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内心的恐惧对话》:为什么你所爱的对象是伤你最深的人

2020年简直是负能量爆棚的一年,大到新冠状病毒的流行、地震的爆发、凉山大火的出现,小到身边因孩子在家上网课被逼疯的家长,还有无数工厂被迫倒闭的老板们和各式各样失业职员。

好像所有不幸的事都随着鼠年的到来呈井喷式喷发,那只来者不善的大老鼠背着一挺机关枪,被它瞄准的人全都无处可逃,然而更让人感到绝望的是除了社会上那些无法由个人掌握的天灾事件所带来的负能量之外,那些个被我们称之为“港湾”的家庭也在给我们释放着各式各样的负能量,这一点甚至比天灾更让人痛苦。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为什么你所爱的对象是伤你最深的人

就像有一位读者说的那样:世界上最难走的山路,不是翻山越岭,而是来自亲人的负能量。千百年来有无数人被来自亲人的负能量所折磨,可是他们却始终都没弄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为了找出这个谜底,把那些遭受亲人负能量的人解就于水火之中,美国作家保罗•梅森和兰迪•克莱格携手撰写了这本《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自爱人的负能量》来帮助人们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自我,早日摆脱生活中的痛苦(此书以下简称于内心的恐惧对话)。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为什么你所爱的对象是伤你最深的人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从1998年初出版至2018年这短短的20年里销量已超数百万册,而且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很多国家里疯狂热卖。而这一切只是源于其中一位作者的感情经历,在那段失败的感情里,作者被她男友折磨的自信全无,找不到一点自尊。

她说那时男友总是在上一刻还柔情蜜意,而下一刻就恨不得把她撕成碎片;刚刚还在夸她才华横溢,转眼间就会对她大吼大叫,怒骂她卑鄙;而她自己仿佛傀儡一般被男友操控,变成了一个满身缺点、毫无想法的人。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为什么你所爱的对象是伤你最深的人

甚至在他们分手后她还会有这种感觉,好像做什么事情都不对,所有的错都是自己的,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后,她得到一个答案:原来有问题的并不是她,而是她的那位前男友,因为他患上了边缘性人格障碍。

在得到医生的结论后,她便开始查询大量的资料来了解这种人格障碍,却没有找到一本能帮助她的资料,所以作为曾经的当事者她便决定写一本关于人格障碍的书籍,来为正在遭受这种疾病带来痛苦的人们提供一些帮助。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为什么你所爱的对象是伤你最深的人

11条特点告诉你,你是否在遭受亲人的“负能量”

1、你关爱的人是否为你带来了许多痛苦?

2、你是否觉得自己无论怎么说怎么做都会被曲解,甚至会被当做对付你自己的工具。在亲密关系中,是否你犯下的每个错误都会遭受批评和谴责,即使对方根本就是在无理取闹。

3、对方是否会诋毁或者否定你的观点,你是否觉得他们要求总在变?你怎么做都不对。

4、你是否因为从没做过的事或从没说过的话而受到无端指责,你是否会觉得自己被误解,想要解释却发现对方根本不信任你。(书上还有列的点,为了篇幅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

如果你对上述的几点回答,全部都是yes的话,那么你身边和你最亲近的人,他很有可能已经患上了边缘性人格障碍,但是也不要担心,这种人格障碍是可以痊愈的。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为什么你所爱的对象是伤你最深的人

那么何为边缘性人格障碍?书上提到人格障碍的确切标准之一是:“会令患者本人和他身边的人都感受到痛苦。”也就是所谓的负能量传播,我不高兴,你也甭想高兴。

书中提到了一个案例,阿明如果下班回家晚了5分钟,他因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没有安全感的妻子就会不高兴的不断打电话问他,在哪和谁在一起,就连看场电影都不得安生,妻子的这种行为令他压力山大,同时也非常痛苦,因为他无时无刻都被妻子的负能量折磨,总是感觉对不起妻子,他觉得妻子所有的愤怒和委屈都是因他而起。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为什么你所爱的对象是伤你最深的人

为什么你会自然而然的接收亲人的“坏情绪”

如果说对待外人的暴击,我们会愤怒反抗,那么对于亲人的无理取闹,我们时常会不由自主的全盘接收,还会自然而然的把这种不属于自己的情绪强加在自己身上,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投射效应。

对于这种效应,作者还在书里举了一个特别形象的例子。就是我们小时候常玩的游戏“鬼抓人”,一群孩子中有一个当“鬼”,其他人当“人”,游戏开始后“人”四散逃跑,“鬼”去追自己的目标然拍对方一下,被拍中的“人”就变成“鬼”继续去抓别人,而原先的“鬼”变成普通的人。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为什么你所爱的对象是伤你最深的人

就是这个原理,当你和身边负能量十足的亲人相处时,他们会在无意识中把自己的行为感受和感知转移到你的身上,而你源于对他们的信任和关爱就会默认这种做法。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逻辑就是这样的,看起来好像有问题,但这不是我的问题,因此绝对是你的问题。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为什么你所爱的对象是伤你最深的人

如何能避免亲人负能量的传播?

如果有人说你是可怕的糟糕的人,你完全不需要理会,你可以自己选择。

看,一切都是你的错,我早告诉过你,是你出了问题,这是边缘性人格者经常使用的推托之词。当你在生活中再次遭受到这种来自亲人的“洗脑”时,应该改变之前默认和承认错误的做法,而且变的坚定一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阿德勒曾提出一个课题分离的理论,他说的一切烦恼的根源就是人际关系,之所以烦恼,就是想获得别人的认可,想要改变这一点,阿德勒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办法:就是能够分清楚别人的事和我的事,别人的情感和我的情感。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为什么你所爱的对象是伤你最深的人

《奇葩大会》上冯唐说过的一句话用在这里也是比较合适的,他说世界万物很大一部分是可以归为两件事,一件是关你屁事另一件就关我屁事。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就是要你看到你自己的内心,并尊重它,其他人都没那么重要,虽然这样对待亲人看起来可能会有些绝情,但是这却是让彼此解脱最好办法。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为什么你所爱的对象是伤你最深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