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主意了?印度放弃LCA舰载型,离上航母只差一步,7年努力全白费

印度大力扶持和发展国内航空工业,军方也为此伸出了橄榄枝。前不久,印度空军宣称将采购300架以上的国产战机,其中包括轻型战斗机、多用途战机和国产第五代战机。随即,印度海军也发布了新的采购方案,计划在2023年前购买至少24架国产舰载战斗机。然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印度海军似乎并不青睐已经研发成功的国产LCA舰载型,即所谓的NLCA-MK1战机,而是提出了新的采购机型,这无疑意味着此前的投入与努力几乎全部付诸东流了。

改主意了?印度放弃LCA舰载型,离上航母只差一步,7年努力全白费

舰载型LCA战机

自1983年立项以来,印度国产LCA战机项目至今仍未完全成功,部队也没能正式列装该机。不过,LCA家族却颇为齐全,其中就包括了海军舰载型。2012年,首架双座舰载型LCA战机成功首飞,在空中飞行22分钟后降落,标志着印度国产舰载机获得了初步成功。到了今年7月,单座舰载型LCA也通过了包括地面滑跃起飞等各项测试。不夸张地说,在飞行测试环节,该机就差进入最后的上舰阶段了。

改主意了?印度放弃LCA舰载型,离上航母只差一步,7年努力全白费

舰载型LCA进行地面滑跃起飞

据统计,在7年时间中,印度政府和海军方面共向舰载型LCA战机项目投入11.6亿美元,不可谓不巨大。然而如今,印度海军却提出了新的机型要求,这显然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但从舰载型LCA的表现来看,我们也不难理解印度海军的出尔反尔。

改主意了?印度放弃LCA舰载型,离上航母只差一步,7年努力全白费

异常粗壮的起落架挤占了翼下空间

众所周知,舰载机的降落方式与陆基战机大不相同,其等于是油门全开砸在飞行甲板上,还要承受阻拦索给机身带来的瞬时牵引力。为了能让身材单薄的LCA轻型战斗机承受航母起降带来的冲击力,就必须大幅度加强机身结构与起落架的强度,二者并行推进。然而,为了赶上时间进度,避免机身大改,印度设计师以极为不负责任的态度犯了个严重错误,那就是一味加粗和外扩主起落架,让舰载型LCA的小身板下面踩着两只巨大的“鸭子脚”。

改主意了?印度放弃LCA舰载型,离上航母只差一步,7年努力全白费

陆基型LCA纤细小巧的主起落架

如此一来,LCA确实在短时间内摇身一变成为了能上航母的舰载机,但问题也来了。因为主起落架尺寸和外扩角度过大,使得机翼内侧的重载挂架无法挂载大尺寸装备,如大号副油箱和远程反舰导弹……至于机翼中部和外侧的挂架,因为结构强度的原因无法挂载重型装备,只能携挂空空导弹。换句话说,舰载型LCA只能把大尺寸、大重量的装备挂载机身下的唯一一个重载挂架上,且一次只能挂一种,极大地限制了该机的作战效率,这是典型的“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导致的后果。

改主意了?印度放弃LCA舰载型,离上航母只差一步,7年努力全白费

双发舰载型LCA尺寸接近F22

如此一来,海军方面自然不能接受这种战斗力遭到“阉割”的飞机。从印度提出的新型舰载机方案来看,其准备把LCA扩大到与F22战斗机相近的尺寸大小,塞入第二台发动机,使其由单发轻型战机变成双发重型战机,以解决航母起降与挂载能力的矛盾。

改主意了?印度放弃LCA舰载型,离上航母只差一步,7年努力全白费

一架幻影4000与三架幻影2000

平心而论,单发轻型机变双发大型战机或重型战机一事并非没有成功先例,如当年的法国“幻影4000”重型战机就是在“幻影2000”的基础上加装一台发动机并放大机身而来。但必须承认的是,也就是类似法国达索公司这种战斗机工业“老司机”才能把如此高难度的事情变为现实。以印度当前的水平来看,这种技术跨度和野心还是有点太大了,能力不够的玩家这么做的话大概率是在冒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