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莊靠大棚“架起”脫貧路 盤活土地拓增收

視頻加載中...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苑文颯 聶堃

在濟南先行區崔寨街道辦事處G220以東,青銀高速以南,綠地國博城項目現場一派忙碌。六個場館拔地而起,單片58噸的“柳葉梁”整齊的碼在屋頂,周圍則是大片已被圈起、尚未開工的土地。

過去,這裡曾是一片村莊,天興村便是其中一個。看著眼前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難以想象這裡曾經入不敷出,村民“種了花生地瓜,卻年年都是老樣子”。

2016年,天興村依靠大棚“架起”脫貧路,進程則切實體現在一個個數字上。5萬、7萬、8萬……村集體收入年年遞增,2019年已躍升至十幾萬,貧困戶由最初的37戶降至現在的13戶,摘下“窮帽子”,念起致富經。

小村莊靠大棚“架起”脫貧路 盤活土地拓增收

在含天興村在內的多個村莊原址上,綠地國博城項目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中

4個大棚讓“賠錢”地有了好“錢”景

4月20日,記者來到崔寨街道天興村原村址,空曠的土地上早已嗅不到昔日村莊的煙火氣。這裡曾居住著500餘名天興村村民,“種什麼能賺錢”是最讓村民犯愁的事。

天興村耕地面積350畝,灘區耕地200畝,村裡祖墳多,基礎設施差,土地灌溉難,作物只能收一季。在村民心裡,種地等於賠錢,靠種地賺錢更是奢望。

小村莊靠大棚“架起”脫貧路 盤活土地拓增收

2016年,天興村引進扶貧大棚產業項目

2016年,天興村被評為市級貧困村。脫貧的難題一下襬在天興村黨支部書記周德民面前,他決心盤活土地資源,幹群一心謀發展。那一年,他所在的村兩委依靠崔寨街道和幫扶單位的資金支持,引進大棚扶貧產業項目,劃出30畝地建起4個鋼結構大拱棚並對外承包,村集體收入一下由零增長為5萬元,收益全部用於貧困戶分紅。

為帶動貧困戶增收,村兩委在項目上設置了4個扶貧專崗,讓他們“有活幹、有錢賺”。扶貧崗的工資按工作強度分成兩檔,輕活每人每天80元,重活每人每天120元。對沒有勞動能力、情況特殊的貧困戶,村兩委按照人均半畝地、每畝地1500元的回饋標準承包其土地。周德民說,大棚項目給村裡帶來了好“錢”景,“現在4個大棚年收益能達到12萬,村裡又陸續建了80個蔬菜大棚,交替種植地瓜、芹菜、西瓜、西紅柿等,收入是過去的好幾倍,村民終於能靠種地豐衣足食了。”

小村莊靠大棚“架起”脫貧路 盤活土地拓增收

目前,天興村已建起80餘個蔬菜大棚,村民收入成倍增長

小村莊靠大棚“架起”脫貧路 盤活土地拓增收

大棚內交替種植地瓜、芹菜、西瓜、西紅柿等作物

拆遷安置讓村民不再全靠“老天賞飯吃”

2019年,天興村整村拆遷,騰出300畝空地用於先行區項目建設及交通用地。這項現在看來讓村民幸福升級的好事,在拆遷工作之初並未得到他們的理解。

“有些人算不明白賬,也念著對村裡的情,不願往外搬。”為了使拆遷工作順利推進,在拆遷工作組進村簽訂協議前,周德民組織天興村13名黨員及其他群眾代表召開政策解讀會。“先給這些思想覺悟較高的人做通工作,把他們打造成民間拆遷‘宣傳員’。”同時,周德民帶領村兩委挨家挨戶摸底,耐心解讀政策。“碰上籤約困難戶,我們輪番上陣,從他們的孩子、朋友身上找突破口。對於家庭情況複雜、困難的,我們也給出優惠政策,讓其以評估價的60%購買安置房。”在周德民與村兩委一個月的努力下,拆遷工作獲得全部村民的支持與信任,最終僅用時5天便與163戶村民完成協議簽訂。

周德民告訴記者,天興村房屋安置按宅基證劃分標準,戶中人少的,最大可分得200平;戶中人多的,按每人47平分配。在3年過度安置期內,向購買安置房的村民每人每年發放14400元過渡安置費。“宅基地換成了安置房,有了固定資產,領到的補償款還能做投資和理財,村民收入結構不再單一,日子越過越踏實。”

土地流轉讓村民再無拆遷後顧之憂

拆遷協議簽訂後,兩大亟待解決的難題又成了周德民的“心病”。一是村裡的祖墳如何處理;二是村民搬走了,耕地由誰來管。

農村遷祖墳講究多,即便徵得了村民同意,也是份容易留下罵名的苦差事。“這麼多年都沒人遷得動,我就不信你能幹成。”周德民提出遷祖墳的想法後,有的村兩委幹部當面向他提出質疑。不信邪的周德民憋著一股勁兒,帶著一幫人頭頂烈日“挖”了2個月,把村裡祖墳全部遷至臨近的公墓。

地空出來了,產業規模能做起來了,效益也就出來了。周德民說,因種植投入成本高,產出效益低,村裡有不少閒置土地。且村莊拆遷後,多數村民已搬離崔寨,來回耕種不便。為此,村兩委進行整合規劃,實行土地流轉,村民的地由村合作社承包,集中投入、規模開發。這種將農業項目向專業合作組織傾斜的做法,幫助天興村把先進要素聚集起來形成合力,發揮最大效益。對村民來說,土地流轉後,既收穫土地租金,又省了管理成本和人力,解除了拆遷的後顧之憂。

“目前,天興村已流轉土地200餘畝。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進土地流轉工作,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用特色賦予農產品競爭力。”周德民也表示,先行區正值大建設、大發展的關鍵期,提前做好大棚戶的思想工作是今年村兩委重點工作之一。“我們隨時為徵地開發項目、為產業發展騰出空間做好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