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如何拯救祥林嫂?鲁迅先生也许错了...

这是16年我在武夷山度假时遇到一位按摩师,有感而发写的小文,重录于此。略陈固陋,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

01

在隔壁家的花园里,我第一次见到他。古铜色的脸庞、慈善平和的目光、一身干净的浅色的衣服,虽然不白净,却十分清爽。

初夏的夜晚,崇阳溪畔是游客的天堂。皎洁的月光、美丽的流光、交织着此起彼伏的蝉鸣声、忽远忽近的音乐声,让人不觉心驰神荡。

到底该如何拯救祥林嫂?鲁迅先生也许错了...

大家闲来无事,便约到一处喝茶。一番寒暄之后,一位上海来的老者开始介绍他,“老中医、按摩师、医术精湛、手法娴熟”等等字眼频频出现。没等介绍完毕,他就忙不迭开口了

“我之前受过伤......”听闻此言,我们不禁屏气凝神,顿感这是一位有故事的人。

“我年轻的时候出过很严重的车祸,有一次深夜骑着摩托车外出看病,结果和一辆车相撞。车祸之后,我大病一场,很长一段时间缓不过来!”

他慢条斯理地说着,兴许是车祸的后遗症,他口齿并不清晰,然而那夹杂着山东方言的口音让我倍感亲切。

到底该如何拯救祥林嫂?鲁迅先生也许错了...

“车祸后,很多朋友都不认识我了!找他们借钱,没人搭理我。之前我可是很慷慨地帮助过他们啊!你说他们为什么这样对我呢?”

说到这里,我明显看到在月光的映衬下他脸上的青筋缓缓凸起。愤怒、疑惑、失望,这些词汇或许能注解他当时的模样。

“我老婆也和我离婚了,还卷走了我的很多财产,之前我在山东的积蓄都没有了。你说她为什么要跑呢?”

大家听罢都开始劝他,一方面义愤填膺痛斥那些人的忘恩负义,一方面宽慰他不要过于纠结。

宽厚善良而处境悲凉是那晚他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到底该如何拯救祥林嫂?鲁迅先生也许错了...

第三天暴雨如注,我们约好去他家做按摩推拿。他家住在三楼,小屋子并不宽敞。父母已是耄耋之年,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母亲帮忙招呼大家,他静静坐着看大家热情聊天。

我恰好坐他旁边,主动找他攀谈起来。他一脸天真诚挚的表情,开始给我倾倒自己的苦水。

“小位,你不知道,我之前受过伤!几年前,我骑着摩托车去给人看病......”

他静静说着,仿佛是第一次给我讲这件事。我认真地倾听,他的目光十分真诚,容不得我有半点质疑,而且我相信他说的每一句话发自肺腑。

昨晚按摩之后,我身心舒畅。骤雨未歇,我们去另一处喝茶。一位当地的茶商将上好的金骏眉拿出让我们品尝,我是不懂的,不过为了装装样子,也小抿了一口连连说好。

到底该如何拯救祥林嫂?鲁迅先生也许错了...

他并没有喝,说不喜欢这种口味,茶商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不过随即转移话题,半真诚半寒暄地请他讲两句。他果然开口了。

“我之前受过伤!那时我的生意很好,很多人找我做按摩,有一天晚上我骑着摩托车出去看病......”

茶商半敷衍半惊讶似的应和着他,并且不断替他哀伤,劝他想开些。

其他人均面无表情,自顾自喝茶,我因在他一旁,于是再次拖着腮一本正经听他讲自己的悲惨过往。

到底该如何拯救祥林嫂?鲁迅先生也许错了...

那晚我们冒雨回家,一路上我陷入了沉思:

他的经历固然可怜,可是逢人诉苦的方式并不能解决问题,大家刚开始也许会怜悯你,安慰你,可是时间一长,你的苦痛就会变成别人的笑话,你赢得的不再是同情的眼泪,而是暗地里的嘲笑与不屑的目光!

后来,他来我们这里给老板做按摩,听完他如出一辙的诉苦后我们大家斩钉截铁地告诉他。

“你帮助过他们,你是行善积德;他们没有回馈你,那是他们不懂感恩。问心无愧就好!”

“努力工作,让自己过得更好。等你成功了让他们后悔去吧!”

