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都推崇的“氣補”是什麼,到底有沒有作用?

古代帝王推崇的“氣補”就是平心靜氣,修心養身,讓身體獲得更多的氧氣,

補充人體的精氣神,是很有作用的。古往今來,無數人使用這種方法來延年益壽,保持身心健康。

古代帝王都推崇的“氣補”是什麼,到底有沒有作用?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藥補和食補的帝王一大把,但是長壽的沒幾個。歷代帝王活到80歲的只有3個人,他們分別是88歲的梁武帝蕭衍,82歲的唐朝女皇帝武則天,81歲的宋高宗趙構。這3個帝王有個共同之處就是用到了氣補。

按照一般人食補和藥補的理論來講,古代帝王享受著山珍海味,擁有著天下名醫,享受著最好的資源,他們應該都是長命百歲的,但是現實呢?以大明王朝為例,除了窮苦出身的朱元璋,其餘養尊處優的帝王平均年齡還不到40歲。

古代帝王都推崇的“氣補”是什麼,到底有沒有作用?


沒有得到食補和藥物的朱元璋,反而活了71歲,朱元璋從小就生活艱辛,風餐露宿,還曾經以乞討為生,後來又南征北戰,照樣可以長壽。但是朱元璋的子孫整天享用一流的藥補和食補,反而過早駕崩。這是因為他們整天過度操勞,沉迷於房事,自身的精氣損耗得太快

古代帝王都推崇的“氣補”是什麼,到底有沒有作用?


反觀長壽的梁武帝、武則天和宋高宗,他們都喜歡坐禪,練習氣功,修心養身,來補充自己的精氣。氣補用現在科學的方式來講,就是人體的毛細血管需要氧氣,紅細胞的每個血紅蛋白頂多能夠運輸四個氧分子,所以我們需要讓人體啟用更多的毛細血管,那麼如何啟用它們呢?

古代帝王都推崇的“氣補”是什麼,到底有沒有作用?


一、被動式:生命在於運動

也就是利用身體的運動,日常積極做一些有氧運動,被動地開拓更多的毛細血管,讓身體獲得更多的氧氣。

二、主動式:生命在於靜止

找一個藏風聚氣的地方,平心靜氣,盤坐冥想,主動的引導身體進行呼吸。但是這種方式不適合一般人,盲目模仿只會起到反作用,平時我們多做有氧鍛鍊就足夠了。

現在我們生活條件都變好了,許多人都在尋求養生健體的辦法,不妨嘗試一下動靜結合的氣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