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惯用手?


在惠心千爱相关的家长学习群里有家长问,"我家孩子以前吃饭经常用左手,纠正了没用,现在有时用左手,有时用右手,写字经常用左手,右手也能写,要不要纠正他呢?","我家孩子小时候用左手吃饭、写字,幼儿园的时候被强行纠正过来了,现在怎么办呢?"


上面家长们的提问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观念里都认为我们要用右手写字、吃饭、做事情,用左手会不方便,用不好,会妨碍别人之类的。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身边很多人也是用左手的,也不见得他们用左手有什么不方便,而且很多人用得还很不错。我记得我喜欢的女子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楠、丁宁等都是用左手打球的。


在惠心千爱智慧的测评分析中有一个专业词汇叫做"无惯用手",那么什么是"无惯用手"呢?


无惯用手是指个人出现惯用手不固定的现象。


由于右边身体的感觉刺激将影响左脑的发育,左边身体的感觉刺激将影响右脑的发育,惯用手定下来,可以促使单边脑的足量开发,进而在双侧大脑的频繁交流中,由该边大脑带动另一边大脑的发育,达到大脑双侧均衡发展的目的。


而惯用手的不固定,将使左右脑的刺激均不足,导致看似左右手都会用,却左右手都不伶俐,而大脑也会同性质地反应出看似什么都会,却什么都不专精。


在《有能力的爱 感觉统合概论》第三章第八节"前庭觉影响肢体协调能力"这一章节中也介绍了惯用手培养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无惯用手?| 感统科普

01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惯用手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的神经通路在视交叉部位从身体的左边进入大脑的右边,身体右边的感觉信息会进入大脑左边。所以身体左边的感觉刺激可以锻炼右脑的发展,身体右边的感觉刺激可以锻炼左脑的发展。


我们的左右半脑一直是既分工又合作的状态,在出生之后,人的右脑比左脑活跃,3岁过后左脑也开始活跃起来,两个半脑会通过频繁而且数量众多的电流信息交换,来达到大脑最佳的发展进度和运作效能。如果从小感觉统合训练就很到位的话,通常人的左右脑都可以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这除了能帮助我们轻松愉快地完成一切日常生活的所有动作外,还能帮助我们对新鲜事物、新的挑战做好身心准备,让我们的身心一直保持在进步状态。


所以孩子通过足量的感觉统合训练,自己会发展出个人兴趣和优势手来应对生活中所有的人事物。


优势手来自惯用手的锻炼,惯用手的训练是在足量的感觉统合训练中自然形成的,它与身体发展中的内外环境因素有关。有足量感觉统合训练的孩子在两岁左右会开始形成惯用手,直到4岁左右,惯用手就能被训练成优势手了。


02


那么,当孩子用左手写字或吃饭、做事情的时候要不要去纠正呢?小时候用左手,后来强行纠正过来了,现在怎么办呢?


答案是不建议家长自小就硬性规定孩子使用左手或固定使用右手做某些事,更不能在孩子已经有惯用手的情况下,硬性要求孩子改变惯用手。


如果孩子在小时候已经被迫强行改变惯用手,那么建议父母们也不要太焦虑,顺其自然,不要再去强行改变孩子的惯用手,有机会通过足量针对性的感觉统合训练去调整是最佳的选择。


我们常遇到中途被迫改变惯用手的小孩,他们通常会出现好长一段时间行为准则的不确定状态,嗜好会突然改变或停止,个性会变得急躁而且没自信,连与人互动都会出现比以前更多的出尔反尔、犹豫不决的情况,有的孩子还会出现说话结巴的情形。


这就是平时没有足量的感觉刺激或规律地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孩子,在突然改变惯用手时,大脑对于惯用通路信息量突然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一种调整和适应的反应。


愿大家都来学习感觉统合知识,一开始就做对,总比事后弥补要好得多。


THE END


01 该图片由Mari Kanezaki在Pixabay上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