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关战役国军艰难获胜,为何战役如此惨烈,原因令人遗憾

昆仑关战役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桂南会战的一部分,国军取得了著名的昆仑关大捷。昆仑关战役也是桂南会战中国军投入规模最强的战役,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化部队与日本精锐在战场上的第一次交锋,是

一场漂亮的攻坚战、歼灭战,也成为国军抗击日寇入侵的典范之战。虽然,国军成功战胜了日寇,守住了昆仑关,但战争过程却异常艰辛,国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实,昆仑关战役本不该打得如此艰难惨烈,其后的原因有多种,令人痛心。

昆仑关战役国军艰难获胜,为何战役如此惨烈,原因令人遗憾

其一,群龙无首,一团乱麻。战役之前,原负责守卫两广海防的桂系16军总司令夏威,被调往11军任总司令,夏威对此心理不痛快,借故为老母奔丧,跑回容县老家去了,直接撂挑子。接替16军总司令的蔡廷锴,初来乍到,在军中没有嫡系、没有威信,说话不管用、指挥失灵,以致连日寇进犯情报都不能及时准确的上传下达。还有一个负责统筹指挥桂南各路部队协调作战的桂林行营,行营主任白崇禧到重庆开会去了,参谋长林蔚奉命吊慰夏威司令母亲去了,行营成了“空营”,机构几近瘫痪。

昆仑关战役国军艰难获胜,为何战役如此惨烈,原因令人遗憾

其二,军事部署不当,左右不能相顾。此前,白崇禧认为日寇应该从湛江登陆,进犯南宁的可能不大,派了46军19师去驻守钦州和防城港。而19师是刚组建起来的,没有实战经验,武器装备也不行,以至于临战19师师长黄固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直接导致了钦州和防城港的沦陷。

昆仑关战役国军艰难获胜,为何战役如此惨烈,原因令人遗憾

其三,委员长私心过重,猜忌将领。我们都知道战争很凶险,必须上下一条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蒋介石他偏不这样干,他就有自己的小九九。本来桂林行营交给了白崇禧,就应该给予他充分信任,让他好好指挥战斗。但蒋委员长就是不放心,派了陈诚和李济深去监督白崇禧。本来白崇禧做好的战争计划,蒋委员长也同意了,但第二天想想不对,又将原计划推翻,从长计议,以使日寇赢得时间、从容部署。后来,蒋委员长竟然在日寇发起总攻当天,临时换帅,派张发奎接替白崇禧指挥桂南战役,以致国军还没来得及准备,就遭到日寇攻击,兵败如山倒。

昆仑关战役国军艰难获胜,为何战役如此惨烈,原因令人遗憾

其四,军阀思想浓厚,都想保存实力。当时,蒋介石将自己的王牌机械化第5军交给白崇禧,实属无奈之举,后来由猜忌白崇禧,再到直接派人接替他,就是不想拼“老本”,保存实力。白崇禧当然知道委员长的“小算盘”,自然也不会拿出自己桂系的老本去拼,其他军队看到这种情形,也纷纷采取固守策略,以致战场上20余万桂粤大军如同木偶、毫无建树

昆仑关战役国军艰难获胜,为何战役如此惨烈,原因令人遗憾

当然,勾心斗角、互相猜忌、各有算盘等等情况都有,但守土爱国终归是主旋律,昆仑关战役国军全体战士体现出的无谓牺牲精神就是最好的注解。昆仑关战役,国军伤亡14000人,歼灭日寇21旅团5000余人,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21旅团班长以上军官被歼近九成,该旅团战后已经名存实亡。杜聿明将军后来回忆,昆仑关战役炮火交织,血肉横飞,攻坚之艰难。牺牲之惨烈前所未有。日寇方面称,这是陆军最为暗淡的年代。

昆仑关战役国军艰难获胜,为何战役如此惨烈,原因令人遗憾

战后,蒋介石将“桂林行营”改为“桂林办公厅”,将一个中央直属军事指挥机构,直接改成了办事机构,并将白崇禧调到国防部,一举夺走白崇禧兵权并将其架空。直到很久以后,白崇禧还认为,如果没有委员长的“干预”,桂军积极参战,日寇被全歼的可能就是一个师团。

世事总归难料,理想与现实总是差距太大。如果当时桂军上下团结一心,不知战役结果会是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