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光無限的聚美優品私有化退市,它是怎樣跌落神壇的?

曾經風光無限的聚美優品私有化退市,它是怎樣跌落神壇的?

聚美優品上市


“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這種曾經廣為流傳的廣告語已經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其代表聚美優品也將從美國股市摘牌。

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不到6年的聚美優品最近宣佈,它已經完成了私有化,成為買方集團擁有的一傢俬營公司。該公司將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成為母公司Super ROI的全資子公司。

聚美優品的母公司Super ROI由聚美優品的創始人、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兼代理首席財務官陳歐全資擁有。

今年1月,聚美優品為了私有化,董事會已經收到了收購要約陳歐陳和其附屬公司,買方集團提出20美元/ADS持有的股票。2月25日,聚美優品與其母公司簽署了私有化合並協議。

聚美優品的合併計劃已經完成,並已要求暫停其在紐約證交所的ADS交易。4月14日,聚美股價收於19.93美元,市值2.28億美元,較6年前上市首日的34.33億美元下跌93.36%。

兩次私有化申請

事實上,這並不是聚美優品第一次提出私有化。

2016年2月,陳歐提出以每股7美元的價格將聚美優品私有化,但該計劃未能獲得投資者的批准,遭到了中小股東的一致反對。投資者認為,7美元的私有化價格不到發行價的三分之一,對他們造成了嚴重傷害。該私有化計劃於2017年11月流產。

但陳歐並沒有放棄這個想法,兩年後,他提出了一項新的私有化計劃,這一次是在小投資者的批准下,以每股20美元的價格回購股票。

但一位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這次私有化價格實際上並不像表面上一般有明顯的上升,而是有明顯的下降。

ADS代表的是每隻股票中不同數量的普通股票,即使是同一只股票,其普通股數量也可能會變化一半。聚美優品於2020年1月1日宣佈,將原1支A類普通股ADS調整為1支10支A類普通股ADS。這意味著價格只有2美元。事實上,該計劃的批准還與聚美優品在兩次私有化之間的股價波動有關。在私有化過程中,聚美優品失去了約三分之二的總市值。

至於陳歐兩次提交私有化的的原因,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趙錫軍表示,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堅持私有化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相關市場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的管理。

趙錫軍指出,美國股市相比A股和H股上市制度相對寬鬆,但只要上市,它有非常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美國股市已專門用於中國公司股票的做空機構,他們將會在任何金融分析,信披和其他違反股票的“找茬”,這樣給上市公司產生了很大壓力,上市公司退市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風險。

電子商務分析師李成東表示,另一個觀點是:聚美優品打算在中國上市。李成東表示,許多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與國內上市股相比估值偏低,而且還需要面對繁瑣的手續,因此聚美優品在美上市並沒有太大的價值。

禍起蕭牆“假貨風暴”

聚美優品,由陳歐、戴雨森等人於2010年3月創辦,是一家化妝品限時銷售商城,主營“化妝品團購”。一年後,它開始進入公眾的視線憑藉著陳歐“為自己代言”的廣告。2012年底,“陳歐體”將聚美優品品牌知名度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當時,陳歐只有29歲。

隨著陳歐、聚美優品品牌知名度的提高,聚美優品的用戶規模迅速增長,銷量不斷創新。2014年5月,陳歐成功帶領公司在紐交所上市。當時,他只有30歲,是紐交所220年曆史中最年輕的上市公司首席執行長。在頂峰時期,聚美優品的股價達到了37.99美元,使其市值達到55億美元。

那時,聚美優品可以說是一帆風順。但攀高易跌重,用了4年時間迅速“擴張”的聚美優品,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光環迅速跌落。

李成東向記者指出,2014年聚美優品的主要轉折點“假貨”發生了。從那以後,聚美優品陷入了信心危機,並逐漸走下坡路。

聚美優品的“假貨”風暴可以追溯到2013年,當時消費者不斷收到“假貨”反饋,嬌蘭、DHC、蘭蔻等國際化妝品品牌紛紛表示沒有與聚美優品合作。2014年7月底,一家名為祥鵬恆業商貿有限公司的供應商通過偽造品牌授權書和海關申報,在聚美優品等多個電商平臺上銷售假冒服裝和手錶。2015年1月6日,另一名員工自稱是聚美優品的前員工,聲稱聚美優品的大品牌化妝品都是來自廣東的一個假冒的專業場所,假貨比例高達90%……

面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投訴和訴訟,陳歐在2014年12月宣佈,他將“砍掉整個奢侈品部門”。隨後,聚美優品重組業務結構,砍掉近一半的第三方業務,轉向自營模式,導致聚美優品毛利率持續下滑,2015年利潤下降70%。

從那時起,聚美優品的營收和活躍用戶開始逐年下降,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逐漸淡出主流電商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