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点击红色“关注”,关注本头条号,更多行业精彩内容免费推送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今天我们将介绍十个南方的成功乡村改造案例,这些或大或小重换生机的空间维度,是人性的返身隐匿之所,是孤独、热情、沉默、广阔的栖身之地。

南方乡镇改造案例

01徽派古村-奇峰村史馆

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的奇峰村,位于牯牛降风景区的山腰。白墙黑瓦的农宅依山而建,奇峰村便逐渐隐退至山间竹林里。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在这样对自然敬畏和对自我克制的徽派哲学里,更新古村的最好方式,当然不是拆旧建新,更不是无节制的占地盖房。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东南角全景

设计团队尝试将留存的队屋,通过整修和适度的改造,重新服务于村里的现代生活,而不再是封尘于历史、只能远观的老古董。此为“无建斯建”。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修复后屋面及侧高窗

梁柱和墙上满是毛笔或粉笔留下的木工草稿,还有政治标语,成为一套写在房子里的村史资料。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改造后东立面

队屋的外墙面,简直就是一本微缩历史笔记,为了保留这些信息,抹灰的部位尽量避让了“历史遗迹”区,让时间的痕迹能从建筑的外皮,一层层的读取。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 修复后入口屋檐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展厅吹拔

最后呈现的,村里看似没有新房子的痕迹,但无论是入村的场地景观,还是队屋周边的小巷,以及建筑内外的空间,都更能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给外来游客更亲切自然的体验。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二层改造后木构架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02陈家铺-平民书局

项目位于中国东南内陆的丘陵山地,独特的文化与地理条件,孕育了项目所在“陈家铺”的崖居聚落形态。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处在悬崖边上的陈家铺村,是松阳古村落的一处还未经开发的瑰宝。有着600年的历史的村子,是崖居式古村落的代表。整个村落依靠着海拔800多米岩石构造的山崖,被梯田、竹林、古树、山峦簇拥。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平民书局选择了一栋旧房子,陈家铺村的村文化中心。这是一栋特别的崖居式夯土民居建筑。它原本承担着村子公共空间的功能,因此建筑面积比普通民居要大,空间也更开阔。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观景平台

少量的玻璃、阳光板这些纯净透明半透的材料,作为传统木结构的背景存在,空间的划分组织依然附着并强化了原有传统材料的形式秩序。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无框玻璃窗洞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书局内部空间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悬浮的半透明盒体—冥想空间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悬浮的半透明盒体—冥想空间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书架与盒体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03油茶工坊-浙江松阳

横樟村位于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村庄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保存较多,村口闲置的油茶工坊位于路边下沉场地,面临山涧溪流,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工坊采用传统木结构和夯土墙建造,内有一个水碓子和两套木质的榨油机。这座传统油茶制作的工坊已荒废多年。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从溪流望向工坊

2017年十月,工坊进行了扩容改造,成为村民和游客共享的山茶油制作工坊和体验休闲空间。同时延续在传统村落改造中的建筑针灸策略。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外墙使用溪涧卵石,延续了梯田和溪水的自然景色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石墙和老旧的夯土墙形成对比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工作和生产空间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项目保留主体建筑和室内的木制设备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以自然光照亮的生产空间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在新旧层次间创造里与外的转换

屋面的高低变化不仅标识出不同的空间功能,同时也将自然光引入各个空间。工坊改造全部采用当地的材料和建造方式,这也使得建筑更好的融入当地环境并且在有限的预算范围内实现。

04计家墩-村民中心改造

计家墩村位于富饶的江苏昆山,是个八十年代盖起来的村子,四周都是稻田,有两三条水道穿村而过,行走其间是江南水乡的秀丽风景。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建筑南侧局部外观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入口空间,成为村庄公共空间的一部分

入口处通过院墙的开口与铺装的边线界定出既属于院内,同时属于院外的空间。这样一个是廊,是门,是桥,又是窗的构筑容纳了坐、窥、行等几组行为,为两个院子之间的连通提供了不同方式。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入口院落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廊架提供休息和交流的空间

