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点将,派专机接进京,总理交待:一刻也不能耽误,严格保密

1950年10月4日午后,一架银灰色的苏制伊尔-14型民航机降落在古城西安机场。机械师匆匆对飞机进行了一番例行检查,紧跟着,两位神秘的"旅客"登机后,飞机又雷鸣般地怒吼起来冲上蓝天,旋即隐没在彩云之中。

偌大的机舱里,端坐着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还有他的一位随行秘书。

主席点将,派专机接进京,总理交待:一刻也不能耽误,严格保密

彭德怀一头雾水紧急召进京,一刻也不能耽误,还要严格保密

半小时前,正在西北军政委员会办公室埋头审阅西北地区三年经济恢复计划,准备赴京向中央汇报。突然,中央派来的干部请他火速进京。他不由一愣:"什么事,这么紧急匆忙?"来人回答说:"不清楚。周总理交待说,飞机一到西安,就马上接彭总来,一刻也不能耽误,还要严格保密。"

主席点将,派专机接进京,总理交待:一刻也不能耽误,严格保密

此次中央召他紧急赴京,究竟是什么任务呢?此刻,彭德怀头枕在座椅的靠背上,轻轻地合上眼睛,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出于一个军事家的历史责任感,朝鲜战争一打起来,彭德怀就密切关注着朝鲜半岛的战事和整个国际局势的变化,他叫军事秘书杨凤安跑遍古城西安,弄到一幅很大的朝鲜半岛地图,每天根据战报在图上简单标出双方军事态势。而现在看来,朝鲜战局已急剧逆转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此次进京会不会与朝鲜局势有联系?如果真的如此,看来时间会很紧的……

就在彭德怀这样沉思之际,飞机已在北京西郊机场上空盘旋了。下车后,彭德怀直接开进中南海,顿时震惊了:正面的大沙发上,端坐着毛主席,左右两边的沙发里坐的是刘少奇、陈云等同志,毛主席对面的沙发坐的是朱德、贺龙、陈毅、林彪、叶剑英、聂荣臻等高级将领。这场面,与其说是政治局扩大会议,倒不如说是一次最高军事会议。

主席点将,派专机接进京,总理交待:一刻也不能耽误,严格保密

讨论出兵援朝意见不一,彭德怀的发言使与会者为之一震,主席下定决心点将彭德怀出兵

"老彭呀,你来得正好。"毛主席起身与彭德怀握手,纯厚的湖南乡音频频传进彭德怀的耳中:"我们催你赶快来,是很急,可是也没有办法,美军已越过三八线了,出兵援朝迫在眉睫,我们正在讨论出兵的问题。"顿时,与会人员的目光都转向彭德怀,他欲开口时猛然想到来京前,脑子里想的大部分是开发大西北的事,这会侧耳静听更好一些。

散会后,彭德怀走进房间深感疲惫,他反复思考着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话,"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过。假如我们采取消极防御的办法,那是不行的。消极防御也要花很多钱"……他反复思索后,最终认为出兵援朝是正确的,他坚决拥护毛主席和周总理出兵援朝的英明决策。

主席点将,派专机接进京,总理交待:一刻也不能耽误,严格保密

第二天上午9时左右,毛主席派人到北京饭店接彭德怀,想听听他对出兵援朝的意见。毛主席说:"老彭,昨天你没来得及发言。新中国刚刚成立,面临的问题很多,确实是非常困难的,但现在美军快到鸭绿江边了,我们应该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无私地援助朝鲜同志,这是援朝,也是卫国,唇亡齿寒嘛!"

彭德怀静静地聆听着主席的每一句话。几十年来,他跟随主席南征北战,对主席是非常了解的。他知道,主席决心下定了,于是便坦诚地说:"主席,昨晚我反复考虑,赞成你出兵援朝的决策。"毛主席为彭德怀坚定的态度所打动,连说:"很好,很好。"同时郑重的说道:"我们的意见,这担子,得你来挑,你思想上没有这个准备吧?"

