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無慣用手?


在惠心千愛相關的家長學習群裡有家長問,"我家孩子以前吃飯經常用左手,糾正了沒用,現在有時用左手,有時用右手,寫字經常用左手,右手也能寫,要不要糾正他呢?","我家孩子小時候用左手吃飯、寫字,幼兒園的時候被強行糾正過來了,現在怎麼辦呢?"


上面家長們的提問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觀念裡都認為我們要用右手寫字、吃飯、做事情,用左手會不方便,用不好,會妨礙別人之類的。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身邊很多人也是用左手的,也不見得他們用左手有什麼不方便,而且很多人用得還很不錯。我記得我喜歡的女子乒乓球世界冠軍王楠、丁寧等都是用左手打球的。


在惠心千愛智慧的測評分析中有一個專業詞彙叫做"無慣用手",那麼什麼是"無慣用手"呢?


無慣用手是指個人出現慣用手不固定的現象。


由於右邊身體的感覺刺激將影響左腦的發育,左邊身體的感覺刺激將影響右腦的發育,慣用手定下來,可以促使單邊腦的足量開發,進而在雙側大腦的頻繁交流中,由該邊大腦帶動另一邊大腦的發育,達到大腦雙側均衡發展的目的。


而慣用手的不固定,將使左右腦的刺激均不足,導致看似左右手都會用,卻左右手都不伶俐,而大腦也會同性質地反應出看似什麼都會,卻什麼都不專精。


在《有能力的愛 感覺統合概論》第三章第八節"前庭覺影響肢體協調能力"這一章節中也介紹了慣用手培養的相關知識。


什麼是無慣用手?| 感統科普

01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慣用手是怎樣形成的呢?


我們的神經通路在視交叉部位從身體的左邊進入大腦的右邊,身體右邊的感覺信息會進入大腦左邊。所以身體左邊的感覺刺激可以鍛鍊右腦的發展,身體右邊的感覺刺激可以鍛鍊左腦的發展。


我們的左右半腦一直是既分工又合作的狀態,在出生之後,人的右腦比左腦活躍,3歲過後左腦也開始活躍起來,兩個半腦會通過頻繁而且數量眾多的電流信息交換,來達到大腦最佳的發展進度和運作效能。如果從小感覺統合訓練就很到位的話,通常人的左右腦都可以一直保持在最佳狀態,這除了能幫助我們輕鬆愉快地完成一切日常生活的所有動作外,還能幫助我們對新鮮事物、新的挑戰做好身心準備,讓我們的身心一直保持在進步狀態。


所以孩子通過足量的感覺統合訓練,自己會發展出個人興趣和優勢手來應對生活中所有的人事物。


優勢手來自慣用手的鍛鍊,慣用手的訓練是在足量的感覺統合訓練中自然形成的,它與身體發展中的內外環境因素有關。有足量感覺統合訓練的孩子在兩歲左右會開始形成慣用手,直到4歲左右,慣用手就能被訓練成優勢手了。


02


那麼,當孩子用左手寫字或吃飯、做事情的時候要不要去糾正呢?小時候用左手,後來強行糾正過來了,現在怎麼辦呢?


答案是不建議家長自小就硬性規定孩子使用左手或固定使用右手做某些事,更不能在孩子已經有慣用手的情況下,硬性要求孩子改變慣用手。


如果孩子在小時候已經被迫強行改變慣用手,那麼建議父母們也不要太焦慮,順其自然,不要再去強行改變孩子的慣用手,有機會通過足量針對性的感覺統合訓練去調整是最佳的選擇。


我們常遇到中途被迫改變慣用手的小孩,他們通常會出現好長一段時間行為準則的不確定狀態,嗜好會突然改變或停止,個性會變得急躁而且沒自信,連與人互動都會出現比以前更多的出爾反爾、猶豫不決的情況,有的孩子還會出現說話結巴的情形。


這就是平時沒有足量的感覺刺激或規律地進行感覺統合訓練的孩子,在突然改變慣用手時,大腦對於慣用通路信息量突然大幅減少的情況下,所形成的一種調整和適應的反應。


願大家都來學習感覺統合知識,一開始就做對,總比事後彌補要好得多。


THE END


01 該圖片由Mari Kanezaki在Pixabay上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