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鮮:悲催的石首魚三兄弟

五月上旬聯合國發佈的一份權威報告指出,地球上800萬種物種中,有100萬種因人類活動面臨滅絕威脅。2015年有三分之一的海洋物種被過度捕撈。


作為一枚吃貨,你也許會問,這些數字,和我有毛關係?


嗯,如果翻譯一下,按這種物種滅絕速度,也許將來你就再也吃不起甚至吃不到鰻魚飯、蒸江刀、蓴鱸羹、芽姜炙鰣魚、蔥香野生大黃魚了呢?如果味蕾記憶的鮮美一去不回,他日再面對故里的好山好水,鄉愁中會不帶幾分怨念嗎?


會不會一邊流淚水,一邊流口水?


這還真不是危言聳聽。聯合國的報告說,物種滅絕的主要原因是棲息地減少、自然資源過度開發、氣候變化和汙染,而過度捕撈是導致漁業資源枯竭的根本原因之一。


作為一枚吃貨,我們不僅應該對食物的口味、自己的體重負責,也應該對食物的來源報以敬畏之心,比如有選擇的吃,不吃瀕危物種,少吃對生態環境負面影響大的種類。


這也是海鮮明鑑的宗旨所在,為負責任的吃貨們提供一份負責任的可持續水產消費指南。


海鮮明鑑公眾號開篇,先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歷史,數一數這些年被我們吃光(衰退)的江河湖海鮮。打頭第一篇,先從悲催的石首魚三兄弟說起。


之所以要從石首魚開始“吃衰”系列,是因為,它們太具有代表性了!因為肉質鮮嫩,因為魚鰾(確切的說是乾魚鰾),石首魚三兄弟——大黃魚、黃唇魚、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在近半個世紀幾乎慘遭滅門之災。而這一切,不過是為了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慾……


石首魚是鱸形目(Perciformes)石首魚科(Sciaenidae)約160種魚的統稱。一般為底棲,肉食性,大部分分佈暖海或熱帶沿海,少數生活於溫帶或淡水水域,偏好昏暗的光線及稍混濁的水。本科魚大都具有洄游性,產卵期期時才集體遊向淺水區,幼魚常成群聚集在內灣及河口區。以蝦、小魚為食。


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鮮:悲催的石首魚三兄弟

500G重大黃魚的耳石。攝影:李玉強


石首魚科成員頭部有特大的石灰質耳石(otoliths),故本科成為「石首魚科」。本科多數種能借助腹腔兩側的鼓肌收縮,壓迫內臟,使魚鰾起共鳴室的作用,使聲音擴大,生殖季節聲音較大、更明顯,用以向異性發出求偶信號。故英文名意“鼓魚”「drums」或“鳴魚”「croakers」。


大黃魚


Larimichthys crocea

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鮮:悲催的石首魚三兄弟

大黃魚(上面的耳石就是這條魚的) 攝影:李玉強


大黃魚隸屬鱸形目、石首魚科、黃魚屬,北方俗稱大黃花魚。大黃魚只分布在我國黃海南部至東海,主要棲息於80米以內的沿岸和近海水域的中下層,攝食各種小型魚類及甲殼動物(蝦、蟹、蝦蛄類)。成魚通常體長40-50釐米,重0.5-·1公斤。大黃魚是我國海域最重要的傳統經濟魚類之一,曾經的東海四大海產之一(另外三種是小黃魚、曼氏無針烏賊和帶魚)。

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鮮:悲催的石首魚三兄弟

今天的野生大黃魚,已經成為天價水產的代言人,從去年的上海天價菜單的天價大黃魚,到寧波一條大黃魚抵一輛車的新聞,誰能想到40多年前一斤只賣五六分錢的大黃魚還是需要國家號召購買的“愛國魚”。

