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气候这张“牌”——宁夏气象局创新工作室发展侧记

中国气象报记者 黄文燕

2019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林水财轻工工会委员会下发文件,正式命名 “孙银川气候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为自治区劳动模范与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对自治区级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气候中心主任、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孙银川感到“很激动,也深感责任重大”。创新工作室成员大多是自治区气候中心的骨干力量,他们立足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刻苦钻研,努力打好气候这张“牌”,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论证机场选址 出台首个指南

着眼于气候可行性论证服务和技术研发,近年来,孙银川带领工作室成员,先后完成了宁夏5项机场工程气候论证工作,出台国内第一个适用于干线、支线、通勤、通用机场的《机场工程选址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南》,并在全国推广应用,成果纳入《中国气象百科全书》。

机场作为重要的工程建设项目,在设计之初要考虑无线电干扰、气候条件、工程造价等多项因素。“我们要做的是从气候角度出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气象站资料,对预选场址进行气候可行性综合评估和科学论证,这其中不能有任何偏差。”孙银川说。

2014年初,宁夏筹建红寺堡罗山通用机场,自治区气候中心承担了机场选址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孙银川带领团队多次到几个预选场址进行现场踏勘,经过反复研究,最终选取了位于红寺堡以北、以西、以南的吴忠、中宁、韦州三个气象站的10年的观测资料作对比,制定了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5年4月,红寺堡罗山通用机场建设项目获自治区发改委批复。红寺堡区时任区长徐军和民航参与评审的专家都表示,如果没有气象部门严谨细致的气候可行性评估报告,项目就不可能顺利通过评审。

在该技术的支持下,福建、大连等气象部门先后完成了福州竹岐直升机场和大连新机场等机场工程选址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工作室成员还研发了机场选址计算评估系统,为全国气象部门开展机场工程气候论证工作提供了统一的评估方法和软件技术支撑。该软件被纳入中国气象局气候可行性论证通用业务系统,在多项机场选址气候可行性论证评估中进行推广应用。

挖掘资源优势 尽展无限风光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资源丰富,风能、太阳能资源的单位面积和人均储量在全国排名前列。如何更好地发挥当地气候资源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气候中心近年来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

2017年,自治区气候中心与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合作,开展了太阳能辐射值空间分布变化规律研究,揭示了当地光热资源时空变化规律及敏感性特征,并通过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宁夏地区的水平面总辐射、法向直接辐射的气候学推算方法,为开展光热电站太阳能资源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

依托公益性行业专项“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报技术研究与应用”,自治区气候中心分析了光伏电站发电量与辐射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值模式WRF输出量和电厂发电量之间的预报模型以及实时光伏发电量预报系统,实现了光伏电站发电量预报及光功率预测。研究成果获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针对宁夏丰富的风能资源,自治区气候中心还研究制定了宁夏第一个低风速分布式风电开发发展规划和《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评估数据处理技术规范》,并投入实际应用;采用WRF+CALMET数值模拟技术开展火电厂间接空冷系统环境气象分析,被西北电力设计院首次应用在北方大型火电厂间接空冷气象环境分析研究中。

助力全域旅游 服务基层减灾

2019年宁夏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尹树高提到,宁夏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全域旅游省份之一,要充分挖掘宁夏旅游气候资源优势,打造气候旅游品牌。

工作室成员积极响应,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多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对宁夏夏季旅游气候资源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南部六盘山旅游区凉而不寒,中部沙漠黄河主题旅游区风沙少、沙丘表面温度低,北部高温日数少、最高气温低等优势旅游气候资源,为助力宁夏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近两年,自治区气候中心联合住建部门完成了宁夏全域5个地级市和5个典型县的暴雨强度公式修编工作,并组织编制了《宁夏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短历时)报告编制规范》作为地方标准印发,为绿色城镇、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为了积极做好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自治区气候中心牵头完成全区所有市县区的气象防灾减灾作战图编制和修编工作,实现全区县级“一张图”的绘制。围绕地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自治区气候中心主动谋划,研发了宁夏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实现了暴雨灾害的定量预估及评估,大大提升了气象防灾减灾的基础服务能力。

近年来,工作室成员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厅局级科研项目5项、地方标准项目两项、中国气象局技术指南和国家气候标志认证项目各一项、气候可行性论证项目5类39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三等奖两次;建立的业务系统取得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5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