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书画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都有着较强的书画意识,艺术家将书画视为人类挖掘艺术本源的最基本途径。因此,书画美学一直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21世纪,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的思维变迁,艺术越来越具备多元性,在这样特殊的社会环境下,把握艺术精神成为一件紧迫且重要的事情。

董其昌是我国明代一个影响力巨大的人物,他的一生在政治领域以及艺术领域都获得了非凡的成就。在艺术层面,他主要从事鉴赏批评和创作,在书画创作方面,他讲究鉴古开今、淡雅高标,对明朝书画创作的发展,以及我国艺术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就现阶段我国的研究现况来说,对董其昌的书画思想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现做一些粗浅的研究,意为抛砖引玉。


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书画

明-董其昌《昼锦堂记手卷》局部1

一、董其昌的书画思想理论

(一)董其昌的学书、学画思想

众所周知,在刚开始学习中国书法的时候,临摹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很多人在进行临摹的时候,都习惯性的“复制前人”。然而董其昌却与一般人不同,他主张在追摹古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也因为此,他的作品在技法以及题材上都并不独特,而很好地保留了传统技法的同时加入了个人技巧,既没有脱离传统,又没有被传统所束缚。

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书画

明-董其昌《昼锦堂记手卷》局部2


在书法方面,董其昌强调“淡为宗”,用“淡”的生活追求来塑造自身独特的书法艺术形式。因此,他的书法点画清润精劲,遒力畅达,字体结构上疏下密,章法舒朗,字体之间的距离比较开阔,加之他个人善用“淡墨”,进而使得整个书法作品得以展示出较强的空灵、清新之感,生机无限、豪放刚健却又不失俏皮可爱、婀娜淡雅。董其昌开创了平淡新奇、遒逸灵秀的书风,对后世影响巨大。

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书画

明-董其昌《昼锦堂记手卷》局部3

此外,董其昌强调“师古人”,在书法学习方面他主张效仿古人对书法意境的追求,认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在”,因此不拘泥于一家一派的书法学习方法,广泛的研习了自晋魏至元朝期间诸家的书法作品,可谓“转益多师”。

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书画

明-董其昌《昼锦堂记手卷》局部4

在绘画方面,董其昌也秉持着较强的仿古主义,正如他自己所言“以古人为师,自是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因此,他鼓励绘画艺术者学习宋、元时期的绘画,学习古人的传统绘画技法并以此来提高、完善自身的绘画技术。在“师古”方面,董其昌学习过很多名家仿品,如《云山烟树图》、《夏口待渡图》等等。通过研究董其昌的绘画作品,不难发现他主要以董源、巨然、米友仁、倪瓒等人为模仿对象。董源、巨然、米友仁为北宋人,倪瓒为元人,宋画的最大特点是法度森严,然而元画的特点是化实为虚,创新传统、意境、感受创造出新的作品面貌。当然,由于元朝历史较为特殊,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下,汉人,尤其是文人的思想抱负难以抒发,很多人只能够将心中的不平以及屈辱借助绘画创作的形式表现出来。正因为宋元绘画的影响,董其昌的绘画题材也少有变化,甚至显现出陈旧,但是由于独特的笔墨运用,他的作品却因此绽放生机、自成风格。当然,“师造化”也是董其昌绘画方面的一大特色,他主张向大自然学习绘画的传统,将大自然视为创作的源泉,不以临摹为绘画理想,而是能够利用绘画来抒情达意,用绘画来表达画家的主观情感,升华画家的主观心境,并最终实现提高画家、审美情感的终极目标。董其昌曾说:每朝起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山行时,需四面取之……看的熟,自然传神!”由此可见,董其昌对师古人、师造化有着极深的见地,他强调临摹、主张写生,认为师古人能够提高师造化的能力;而想要提高师造化的能力,需要以师古人作为基础。用更直白的话来说,也就是他认为绘画创作领域的“师古人”以及“师造化”相辅相成。


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书画

明-董其昌《山水临古》

(二)董其昌的书画美学思想

在艺术人眼中,艺术的发展与种子的发芽一样,需要具备一定的温床。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是中国绘画史的文学化时期,艺术创作具备了极强的浪漫表现色彩。加之很多学者都提出了“书画同源”的理论主张,即认为作为构成绘画语言基本单元的书法能够有效地规范绘画,并科学地彰显文人艺术创作的灵魂。社会大环境下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书画家们的思想,而作为明朝画家、书法家的董其昌更是利用某种更加完美的方式结合书画视为毕生奋斗的目标。因此,董其昌主张,以“拙秀”为个性,即书法绘画可以用笔生、可以用意拙,然而却不可以有纵横之气,更不可以有莽气。也因此,董其昌的作品秀润达意,在洒脱中彰显“淡雅”,用适然实现抒情写意的目标。


