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電影國際沙龍 | 聚焦多元化與多樣性,對話電影未來發展

為了增進國際電影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踐行打造國際化電影合作平臺的美好初衷,應澳大利亞中國電影集團董事長、國際製片人石承蓉邀請,來自冰島、西班牙、法國,英國,德國,北美等國的製片人同中國電影合拍的相關領導、電影企業家們齊聚一堂,共同出席於2019年6月17日在上海外灘的羅斯福公館舉辦的未來電影主題文化沙龍,深入探討國際化電影合作的未來。

中澳電影國際沙龍 | 聚焦多元化與多樣性,對話電影未來發展

作者:黑白文娛資訊組

版式設計:飛翔

以下為部分沙龍對話的內容節選:

電影特效的未來 | 中國團隊與國外電影特效公司如何合作?

石承蓉:與澳洲公司合作做特效,有哪些相應的優惠條件?

RISING SUN PICTURES(以下簡稱RSP)中國商務代表 IvyLi:澳州聯邦政府的退稅比例是30%,南澳州州政府有另外10%,所以共有40%的退稅,在昆士蘭州也有相應的支持。澳洲聯邦政府30%的PDV(數字特效後期)退稅最低花費是50萬澳幣,合人民幣大概是250萬左右;而南澳州州政府10%的PDV退稅最低花費是25萬澳幣,大概是人民幣125萬左右。RSP從2018年從電影《動物世界》開始和中國合作,後來又陸續參與了管虎導演的《八佰》和鄭曉龍導演的《圖蘭朵》。

石承蓉:我補充一點,在中國有個特殊的現象,就是做硬體設備特別快。比如為電影搭建一個城市場景,很快就能搭好。但在國外搭實景相對就會貴,木工鐵匠比用電腦做特效的人還要貴,所以國外視效發展很快,費用反而會更便宜。

中澳電影國際沙龍 | 聚焦多元化與多樣性,對話電影未來發展

石承蓉:在工作過程中,是否有一套國際通用的特效語言溝通機制?

Ivy Li:首先是語言問題。現在大家都使用英文交流,在這個基礎上就特效而言,已經形成了一套專用的詞彙系統,以供像德國、美國、澳洲、新西蘭、加拿大等國家的特效團隊去溝通。

石承蓉:未來中國會有很多公司需要特效嗎?未來的導演會不會更加重視特效在預算中的比重?

Ivy Li:我想是會的,尤其是《流浪地球》票房大賣以後,很多製片公司表示想做視效量比較大的電影。《流浪地球》是第一部,如果導演想做這種類似題材的電影,就必須要為視效部分留出預算。只要有這樣的需求,即使是現學,視效方面的工藝也會得到快速的發展。

電影視效的未來 | 視效有很廣闊的前景,但核心不是工業化流程

石承蓉:請為大家分享下,你和中國團隊,尤其是《流浪地球》的合作經驗。

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影片《雨果》的視覺特效方PIXOMONDO亞洲區CEO Jan Heinze表示:中國人口眾多,但是沒有形成像好萊塢Studio那樣的標準制作體系,所以工業化程度還不完善。但是具體到這個項目,導演是非常有野心也很有想法的,雖然預算並不是像Studio電影那麼高,但結果還是不錯的。

中澳電影國際沙龍 | 聚焦多元化與多樣性,對話電影未來發展

我並不認為中國需要去照搬美國Studio的模式,隨著越來越多流媒體影視公司的出現,國外Studio的運行模式也在做改變。在中國,我覺得技術並不是最大的問題,更多的是大家怎麼在多個不同文化背景下更好的協作。像《流浪地球》這樣的預算,在Studio的系統下幾乎是難以完成的,預算顯然是不夠的。但是在中國,大家的初衷還是帶著一腔熱血,報著敢於嘗試創新的精神去實現一個新鮮的想法,而並不是眼睛裡只盯著票房。

電影行業性別平等與多元文化的未來 | 如何讓女性才華得到更好的發揮

石承蓉:澳洲是怎樣倡導性別平等及如何孵化女性創作人?