主席点将,派专机接进京,总理交待:一刻也不能耽误,严格保密

他沉默片刻,对这突然压在他肩上的重担,当即极爽快地回答:"要说思想准备么?确实一点也没有,但我服从中央的决定。我还不服老哟。"毛主席的眼神中流露出信任和期望。他进一步叮嘱彭德怀一番后,说:"德怀同志,有你去我就放心了。现在美军已分路向'三八线'北冒进,我们要尽快出兵,争取主动。"

10月5日下午,对是否出兵援朝的问题,再次进行讨论。在仍有两种截然相反意见的情况下,彭德怀的发言使与会者为之一震——"美国占领朝鲜,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如果要发动侵略,随时都能找到借口。如让美军占领了朝鲜半岛,将来的问题更复杂,所以迟打不如早打。"

主席点将,派专机接进京,总理交待:一刻也不能耽误,严格保密

事隔30多年之后,聂荣臻元帅在其回忆录中写道:彭德怀同志10月4日到北京,第二天又参加了政治局会议。彭德怀同志历来勇敢果断,中央决定他去指挥志愿军,他表示坚决执行命令。彭德怀在会上的坚决态度,给我以深刻印象。"

这天深夜,彭德怀和毛主席、周总理研究了出兵方案后,匆匆回到北京饭店下榻处,他躺在弹簧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后来把床上的被褥、床单、枕头统统搬到地毯上,还是辗转不宁。

主席点将,派专机接进京,总理交待:一刻也不能耽误,严格保密

主席点将彭德怀的时候,彭却不知道是周总理起了促成作用

那是几天前的一个晚上,研究朝鲜战局发生的急剧变化之后,毛主席对周总理说:"恩来,下一步考虑由谁领兵入朝,要好好想一想哟!"

"我正在考虑这件事情。"周总理郑重地说。接着补充道:"想好了,就立刻向主席汇报。"周总理躺在床上,思绵绵而神驰,时而陈毅,时而贺龙,思维分外活跃。最后,他把思索的焦点集中在彭德怀身上。这么思索着,周总理不知不觉地想起了峥嵘岁月里的一幕幕情景:

主席点将,派专机接进京,总理交待:一刻也不能耽误,严格保密

1935年10月间,中央红军胜利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没料到,刚刚停脚,一路尾随红军的马鸿宾、马鸿逵和东北军骑兵部队就来进犯,妄图乘红军立足未稳之际予以歼灭。毛主席、周总理、叶剑英和彭德怀聚在一起,研究如何打好这一仗。毛主席说:"我们进到苏区,决不能把敌人带进来,要把敌人打掉。"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红军指战员奋勇迎战,把半边天都染成了灰色。就在这时,毛主席乘兴赋诗一首赠彭德怀,赞扬他的雄才大略和指挥艺术: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主席点将,派专机接进京,总理交待:一刻也不能耽误,严格保密

现在,朝鲜的山也很高,路也很险,沟也很深,而且美军的坦克正纵横驰骋——那么,谁敢横刀立马呢?远在大西北的彭德怀,如一把丝缕,把周总理的心紧紧系绊住。他的思绪又驰骋在当年的西北战场上。

时值1947年3月,胡宗南的十几万兵力,利用其优势装备,气势汹汹地杀向边区。正当延安处在敌人重兵压境的情况下,彭德怀临危受命,担当起拖住胡宗南集团,保卫陕甘宁边区,进而解放大西北的重任。在广阔的西北战场上,彭德怀指挥不到三万人的英勇子弟兵,开始了转战陕北的壮举。

面对气势汹汹的美国侵略军,谁敢横刀立马呢?终于,周总理选定彭德怀。很快,他到毛主席那里谈了他的郑重思考,还低吟了毛主席当年赠彭德怀的那首诗,然后十分郑重地说:"我看,德怀同志应是抗美援朝大军统帅的最佳人选!"

主席点将,派专机接进京,总理交待:一刻也不能耽误,严格保密

像是有了什么共识,等周总理的话一落音,毛主席高兴地说:"恩来,你与我想到一起了,我们所见略同哟!"稍顷,毛主席果断拍板,声音铿锵有力:"好,就这么定了!"

从朝鲜回国后,战功卓著的彭德怀曾询问周总理:"总理,我领兵入朝的事,听说是您向主席举荐的,有这么回事吗?"周总理微微点了点头说:"你出来挂帅是众望所归嘛,主席和我商量过这件事,我谈了自己的意见,是主席最后拍的板,才让你率兵出征的。"

听到这里,不爱开玩笑的彭德怀也打起趣来:"总理,我这块勋章(指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的一级国旗勋章)也应该有你一半哟!"顿时,周总理脸上掠过一丝自谦的笑意,说:"哪里,哪里,不能这么讲嘛!"

彭德怀听了开怀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