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书画

明-董其昌《唐诗联句》

董其昌17岁学书,22岁学画,他的书画经历以学书为起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他逐渐领悟出书画之间的相通之处,最终提出“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的书画理论。通过研究董其昌的作品,我们很容易感知他追求平淡的创作理念,然而淡至极却又展现出另一种强的艺术感染力。

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书画

明-董其昌《草书立轴》


“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是董其昌在发展元人书法入画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创作思想升华,在这种理念之下,书法不再受到字形的束缚,字被用来表达创作人自由的内心,董其昌运用结字的自然特性,融汇以“淡之性情”,尤其在“淡”、“生”两字上统摄技巧,笔锋出入不着力,行笔重提笔拢锋,不重视中、侧之分,力到笔端,清秀却不乏筋骨,灵动而富有生气。加之董其昌在用墨方面以淡见长,墨色在绢布上呈现缥缈、虚和之泰,右肩微拔,字势端正却不被格辙所束,在展现摇曳之姿的同时表达了董其昌的“率意”以及在书法方面“因生得秀”的审美理想。当然,所谓的不受束缚需要被“生”的限制,不能展现出轻率浮滑,一旦绘画技法达到纯熟以后,“生”则成为创作者更好的把握描写对象的外在以及形象表现技能,如此才能更好地展示创作者的创作心境,也因此必须具备熟外熟,也才能够促使拙朴的字体彰显出典雅遒劲的艺术效果,也才能够使书画从天真、平淡中渗透出强烈的拙秀趣味。

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书画

众所周知,书画是一种能够彰显时代的、特殊的语言艺术。在董其昌的作品中,作品的时代属性非常地强烈,因为董其昌深谙作品、时代以及审美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时人都还满于“平板绘画”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注重“自然中的凹凸之形、八面玲珑之巧”,并试图构建起绘画的真率。正因为此,董其昌的书画具备了安详的韵味,除了草书稍显狂放激越,在其他绘画作品之中我们所能够感受到的,只有董其昌的空明以及安详。在董其昌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清灵的山水、蜿蜒的小径、飘渺的浮云、似有若无的茅屋,董其昌用“淡”彰显了作品的灵魂,用“淡”在复杂动荡、政治斗争激烈、人心复杂的社会里营造了一片空明的净土,更为我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

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书画

明-董其昌《行书扇面》

二、董其昌的书画思想价值及现代意义

我国清朝学者认为“诗品处于人品”,诗品与人品具有一致、相通性,优秀的艺术家必然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因此,我们可知书画质量与书画者的性格也有着相同的关系。纵观历史,那些能够被记入史册的书画家都具备品艺兼优的特点,在绘画创作方面他们能够充当指导者,在思想教育方面他们能够充当领路人。然而,董其昌并非此方面的典范,通过查阅史料我们不难发现董其昌私德败坏、掳掠乡民、横行霸道、劣迹不断,而这些都无法从他那些具备秀美柔弱、平淡天真的绘画作品中窥见一二,由此可见,人有百面,画未必如人。

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书画

明-董其昌《草书扇面》


董其昌是艺术领域一个大家,它具备极高的审美眼光,拥有非常出色的艺术才华,然而个人品质却非常的低劣,这也使得他成为历史上一个有褒有贬,争议颇多的人物。在书画艺术以及文物鉴赏方面他是一个领域佼佼者,然而也正是这样一个人却也正是书画史上恶名昭著的“罪人”,尤其是“南北宗论”,甚至平白断送了中国画将近200年的历史。因此,现代学者们在研究董其昌的时候,应该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他,要重视他的画品与人品,这样才能够使董其昌的书学思想理论服务于现代人的艺术创作。

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书画

明-董其昌《跋陆机平复帖》


当然,世间万物并没有绝对的一说,在师古以及思变层面,董其昌也具备极强的鼓舞力量。不断的突破,不断的完善,董其昌用自己的绘画以及画论努力追求自己心目中的艺术理想,并获得了前人不可想象的成就,南北宗论虽然并不“科学”,但却都是董其昌书学思想中的一部分,是董其昌融合儒家仁爱、道家法贵天真、禅宗玄寂成功,并结合师古师造化而制造出的创作理念,具备极强的艺术真谛,因此值得相关人士深入研究。

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书画

明-董其昌《蜀素帖后跋-》


书画艺术的发展是我国书画艺术进步的趋势。在包括董其昌在内的一干“明人”影响下我国的书画艺术实现了从传神到写意的一次巨大的飞跃,书画作品也因此更加的生动而富有内涵。在此过程中董其昌的巨大作用不可忽略,因此董其昌的书画思想理论也是我国书画美学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代表了明代古典审美理想以及审美文化的日益丰富,有着极强的艺术价值以及时代价值。

版权声明:本系列文章为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谢谢!联络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