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鮮:悲催的石首魚三兄弟

這期間的轉變,和歷史上對大黃魚的滅子絕孫式的過度捕撈直接相關。


作為曾經的主要暖溫帶近海中下層經濟魚類,大黃魚有明顯的集群越冬、生殖、索餌洄游的習性,從而形成春秋兩度魚汛。大黃魚能發出強烈的間歇性聲響,同時對音響也很敏感。它的主要發音器官是鰾及其兩側的聲肌。當聲肌收縮時,壓迫內臟使鰾共振而發聲。在生殖季節魚群終日發出“咯咯”、“嗚嗚”的叫聲,聲音之大在魚類中少見。這種發聲一般認為是魚群用以聯絡的手段,在生殖時期則作為魚群集合的信號。中國漁民早就以此習性判斷大黃魚群的大小、棲息水層和位置,以利捕撈從50年代末期的敲罟作業(利用敲擊聲波震昏魚群)到帆船作業,再到大量圍捕江外和舟外越冬場的大黃魚。隨著捕撈效率的節節攀升,我國東海的大黃魚的產量在上世紀70年代達到歷史性高峰之後,一路下滑。

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鮮:悲催的石首魚三兄弟

自1977年起,浙江的貓頭洋、大目洋和福建的官井洋等大黃魚產卵場已不能形成漁汛,80年代中期起江蘇省呂泗洋、浙江省舟山漁場的大黃魚最主要產卵場岱衢洋和大戢洋等產卵場漁汛也都消失,大黃魚剩餘群體已經消亡殆盡,提早性成熟的補充群體也寥寥無幾。大黃魚產卵場慘遭人為破壞,大黃魚資源至今仍然處於衰退枯竭狀態。今天我們吃到的大黃魚,絕大多是養殖的。少量捕獲的天價野生大黃魚也大多是增殖放流或從網箱逃逸的養殖個體,野生大黃魚的種群重建迄今尚未成功。


黃唇魚


Bahaba flavolabiata


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鮮:悲催的石首魚三兄弟

黃唇魚 手繪圖:李玉強


大黃魚因為肉質鮮嫩慘遭滅絕式捕撈,而它的巨型“堂兄”雖然肉質粗糙味道尋常,卻因為它的魚鰾而招來殺身之禍,族群垂危。這種悲催的大魚就是黃唇魚。


黃唇魚又名白花魚、黃鰲魚、大澳魚、金錢鰵、金錢鮸(閩粵)、黃甘(溫州),為鱸型目(Perciformes),石首魚科(Sciaenidae),黃唇魚屬(Bahaba)的中國特有魚種。黃唇魚通常生活在我國近海100米以內沿岸淺海的中層。浙江、福建沿海和廣東瓊州海峽東部全年極少能見到。黃唇魚主要以小型魚類和蝦、蟹等大型甲殼類為食,幼魚則主要捕食蝦類。黃唇魚成魚通常體長有1米以上30公斤重,大者近2米長80公斤重,是中國海域石首魚科物種中體型最大的,在世界同科魚類也僅次於它在太平洋彼岸的遠親——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

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鮮:悲催的石首魚三兄弟

黃唇魚的魚鰾加工後成為金錢鰵魚肚,是四大海產奢侈品“鮑參肚翅”裡面的“肚”中最貴重的那個,動輒被賣出幾十萬上百萬的價格。魚肚也叫魚膠、花膠,就是肥大魚鰾的乾製品。因被認為具有滋補作用和藥用價值而在清朝被列為補品,此外也可以被烹飪成各種菜餚。有專家對魚鰾的營養成分進行研究,認為其確實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水產品,還有一些不飽和脂肪酸等等,也有研究人員認為花膠並沒有不可替代的營養成分,其滋補養顏等功效未必高於雞蛋白和鮭魚油。

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鮮:悲催的石首魚三兄弟

魚鰾製成的花膠。圖片來源:淘寶網


黃唇魚鰾做成的金錢肚被如此瘋狂追捧的原因,正是因為它被冠以具有“強身健體、扶正固本”等未被科學證實的功效。在金錢刺激之下,漁民對黃唇魚的過度捕撈導致其種群數量急劇下降。東莞海域是黃唇魚的主產區之一,2000年代初的資源已經不足40年前的1%。加上黃唇魚本身較大的體型,在河口及附近水域的集群行為等生物學特性更使得黃唇魚種群對瘋狂的捕撈行為毫無抵抗力。此外,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填海及發展、汙染等因素也威脅著黃唇魚的繁殖和生存。

敲黑板!