通过结构改造和加固,把旧建筑一层的梁和楼板锯掉,让旧建筑呈现出最大的空间潜力,成为村子公共空间的一部分,身在大厅之中,像是同时在建筑内外。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中庭入口空间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南侧底层架空院落

计家墩村还是保留了江南水乡的特质和村落格局。在稻田和河道之间,是被香樟树包围着的村舍,和静静流淌着的河水。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现在已经进驻计家墩的有各种各样的民宿。除了民宿之外,还有手作体验的爿木工坊和陶庐,有种植养殖绿色健康食品的清自然农场,有手工造船的船艇工作室,有皮划艇俱乐部哈雷俱乐部,有绿色美味的飨茶餐和满是生活气息的咖啡馆等等。

05成都-川西林盘

林盘,是成都平原独有的一种农村居住方式。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成都周边广大农村形成了星罗棋布的乡村院落。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已建成部分-和盛书院与田园生活馆鸟瞰

川西林盘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乡村人居聚落,现在,这里既有原住民,新住民,还会有常常想要造访的人。规划后的项目,不仅带给村民崭新的生活方式和发展可能,还给村民整理出了更多的生活、生产使用空间和面积。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和盛书院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老房子和田园生活馆之间以几条简单的横线融成一体,新旧融合共处

和盛书院中间是一个类似四合院一样四面围合的院落,设计师通过改造将它变成一个中心讲堂。院落的上方以高耸的天井封闭,塑造出空间的仪式感。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和盛书院中间类似四合院一样四面围合的院落被改造为一个中心讲堂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院落的上方以高耸的天井封闭,塑造出空间的仪式感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中央红砖天井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书院外围局部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书院夜景

06田坊三变-嘉兴喜悦公社

这是一处占地2000方的农业玻璃大棚,多年失修,急待改造。嘉兴的喜悦公社注定不是一场实验建筑的即兴表演,而是针对中国农村脚踏实地的现代空间升级范例。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项目外观,位于有机农场中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三个月改造完成的室内空间,以低造价和快建造的诉求重新塑造空间

所以本案设计的“第一变”,在于将简陋的农作物大棚“变身”为现代农业的加工和体验场所,是为“食集”。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入口空间的开阔广场将承载不同主题的公共事件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食集空间的吧台区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食集空间的餐桌区

攀援绿植为整个外立面赋予了浓浓“绿意”。建筑顶部天窗设有活动遮阳系统,白天可为活动场地遮阳隔热,冬季增加日照,起到保温作用。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建筑立面的遮阳和绿植述说着关于生态与秩序的基本态度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市集空间沿1.5米宽的小街层层展开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一米见方的结构单元堆叠形成立体景观,上下可以承载不同的功能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艺集空间一角

在嘉兴喜悦公社的“艺集”设计中,打开未来的钥匙并非造景,而是如何“激活”创意空间,带来更多更新的产业、活化乡村资源,传承传统手工艺、曲艺等民间艺术。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拾级而上”的体验强化了农业空间的属性,将“吃”“玩”和文化艺术结合在一起

设计师在每个细节上,我们运用低技策略和低成本,来达到最合适的设计目标,让人们体验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方式。

07牛背山志愿者之家

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蒲麦地村,是距离著名的牛背山顶峰观景台最近的一个村落。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这个项目是受东方卫视邀约的一次公益设计,为一群年轻的志愿者们在大山里盖一座房子,缘起于成都的资深义工大雁和他的一群90后小伙伴们在牛背山的一次旅行。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设计师在一层保留并加固了内部的木结构,作为最重要的公共空间,可作为读书阅览、酒吧、会议等多种功能。重新设计的钢网架玻璃门,可以存储木柴,在完全打开的时候,将室内外融为一体。

南方乡镇改造——重焕乡镇生机

改造策略是在完善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让这个建筑更具有开放性与公共性,可为更多的人群服务,从建筑空间与结构上,创新的同时,又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记忆与灵魂。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小编,将及时更正删除。

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行业相关的文章!不落地、不创意,您有好的素材、案例可以联系我们分享哦!欢迎下方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