老板给他介绍了很多新的老板,大家口耳相传,他的生意渐渐好起来,我想这也许是对他最好的帮助吧。

但愿再遇见他,他不会继续说“我曾经受过伤!”而是平静地道一声“都过去了,我现在过得很幸福”

02

鲁迅先生在《祝福》中为我们塑造了经典的祥林嫂形象:虽然模样周正、健壮耐劳却家破人亡、走投无路,以致最后失魂落魄、惨死雪地。

到底该如何拯救祥林嫂?鲁迅先生也许错了...

祥林嫂是那个年代千千万万被压迫妇女的代表,她那段极具代表性的话曾一次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你我重温一下:

“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

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要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口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

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

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

到底该如何拯救祥林嫂?鲁迅先生也许错了...

听完这段悲惨的经历之后,大家是什么反应呢?最开始: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可是到了后来,事情两样了。

“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最后,祥林嫂死在风雪之夜。

到底该如何拯救祥林嫂?鲁迅先生也许错了...

在鲁迅先生看来,拯救祥林嫂的最好办法就是去除糟粕的封建思想,启蒙社会上大多数无情与冷酷的民众。

然而文章中的作者却对当时人们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的社会现状无动于衷、不知所措。

鲁迅先生打破了一个旧世界,却没有建立一个新世界。

其实我更喜欢另外一种结局,史铁生在他的散文笔记中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战争中失去恋人的前锋吹号手漂泊无依,心灰意冷的他流落到一个陌生的国度。

到底该如何拯救祥林嫂?鲁迅先生也许错了...

他在城门外日日吹着悲伤的号角,讲述着自己的悲惨经历,很多路过的人都感动万分。后来他的名气越来越大,连国王都知道了他的故事。

文章到此,很多人也许会觉得这是一个烂俗的故事,结局无非是国王将女儿嫁给了他,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然而并非如此,国王知晓之后将他带到了三军将士面前,让他给将士们吹起号角。刚开始他的号角是悲伤的,将士们也一度难过。

可是越往后他的号角越发欢快,到最后,他吹出的曲子变成了明朗激扬,变成了豪迈奔放。

到底该如何拯救祥林嫂?鲁迅先生也许错了...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祝福》中的“我”登高一呼,将祥林嫂带到众人面前,给大家讲述她的故事,台下的群众不是冷漠无情而是热忱真诚。那么心如死灰的祥林嫂定然会被大家感动。

或者“我”领着她做心理咨询,打开她的心结。也许,她就不会选择死亡,而是一个人顽强快乐地生活下去,或者另嫁他人,再生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孩子。

写着写着,忽然觉得我的观点十分吻合“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了!哈哈......

尽管我不是dang yuan,原来我一直有一颗爱国之心啊!

03

如今虽是新时代,祥林嫂却层出不穷,只是改了风格、变了模样。

高考失利的大生学逢人就说“要不是我当年志愿填报失误来到这个破地方,我早就怎样怎样了!”

失恋的小姑娘或小伙子见人就道“你是知道的,我当初对(他)她那么好,可是他为什么这样对我?”

公司的新员工常常吐槽:“我天天累死累活加班熬夜,混蛋老板为什么还不给我加薪升职呢?”

被骗钱的无辜者哭天抢地:“我辛辛苦苦攒的钱,要不是被骗走了,现在就能如何如何了!”

......

到底该如何拯救祥林嫂?鲁迅先生也许错了...

面对他们,不同人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直接无视,有的苦心劝慰,有的厉声呵斥,有的耐心开导。有时候想想也许静静地倾听、默默地陪伴就是最大的帮助。再或者让他们尽情倾诉,肆意表达,也许这些抱怨、这些惆怅就会渐渐消散。

大学的时候我经常去做心理咨询,每当遇到烦心事的时候就会去新大活找心理系的美女老师,向她倾诉内心的烦恼,满腹忧愁而去,快意潇洒而出。

后来自己也有意去积累一些情感案例,常常给一些师弟师妹做做心理疏导,虽说比不得专业人士,不过也蛮有效果。想来也正是那时候培养了自己的倾诉欲望与聆听习惯。

现在自己遇到了事情之后,少了一些莽撞冲动,多了一些沉稳冷静。虽然有时候还是克制不住自己,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不过事后深刻反思一下,再遇到此举也可以三思而后行。

总之,少一些抱怨和吐槽,多一些反躬自省和三思后行,也许生活就会变了模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