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第八雄――神秘的中山古国

中山故国,古称鲜虞,白狄部落,子姓,也有姬姓说。《左传》中,记载晋伐鲜虞记载多次。“中山”之名始见于《左传》定公四年(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鲜虞人在有险可守的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建国。因中人城城中有山,故曰“中山”,中山国之名自此始见于史书。可考的地址在今山西、河北滹沱河流域灵寿、平山、晋州等地。

战国第八雄――神秘的中山古国


中山国在中华史料中流传比较少,《战国策》有《中山策》,《吕氏春秋》也有若干记载,“中山狼”的寓言故事,也是一个较有名的记载。

周敬王十五、十六年(前505年、504年),晋两伐中山,强大的压力使中山疲于招架,逐渐成为晋附庸,后又被赵、魏控制,中山君实为傀儡。

周威烈王十二年(前414年),中山武公继承中山文公国君之位,暗地结交、拉拢鲜虞族势力,培植亲信,积蓄力量,趁赵氏内乱之机,摆脱赵、魏控制,定都于顾(今河北晋州),重新建立独立的中山政权。并加强军备,加固城池,并仿效诸夏制度,对国家进行了初步治理。

战国第八雄――神秘的中山古国


周威烈王十八年,魏文侯三十八年,中山武公六年(前408年),中山武公去世,中山桓公继位。魏文侯趁中山新君初立,出兵伐中山。经过三年拉锯作战,魏攻克顾城,中山桓公率残部退往太行山中,继续抵抗。

中山桓公在残境中逐渐觉醒,立志复国,率领鲜虞余众,进行了顽强的复国斗争,开创了鲜虞复国的大业。击溃魏军,魏居中山君子挚(或其后人)逃回魏国。魏氏统治中山国历史宣告结束。

经过二十五年艰苦卓绝的努力,至周安王二十一年,魏武侯十五年,中山桓公前二十八年(前381年),中山人终于最终击溃魏军,驱逐魏氏中山君,收复顾城,完成复国,中山桓公以复国之年改元。

中山桓公刚刚复国,即遭到赵国对中山大规模的入侵,意图是趁中山复国之初立足未稳之机,吞而并之。周安王二十五年、中山桓公后五年、赵敬侯十年(前377年),赵与中山战于房子,第二年,赵再伐中山,又与中山战于中人(房子即今赵县,中人即今唐县东北)。

房子是中山国的南疆要邑,中人则是中山国的北方重镇。中山人在桓公带领下奋起抗敌,竭力作战,经过数次激战,中山击退赵军入侵,将其驱赶出中山国境。

战国第八雄――神秘的中山古国


周烈王二年,中山桓公后七年、赵成侯元年(前374年)春,中山桓公派使臣前往赵国首都邯郸面见赵新君赵成侯,要求赵国归还所占中山国土城邑。赵拒绝中山国所请。中山桓公即发兵进攻赵国,赵也出兵迎战。

中山军在桓公多年训练及连续不断的作战中,实力提升迅速,精通车战、阵战,还有当时少见的能够马上做战的骑兵。接战后赵军连战连败,中山军则乘胜进军,半年内收复被赵所占的原属中山十余处城邑。

赵成侯无计可施,只好命边境各城加强防守,不可轻易与中山开战,而中山连续击败魏、赵两个诸侯大国,天下诸侯都为之刮目,中山成为当时诸国不可轻视的强国。

自中山桓公后七年中山击败赵,至后二十七年中山桓公去世(前381-年前353年),中山在桓公带领下,迁都灵寿(今河北灵寿),修筑中山长城,发展农业及冶铁,中山国自强自立,富国强兵。

当时,诸国以战车数量衡量国力,中山国被称为仅次于战国七强的“千乘之国”。

战国第八雄――神秘的中山古国


周显王十六年,中山桓公后二十七年(前353年),中山桓公去世,子中山成公继位。中山成公在位期间(前353年-前328年),继承桓公治国策略,勤于朝政,体恤民情,使中山国继续平稳地发展。