澳大利亞製片人協會代表、資深製片人 David Redman:澳洲的電影工業因為是英語體系,所以我們有可以經常服務好萊塢的便捷優勢,而劣勢是我們不能只顧著服務好萊塢,我們自己的文化也要傳承,我們也要拍自己的電影。大概在20年前,澳洲的電影主創團隊基本上全都是男人,後來政府就提出了一些扶持女性電影人的計劃,可以申請政府款項。這個不只是文化上的平等,在商業上也有益處的。因為女性觀眾佔了世界總票房的50%以上,所以必須要有女性的創作者在裡面。於是,政府就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比如主創團隊裡必須滿足50%是女性,就可以達到由政府支持的電影補助標準。

中澳電影國際沙龍 | 聚焦多元化與多樣性,對話電影未來發展

雖然政府是要求女性佔到50%的比例,但我個人相信,在家庭生活支出和給電影貢獻票房方面,女性觀眾是佔多數的。所以我們更需要女性創作人。這不只是要求性別平等的待遇,而是需要包容所有人。有一部澳洲以女性為主題電影,主創團隊全部是女性,票房達到了2000萬美金,這在澳洲一件很難得的事情。

由於澳洲因為有像這樣孵化女導演的機制,不出三年,女性導演就能夠進入主流電影創作者的行列,比如像好萊塢六大,以及Netflix這樣的公司開始投資她們創作。中國的電影觀眾應該比國外接觸到更加多元的文化內容,擁有更多類型的觀眾,所以應該有更大的平臺能夠給予女性更多講故事的機會。在澳洲有政府扶持,但中國如果想做這個事情,我相信它的推進會更有意義。

電影行業性別平等與多元文化的未來 | 從關注女性題材到女性創作的延展

石承蓉:特別想採訪你幾個問題,你為什麼要做女性電影節?

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創始人楊婧:這個問題每年都有被問到,但是每年答案都會略有不同。從 2017年“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的啟始到現在,我覺得是時勢使然。首先,女性電影節是一個溝通和交流的平臺,在平臺上搭載的內容都是圍繞女性電影、女性話題。而這兩部分在公司運營之前就積累得比較充分。其次,政府機構也很支持項目落地,無論是四川省電影局還是成都市政府等相關部門,對於國際性電影文化交流持有開放的態度。最後,我覺得是這個時代給了女性文化生長和討論的空間與土壤。畢竟在電影產業鏈上,女性創作群體仍舊處於弱勢。當然這是主客觀上的弱勢。

中澳電影國際沙龍 | 聚焦多元化與多樣性,對話電影未來發展

石承蓉:在中國讓我感覺特別好的就是整個社會在性別上是比較平等的。這個是我來中國後發現的。

楊婧:就電影行業來說,比較樂觀。前段時間,我在參加聯合國婦女署的一個論壇時,有一個數據可以跟大家分享:世界的製片人協會數據中指出,在整個全球電影行業中,2008年女性從業者比例是8%~9%,2018年是7.5%~8%。在這十年期間,女性從業人員的數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在減少,這讓我有點毛骨悚然。但從我們的視角來看,中國是一直在進步的,女性從業者佔到了12%~14%,這個成績相當好。中國其實比像韓國、日本、美國這些國家要好很多。

石承蓉:我在西方文化中長大,每當大家在講到各個行業性別平等問題時,經常有一種“數人頭”的現象。比如一個行業中有多少是女性。但並不是每個行業女性都願意進入,比如女性是否想成為導演。

楊婧:“數人頭”這個行為可以理解成一種評選標準的方式。但大家有時候會有一種誤區:並不是說生理性別是女性,你就會擁有“女性視角”。這需要在更為具體的語境下來討論。但總歸數量上的基本平衡是可以作為基礎方向去努力的。女性是否想成為導演,這與女性是否想成為科學家從根本上來說是一樣的。這個話題也許不一定是真的有意義,但我們要努力的願望,就是在女性想成為導演的這條路上,減少更多的客觀障礙和主觀固有觀念的限制。

目前國內來看,有三個行業崗位女性不太處於劣勢或者說會更有優勢:第一個是製片人,第二個是剪輯師,第三是編劇。比如耐安老師、沈暘老師都是國際一流的製片人;第二屆山一做過中國女剪輯論壇,把中國女剪輯師作品做了一張海報,不誇張的說,基本就是中國電影的發展史。編劇這個崗位有著很強的文學性關聯,所以女性從業者會相對多一些。當然這也是從文學院學生的一些性別數據來看。我覺得中國女性電影人的挑戰,我覺得並不是硬要跟男性去做比較,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個人和職業的素養。一個團隊能夠相互融合,兩性之間的互相支持很重要。

