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校Berkeley全獎:如果一切能重來,我會選擇更早加入世畢盟


夢校Berkeley全獎:如果一切能重來,我會選擇更早加入世畢盟


基本背景

PKU CCME

Major: Materials chemistry

GPA: 3.7+

T: 104 (s22), GRE: 330, GRE chem: 99%

申請時一篇一作投稿

Uchicago暑研

Offer: UC Berkeley chem (accepted), uchicago chem, uchicago pme, upenn chem, tamu chem

前不久收到了Berkeley的I-20表格,就準備寫下申請總結。雖然對結果很滿意,但我有時候也在想,如果重新讓我讀本科四年,重新準備申請,我會如何安排。於是就有了下面這篇回憶錄。

如果一切能重來,我會選擇更早對畢業後的去向有清晰定位。

本科的確是一個讓人很迷茫的階段,不像高中的時候大家都只為了考好高考能進一個好大學。進了大學後發現身邊的人無時無刻不在做任何選擇,讀什麼樣的專業,選哪位老師的課,加入學生會的哪個部門。生活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自己主動規劃。大一大二的我痴迷於籃球,除了完成學業任務外,剩餘的大部分的課餘時間都是自己抱著個籃球去球場練習球技。其實我在大一的時候就有在國外讀研究生的想法,只是想著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過一段獨立的生活,卻並沒有意識到化學phd對我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甚至覺得今後的生活只要每天都能打球就不錯。

思想真正的轉變是在大三上的時候選修了化院的一門本研合上的“納米化學”。和其他的專業課不同,這門課在介紹知識的同時,也介紹了當今世界上很多課題組在這一領域做的十分前沿的工作。從這一門課,我第一次接觸到了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像Geoffrey Ozin, Charles Lieber, Peidong Yang, Yi Cui等人。從他們的工作,我瞭解到這些前沿科技是怎麼解決人類生活中的一些關鍵問題,讓一個個不可能變為可能。這也讓我堅定了博士階段加入一個頂尖課題組的想法,希望將來自己也能做出一些了不起的成果。也自打那時起,我開始關注各類化學材料相關的科研公眾號,並在b站或者youtube上搜尋各種教授報告的視頻。希望通過這些方式能對現在的前沿領域有更深的瞭解,也是對後來的申請選校選導師有一定的幫助。此外,北大這個平臺也提供給我們很多優秀的資源。就北大化院而言,每週五下午舉辦的興大報告會邀請世界範圍內一些著名的教授介紹他們近期的工作,其中不乏一些頂級大牛,像Zhenan Bao和George Whitesides。我很遺憾只在大四上的時候才參加過兩次。


儘早對自己有個清晰的定位能幫助自己在本科階段更好地規劃各項事宜,包括選課、進組、交換等等。我到現在很後悔的一件事是沒能在大學前兩年儘可能多修一些學分,這樣後面的時間可以申請一些國外交換的機會。有個提前的規劃不僅能最大化本科階段的收穫,還能在最後申請的時候令自己更具競爭力。

夢校Berkeley全獎:如果一切能重來,我會選擇更早加入世畢盟


如果一切能重來,我會選擇儘早考出滿意的標化成績。

最早對於申請國外研究生的認識就是需要考託福、GRE這類的標化考試,所以我在大二的時候就預先準備起來。但當時沒有時間的緊迫感,複習的也比較隨意。大二下和大三上分別考了第一次託福和GRE,分數不算很高但也夠用。託福的有效期以及僅僅壓線的分數註定了之後我還需要再考。然而當時的我盲目地認為之後找個時間稍微準備下再考一次就沒問題。結果大三下學期初第二次準備考託福的時候暑研還沒著落,花了大量精力在找暑研上,裸考了一回託福結果分比一年前低了不少。而且當時聽到了好多因為英語成績不過關而選擇gap或者保研的例子,一下子讓我的精神緊張起來。

所幸後來入選了學院的官方暑研項目,於是在之後兩個多月裡又努力地準備了託福,考出了一個在有效期內的合格的分數。至於GRE的二戰,我當時的考慮是在美國做暑研的時候找個時間考掉,也是背水一戰了。但是GRE的備考也不輕鬆。白天在實驗室做實驗,到晚上七八點開始在實驗室的自習室裡複習準備GRE一直到快十二點才回宿舍。週末也沒有和其他小夥伴一起去芝加哥的景點逛逛。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八月下旬的GRE考試順利上了330。之後在大四上申請季的時候,我還提前報了一場托福考試,希望能再提高一點口語分數,但因為申請季一方面別的事情比較多,另一方面我花了太多的時間在自己的文章上,所以也沒能花太多的時間留給練習口語,最後口語還是沒能達到24分,可能也是這個原因導致沒能拿到諸如UIUC、UCLA這些對口語成績有要求的學校的offer。至於GRE chem,主要因為我在大一大二的時候都是選修了英文授課的專業課,對專業相關的單詞都比較熟悉,再加上之前專業課都學的不錯,所以很幸運地在大三上的時候一次就取得了滿意的分數。


