太和門前的石獅子】600年前明成祖朱棣在營建紫禁城時,嚴格按照《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定製進行建造,建築規制仿照南京皇宮的格局。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

開國大典前夕北京故宮:清理出25萬立方垃圾,屋頂長草,別有韻味

【太和門】太和門是故宮裡最大的門,也是外朝宮殿的正門。太和門面闊9間,進深4間,上覆重簷歇山頂,下為漢白玉基座,梁枋等構件施以和璽彩畫。門前列銅獅一對,銅鼎四隻。明朝時,皇帝在太和門“御門聽政”;清初時,皇帝也在此“御門聽政”,後改在乾清門。從這張老照片可以看出,故宮宮殿屋面都長了雜草。

開國大典前夕北京故宮:清理出25萬立方垃圾,屋頂長草,別有韻味

【內金水橋】紫禁城命名也非常有講究,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故得名。故宮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核心,這裡是皇帝處理朝政的場所。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這裡是皇帝及妃嬪生活起居的地方。

開國大典前夕北京故宮:清理出25萬立方垃圾,屋頂長草,別有韻味

【內金水河】內金水河水源來自北京西郊玉泉山,早在元朝時內金水河就已經開鑿。史書記載,“白虎水為玉河,出玉泉山,徑大內,出都城,注通惠河。大內即皇宮。”除了風水考慮外,內金水河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消防,因為故宮多木質宮殿。

開國大典前夕北京故宮:清理出25萬立方垃圾,屋頂長草,別有韻味

【工作人員在交談】開國大典前夕,北平政府對北京城進行了大掃除,這裡面就包括對北京故宮的打掃工作。這次大掃除無比徹底,包括內金水河河底、倉庫、垃圾池等都進行了清理,前後清理出25萬立方的各種垃圾,甚至還有明清時期的生活垃圾。

開國大典前夕北京故宮:清理出25萬立方垃圾,屋頂長草,別有韻味

【九龍壁】九龍壁是一座背倚宮牆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建寧壽宮時燒造,它長20.4米,高3.5米,寬0.45米。北京故宮裡的九龍壁與山西大同九龍壁、北京北海公園九龍壁合稱“中國三大九龍壁”。

開國大典前夕北京故宮:清理出25萬立方垃圾,屋頂長草,別有韻味

【太和殿】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這是北京故宮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其建築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位列中國古代建築之首。太和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起初稱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開國大典前夕北京故宮:清理出25萬立方垃圾,屋頂長草,別有韻味

【故宮一角】這張老照片中,宮牆已經斑駁,牆下路面也坑坑窪窪,可這些也不能掩蓋故宮的地位。開國大典前夕,故宮沒有對外開放,內部只有一些工作人員。值得一提的是,1951年6月11日,按文化部指示,取消“國立北京故宮博物院”印,啟用“故宮博物院”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