在后世出土的“中山鼎铭”中有记载:“昔者吾先祖桓王,邵考成王,身勤社稷,行四方,以忧劳邦家”,中山国在成公治理下继续强盛。

周显王四十一年,中山成公二十五年(前328年),中山成公去世,子中山王厝继位,年仅十六岁。周显王四十六年,中山王厝五年(前323年),在齐、秦已先期称王的形势下,中山王厝与魏、赵、韩、燕五国国君相继称王、史称为“五国相王”,这是魏犀首公孙衍为联络赵、韩、燕、中山四国组成抗衡齐、楚、秦的联合阵营而发起的策略。

中山王厝称王并不是一帆风顺,齐楚秦等大国对于影响其扩张的“五国相王”活动十分反对,尤其是欲争霸主地位的齐,首先公开出面干预这次“五国相王”活动。

战国第八雄――神秘的中山古国


但经过中山使臣张登游说齐、赵、魏,燕等国,加之公孙衍发起的“五国相王”活动,目的是在于和秦、齐、楚三大国对抗,而燕、赵意在离间中山和齐国的关系,所以都对承认中山称王采取支持立场,中山称王之事终于为各国所承认。

中山王厝称王,是中山实力的表现,使千乘中山国与魏、韩、燕、赵四个万乘之国一起称王,中山王厝时年二十一岁。称王后,王厝追尊父祖为中山成王、中山桓王。

周显王四十三年,中山王厝二年,赵肃侯二十四年(前326年),赵国国君肃侯去世,赵太子雍继位,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赵武灵王,中山国日后的强劲对手,也是最终灭中山之人。

周赧王五年,中山王厝十八年(前310年),中山王厝去世,子中山太子姿(这个字打不出来,以同音字代替)继位,成为第四代中山王(含追尊的桓王、成王)。

王姿年少不更事,宠幸相邦司马喜,冤杀大将季辛,中山诸将大都愤愤不平,无心练兵,致使军心涣散,使得强邻赵国有机可乘。

此时的中山国,因之前先王们与赵国不断征战,疆域扩大,已经占据了赵国中央位置,几乎将赵国一分为二,这是赵新君赵武灵王不能容忍的,早在继位第三年(前323年),赵武灵王即主动向中山国进攻,在靠近中山边境的鄗(今河北柏乡北)筑城。

战国第八雄――神秘的中山古国


至中山王厝去世,中山王姿继位那一年,赵武灵王已通过平定燕国内乱,驱齐扶立燕王,从而建立了在诸侯国间的威望,并推行了著名的“胡服骑射”等措施,使得赵军的实力得到快速发展,赵武灵王凭此展开了对中山国持续不断的进攻,以图消灭中山,达成疆域统一。

周赧王九年,赵武灵王二十年,中山王姿四年(前306年)赵伐中山,至宁葭(今河北石家庄西),次年,赵军分两路大举进攻中山,夺得中山丹丘、石邑等多处,进逼中山腹地,中山被迫割四邑求和。

之后赵军三次伐中山,均取得重要胜利,中山五次战败,五次割地求和,疆域大大缩小,实力大减,无力对抗赵军,一步步陷入亡国境地。

周赧王十六年,赵武灵王二十七年,中山王姿十一年(前299年),面对赵军屡战屡败,苟延残喘多年的中山王姿去世,总算没有成为亡国之君,其子尚继位。

三年后,周赧王十九年,赵惠文王三年,中山王尚三年(前299年),已经将君位让给其子惠文王,自称“主父”的赵武灵王,倾全国之兵向中山发起最后一击。虽然在抵抗赵军的战斗中,中山人表现得极为英勇“鸠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以车投车,以人投人”,但是国力衰落,大势已去,最终赵军攻陷中山国都灵寿,中山王尚于城破时下落不明。

为逐渐消化中山国,赵国选中山王族中人为傀儡中山王,即中山王胜,以利用其实现赵掌握中山全境目的。

战国第八雄――神秘的中山古国


周赧王二十年,赵惠文王四年,中山王胜元年(前295年),赵已完全掌握中山故地,不再需要王胜这一名义招牌,于是将其废黜,迁到肤施(今陕西延安)安置,中山国最终灭亡。

而讽刺的是,就在同一年,半生殚精竭虑,以灭中山为头等大事的“赵主父”、赵武灵王赵雍,因介入诸子争位,又偏袒庶子公子章之行为,在其子惠文王默许下,于沙丘宫被赵国大臣李兑、公子成围困三月,活活饿死。与灭国之人同年而亡,中山国诸先君地下有知,应可瞑目矣!

#我要上头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