夢校Berkeley全獎:如果一切能重來,我會選擇更早加入世畢盟


如果一切能重來,我會選擇在科研上投入更多

研究生的申請就類似於推銷,只不過推銷的是自己接下來五年的時光。其中科研經歷就是這個“推銷”過程中最大的砝碼。豐富出彩的科研經歷能夠展示你的科研潛力、科研熱情,讓目標學校的招生官相信培養你五年是值得的。對於化學學科而言,大部分課題組都需要做實驗。而做實驗一方面需要實驗者本身的操作技術過硬,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保證做出來的數據真實可靠。另一方面也很依賴各種儀器,尤其是材料相關的一些表徵技術,常需要提前預約好機時,錯過一次可能就要等上好幾周。所以說,要在本科階段做出一些科研成果還是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的。


因為在北大大二下的時候能夠申請學校的本科生科研訓練項目,所以我在大二上先聽了一學期的組會,到了大二下才正式進組。做科研的過程一開始也是按照師兄的吩咐進行實驗,慢慢地開始有自己一些獨立的想法。關鍵是多思考實驗中的各個環節,積極地和導師和師兄進行討論。等到積累到足夠的數據後開始著手寫文章。第一回寫文章真的是困難重重。一開始覺得最難的是不知道依照怎樣的一個線索寫,因為文章的脈絡和設計實驗時的思路是不一樣的。確定了文章思路之後,又花了很多的時間學習處理表徵測試的數據。中間也因為一些溝通問題拖延了一些時間。到了申請季的時候,我還把很大一部分工作重心放在這篇文章上,忙著給審稿人寫回複意見,忙著按照審稿人要求補充相關實驗,希望在申請截止前能夠接收出版。然而最後這篇文章在上個月才剛出版,但是整體上看,這段經歷的確讓我學習到了很多,也對我文書的寫作包括面試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考慮到化學科研的週期較長,如果有申請國外研究生的想法,一定要儘早進組,並且投入足夠的時間。


關於暑研,我的收穫是挺多的,唯一的遺憾是因為還需要備考GRE,所以沒能投入更多的時間讀讀文獻。我在芝大的時候做的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個方向。當時就覺得難得有此交換的機會那就嘗試嘗試一些別的。兩個月的暑研時間並不很長,但我還是幫助帶我的研究生完成了一些重要的工作,解決了一個困擾了很久的問題,也是挺有成就感的。在臨走前的組會報告上也受到了導師和組裡幾位博後的稱讚。帶我的研究生前不久把這項工作整理成了一篇文章。希望幾個月後能在ACS旗下的某期刊上看到這篇文章的出版。

夢校Berkeley全獎:如果一切能重來,我會選擇更早加入世畢盟


如果一切能重來,我會選擇更早加入世畢盟

儘管我在大一大二的時候也參加了世畢盟舉辦的一些線下講座,但我直到大三上才選擇加入世畢盟。最終選擇世畢盟是因為世畢盟龐大的申請成功的案例庫,並且其所有方向(特別是理工科)清北復交本科的成功案例數量相比其他機構多得多,從而讓我相信他們對於top級別的申請是具有十足的經驗的。儘管如此,我明白申請歸根結底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硬實力才是關鍵,對於博士申請更是如此。另一方面,正如我上面提到的世畢盟具有龐大的案例庫,所以我也把世畢盟看作一個構建聯繫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我能夠和更多同專業的同學以及一些校友建立聯繫,這對於今後的發展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選擇世畢盟後,我很幸運地分配到一位非常認真負責的培訓師姐姐和專業水平過硬的斯坦福的mentor,由他們共同指導我的申請。但可能是我個人性格的原因,一方面總想著自己獨立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更喜歡和人面對面聊天而不是通過微信群或者語音,所以一開始我和他們的溝通並不是太頻繁。後來在我成功入選了官方暑研項目後,才找了一天下午專門去了世畢盟北京辦公室找我的培訓師姐姐當面詳細地聊了聊後面的規劃。也正是這次線下的交流讓我認識到我的培訓師不僅僅只是個微信頭像,更是位很負責很優秀的人。之後我和我的培訓師和mentor之間的交流也更加頻繁,尤其是在申請季的時候他們對我的幫助很大。如果我能更早認識我的培訓師和mentor,我相信對於我本科期間的留學規劃有更大的幫助。

夢校Berkeley全獎:如果一切能重來,我會選擇更早加入世畢盟


雖然於我而言一切都不能再重來了,但希望我對於我本科階段的一些反思能對之後打算申請留學的同學有一定的幫助。再者,儘管有一些的遺憾,但人生本來就不是save &load,我還是很感激本科四年遇到的所有老師同學朋友。最後希望疫情早日過去,大家都能迎接正常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