敲黑板!

黃唇魚被IUCN列為極度瀕危(CR),也是我國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我國買賣黃唇魚是非法行為。


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


Totoaba macdonaldi

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鮮:悲催的石首魚三兄弟

水族館裡的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攝影:Fernando Cavalin.


因為魚鰾和黃唇魚的形狀相似,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魚鰾賣到中國冒充黃唇魚膠。


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隸屬於鱸形目(Perciformes),石首魚科(Sciaenidae),託頭石首魚屬(Totoaba),又名加州犬型黃花魚或麥氏託頭石首魚,是石首魚科中體型最大的物種,體長可長達2米,體重可達100公斤。它們的壽命可長達30年,首次性成熟一般在七齡左右。這種魚分佈範圍極小,只分布在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亞灣,並且主要集中在該灣的中部和北部海域。與黃唇魚類似,它們的集群越冬、生殖等行為也方便漁民將它們一網打盡。


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曾經是加利福尼亞灣重要的經濟物種,歷史上大部分被捕撈上來的這種魚都出口到了市場價格更高的美國。對成魚的過度捕撈主要發生在其生殖洄游期間,而對於幼魚來說,加利福尼亞灣內數量眾多的蝦拖網仍是一大威脅。1942年其產量達到峰值2261噸,但在1975年已經降至58噸。統計數據顯示,在1942至2007年間,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的產量已經下降了95%。


除了酷漁濫捕,關鍵棲息地的破壞是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瀕危的另一個主因。自上世紀初美國對科羅拉多河進行分流後,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在河口區域的產卵場和幼魚成長區的生態環境被改變,直接導致野生種群補充能力的下降。目前當地政府正在嘗試增殖放流等輔助手段。



對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的捕撈還連累了生活在同一片海域的小頭鼠海豚(Phocoena sinus)。因為墨西哥漁民所使用的流刺網,不但把下至海底、上至海面的所有魚類一網打盡,被IUCN也評為極危(CR)的小頭鼠海豚也因此身陷囹圄,無法脫身。


那些年被吃衰的江河湖海鮮:悲催的石首魚三兄弟

因對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的酷捕濫撈,小頭鼠海豚也遭受連帶傷害。來源:wikimedia


雖然早在1976年,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就被列入CITES公約附錄I禁止國際貿易,早在199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就將其升級為極度瀕危(CR);1993年起墨西哥政府還設立了生物圈保護區,但這一切似乎收效甚微。科學家預言小頭鼠海豚只剩下不到10頭,滅絕在即,而加灣石首魚的數量仍在持續減少之中。


匹夫無罪,懷壁其罪。與它們在中國的“難兄”黃唇魚一樣,漁民冒著違法的風險瘋狂捕殺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的主要原因並非為了食用它們的魚肉,而是剖取它們肥大的魚鰾。而中國(包括港澳臺)正是這些魚鰾最大的消費市場。為了區別於號稱金錢鰵魚膠的黃唇魚鰾,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的鰾在走私進入中國後被稱為大須金錢鰵魚膠。


這裡我們無意介入傳統醫學與科學關於魚膠的食療功效之爭,但是作為海洋生態保護和水產品可持續消費的倡導者,我們呼籲消費者應擦亮眼睛,選購花膠時避免購買來自瀕危物種的魚鰾。同時我們也呼籲出售花膠的負責任商家至少標明花膠的來源(如取自魚的商品名、學名、產地),以及建立嚴謹的追溯體系,既避免瀕危物種在市場上的流通,也能防止假冒偽劣花膠因為食品安全問題傷害消費者健康。這樣既是對消費者的負責,也是對法律的遵守,更是對珍貴野生漁業資源的存續的擔當。

轉載聲明

本文授權轉載自海鮮明鑑,如需轉載,請註明原文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