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 培養孩子危機感 訓練“財商”好機會來了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這幾個月失業、裁員、降薪、限行等話題層出不窮……

面對“黑天鵝”突發,企業用視頻,線上直播,社交電商來自救。職場上,報名線上課程,購買專業書籍,參加社群付費的也不在少數。

這是一個人人都想快速疊加自我價值的時代,也是一個讓許多人感受到理性消費是多麼重要的時代。

其實不光成年人的世界需要充電。新冠肺炎的爆發,也是給孩子普及衛生常識,增強寶貝危機感,鍛鍊財務意識的好時機。

疫情期間 培養孩子危機感 訓練“財商”好機會來了

家中男娃 3 歲半(暱稱是小謙),最近想加強他的數學意識,如果主攻乾巴巴的書籍,我這個學渣媽媽實在提不起勁兒,為了讓孩子和我雙贏,我嘗試了幾種小遊戲,危機感、數字樂趣二者兼得。爭取建立孩子的財商意識,面對危機更加自信。

買菜遊戲,規劃意識建立

這個概念通用之,就是說你可以是買菜,可以是開“甜品鋪”,可以是開書店也可以是停車場收費等等,諸如此類來發散。

疫情期間 培養孩子危機感 訓練“財商”好機會來了

由於小謙最近在學習食物的英文單詞,我就和他一起圍繞食物發明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買菜遊戲”,和孩子討論後建立的規則是:

  1. 取一角、五角、一元硬幣各 2-3 個(玩之前,建議酒精棉片消消毒。數量控制在 10 個以內)
  2. 取平日學習使用的果蔬卡片若干張,充當商品;
  3. 道具孩子擺放,父母負責劃定當日遊戲的內容和規則,例如一次只能買三樣菜並且顏色不能相同,買菜需要的硬幣中。五角的不能花掉等等。
  4. 父母根據孩子的年齡,適度調整遊戲的難易程度。

便利貼遊戲,當日事當日必,提前儲備心不慌

疫情期間 培養孩子危機感 訓練“財商”好機會來了

我一直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隨手記下今天要做的事情,主要功能是為了避免遺忘。某日小謙看見了,特別好奇,問我在一個一個小紙片上寫啥,我就萌發了和他一起參與到小本子記錄的“遊戲”裡。

小謙雖然只有 3 歲多,認識的字不超過 100 個,更別提寫這件事情了。當他覺得這一張張可以任意撕下的紙很有趣的時候,我就問他:“好玩的地方在哪兒?”,小謙告訴我:“看到你用筆在上面劃道道,感覺很有趣。”

於是,我意識到他是對“劃道道”這個動作最看重。我嘗試問他:“你來想想你今天打算做哪些事情,想到的就說出來,我幫你寫在這個便籤本上,完成一個,我就告訴你,你就去劃掉它,行不行?”小謙聽完非常開心,因為他可以像媽媽一樣,去“劃道道”。於是我繼續鼓勵他:“連續 2 天都完成了,可以得到一枚 1 元硬幣。“小謙簡直要跳起來(上面提到過買賣遊戲,所以小謙知道硬幣的價值)。

疫情期間 培養孩子危機感 訓練“財商”好機會來了

這個遊戲至今成為了我和小謙每日的”溝通大項“,他非常享受一行字被劃掉的感覺,也非常享受不停積攢硬幣,換取商品的快感。以至於,小謙現在經常要求姥姥和他一起完成這個遊戲,我相信習慣養成的力量就是在於這樣的歲月積累。

玩具額度訓練,想買不是錯,但要學會選擇

玩具對於孩子的吸引力,似乎是與生俱來的。不同階段,小朋友對玩具的渴望程度都不會變低,只是種類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小謙也一樣。考慮到他最近痴迷太空和恐龍,每次書和動畫片看的好好的,就會冒出一句,這個小男孩的宇航服我想要,那個造型的大恐龍我想要……

疫情期間 培養孩子危機感 訓練“財商”好機會來了

如何對孩子說不?其實是一門藝術。許多雞湯文都會教導我們避免形成討好型人格,但面對心智尚未發育健全的孩子,做法其實需要謹慎。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它的具體表現是啥?

1,我不能直接拒絕,因為拒絕就會傷害別人。

2,我不能提要求,因為提要求別人會不開心。

3,我不能做錯事,因為做錯事別人會生氣。

4,我害怕與人衝突,因為與人衝突別人就會不開心。

5,所以我寧願委屈自己,也絕不讓別人受委屈。

首先,父母需要肯定孩子的要求非常正當。例如,“小謙,宇航員和飛機模型都是你合理的要求,因為小謙最近在看這些主題的繪本對不對?”,第一時間要傳遞“我理解你,我接收到你的信息”的姿態。這個動作的最主要目的是:營造孩子的安全感。

在得到了基礎安全感以後,可以媽媽、爸爸、寶寶三個人坐在一起,用一個非常溫暖的氛圍去交流小朋友的需求。同時把他已經擁有的太空類或者飛機類等相關玩具擺出來,讓孩子從小感受到“捨棄”的力量,哪些是你完全不想再擁有的,可以二手賣掉或捐掉,

得到的收入存入他的夢想銀行

如果有雷同的玩具,問問他是否真的需要?不要馬上指出三四歲的孩子啥都不懂,他懂不懂,需要你去觀察和嘗試,才能得出屬於你自己的結論。在經過了討論,讓孩子得到了被尊重的感覺之後,再告訴他你對玩具購買的看法,例如頻次,預算,他的夢想銀行目前的存款等等。

疫情期間 培養孩子危機感 訓練“財商”好機會來了

這些行為,在時間的累積下,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危機來臨,你對孩子的養育態度發生了什麼改變嗎?歡迎留言討論。

關於我:

10+ 年在線旅遊產品運營,分享育兒路上的思考,旅行上的所聞。關注我,一起重啟 2020,用心感悟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