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主意了?印度放棄LCA艦載型,離上航母只差一步,7年努力全白費

印度大力扶持和發展國內航空工業,軍方也為此伸出了橄欖枝。前不久,印度空軍宣稱將採購300架以上的國產戰機,其中包括輕型戰鬥機、多用途戰機和國產第五代戰機。隨即,印度海軍也發佈了新的採購方案,計劃在2023年前購買至少24架國產艦載戰鬥機。然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印度海軍似乎並不青睞已經研發成功的國產LCA艦載型,即所謂的NLCA-MK1戰機,而是提出了新的採購機型,這無疑意味著此前的投入與努力幾乎全部付諸東流了。

改主意了?印度放棄LCA艦載型,離上航母只差一步,7年努力全白費

艦載型LCA戰機

自1983年立項以來,印度國產LCA戰機項目至今仍未完全成功,部隊也沒能正式列裝該機。不過,LCA家族卻頗為齊全,其中就包括了海軍艦載型。2012年,首架雙座艦載型LCA戰機成功首飛,在空中飛行22分鐘後降落,標誌著印度國產艦載機獲得了初步成功。到了今年7月,單座艦載型LCA也通過了包括地面滑躍起飛等各項測試。不誇張地說,在飛行測試環節,該機就差進入最後的上艦階段了。

改主意了?印度放棄LCA艦載型,離上航母只差一步,7年努力全白費

艦載型LCA進行地面滑躍起飛

據統計,在7年時間中,印度政府和海軍方面共向艦載型LCA戰機項目投入11.6億美元,不可謂不巨大。然而如今,印度海軍卻提出了新的機型要求,這顯然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但從艦載型LCA的表現來看,我們也不難理解印度海軍的出爾反爾。

改主意了?印度放棄LCA艦載型,離上航母只差一步,7年努力全白費

異常粗壯的起落架擠佔了翼下空間

眾所周知,艦載機的降落方式與陸基戰機大不相同,其等於是油門全開砸在飛行甲板上,還要承受阻攔索給機身帶來的瞬時牽引力。為了能讓身材單薄的LCA輕型戰鬥機承受航母起降帶來的衝擊力,就必須大幅度加強機身結構與起落架的強度,二者並行推進。然而,為了趕上時間進度,避免機身大改,印度設計師以極為不負責任的態度犯了個嚴重錯誤,那就是一味加粗和外擴主起落架,讓艦載型LCA的小身板下面踩著兩隻巨大的“鴨子腳”。

改主意了?印度放棄LCA艦載型,離上航母只差一步,7年努力全白費

陸基型LCA纖細小巧的主起落架

如此一來,LCA確實在短時間內搖身一變成為了能上航母的艦載機,但問題也來了。因為主起落架尺寸和外擴角度過大,使得機翼內側的重載掛架無法掛載大尺寸裝備,如大號副油箱和遠程反艦導彈……至於機翼中部和外側的掛架,因為結構強度的原因無法掛載重型裝備,只能攜掛空空導彈。換句話說,艦載型LCA只能把大尺寸、大重量的裝備掛載機身下的唯一一個重載掛架上,且一次只能掛一種,極大地限制了該機的作戰效率,這是典型的“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導致的後果。

改主意了?印度放棄LCA艦載型,離上航母只差一步,7年努力全白費

雙發艦載型LCA尺寸接近F22

如此一來,海軍方面自然不能接受這種戰鬥力遭到“閹割”的飛機。從印度提出的新型艦載機方案來看,其準備把LCA擴大到與F22戰鬥機相近的尺寸大小,塞入第二臺發動機,使其由單發輕型戰機變成雙發重型戰機,以解決航母起降與掛載能力的矛盾。

改主意了?印度放棄LCA艦載型,離上航母只差一步,7年努力全白費

一架幻影4000與三架幻影2000

平心而論,單發輕型機變雙發大型戰機或重型戰機一事並非沒有成功先例,如當年的法國“幻影4000”重型戰機就是在“幻影2000”的基礎上加裝一臺發動機並放大機身而來。但必須承認的是,也就是類似法國達索公司這種戰鬥機工業“老司機”才能把如此高難度的事情變為現實。以印度當前的水平來看,這種技術跨度和野心還是有點太大了,能力不夠的玩家這麼做的話大概率是在冒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