石承蓉:對,感謝你的分享,以後大家想參加你的電影節可以直接去成都。

全球票房回收新趨勢及售後收款 | 第三方監管保障海外發行應收賬款安全回籠

石承蓉:作為獨立的第三方,MARTIJN的公司每年接觸5500部電影,負責12億美元的資金管理,對於海外的項目製作、發行以及製片人的利益能夠提供有效保障。

荷蘭財務&分賬管理公司FREEWAY ENTERTAINMENT CEO MARTIJN MEERSTADT:

FREEWAY是荷蘭的一家獨立、公正、信譽度高的分賬管理公司。每當大家在海外做影視聯合出品、拍攝及發行時,可以通過FREEWAY的收款賬戶管理服務來收取、分配收入。FREEWAY會設立單獨的收款賬戶,也擁有破產隔離的功能,確保資金管理分配的安全、透明。發行方會將款項付到收款賬戶中。具體收款協議由各簽約方進行協商。FREEWAY會有定期的報告,報告根據收款協議進行的銷售活動和財務活動整理而出。款項進賬多少,將如何分配,會定期告訴所有的項目參與方,杜絕分賬不清晰。利益的分配將根據瀑布流(即收入分配模式)和報表來進行。誰先收到哪一筆錢都會有說明。全世界目前只有兩家這樣的公司,其中一家就是FREEWAY,每年管理的資金超過12億美元,服務5500部電影項目。

中澳電影國際沙龍 | 聚焦多元化與多樣性,對話電影未來發展

石承蓉:我補充一下,FREEWAY是收代理佣金的獨立第三方,就像我們付律師費一樣。所有參與方都要跟他們籤協議,它們瞭解整個流程。作為一個國際製片人,如果我跟FREEWAY合作,那麼我就知道錢什麼時候可以到我這裡,所有參與方都可以透明公平的看到整個流程。它可以通過隔離功能,幫我降低風險。這樣分賬就不用再經歷:票房的錢先給到發行方,發行再給製片,製片再給到演員、導演或者有原始股的人——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你不知道何時可以拿到錢。但FREEWAY會把分賬信息同步給所有人,所以製片方比較喜歡跟他們合作。

互聯網賦能影視 | 解碼全球首家線上選角平臺WEAUDITION

石承蓉:你是如何想到通過互聯網科技來協助我們這個行業,讓全世界的演員在線上完成試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想法?

中澳電影國際沙龍 | 聚焦多元化與多樣性,對話電影未來發展

國際網絡試鏡平臺WEAUDITION創始人&英國演員DarrenDarnborough:起因是28歲時,我正在美國拍電視劇,有一個女演員朋友打電話給我,想找我一起排練劇本。可是我當時在拍戲,沒有時間。她說,我的其他朋友也都在忙,怎麼辦。我說,我現在也沒有收到你的劇本,怎麼排練呢。於是,我就萌發了去開發一款APP,能讓大家可以找全世界的人對戲排練的想法。

這個APP主要解決國際演員的演技提升和試鏡問題,有點像中國的滴滴,可以把它看成是影視版的滴滴找演員。全世界的演員都可以在上面各取所需,現在好萊塢也有在通過這個平臺在選演員,奧斯卡獎的導演也有在上面進行海選。目前WEAUDITION上面的登記註冊的專業演員比較多,我們給它的定位是:它不是一夜成名的通道,更多的是輔助專業演員和導演。

著名演員夏克立:我看了這個軟件,也來補充介紹一下。如果你是一個演員,你要演一個國際化製作的電影,你就可以在這個APP上找到一個演員,去和對方練習劇本。比如說你需要練習一個德州的當地口音,或者你想找一個會說有中國口音英語的演員,你就可以在上面找到合適的對練者。

英國演員Darren Darnborough:另外,如果你是一個導演,你可以在這WEAUDITION上發佈試鏡信息,這樣你可以在全球招募合適的演員,進行線上試鏡,而不用飛到當地,節省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石承蓉: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這個在中國應該也會有需求,因為中國太大了,太多的通告信息,但很多演員不知道如何去到試鏡地點,可能不是在同一個城市。期待能有個中文版本。分享全球電影產業鏈新動向,感謝大家參與今天的論壇。

中澳電影國際沙龍 | 聚焦多元化與多樣性,對話電影未來發展

參與本次中澳影業國際沙龍交流午宴的主要嘉賓如下:

苗曉天 中國電影合作製作公司總經理 General Manager CFCC (China Film Co-ProductionCorporation)

孫強 中國電影家協會民族電影委員會秘書長

Sveinn K.Einars Embassy of Iceland 冰島大使館第一書記

Einar HansenTomasson Iceland Films Commission 冰島電影局局長

CarlottaGuerro Catalunya Film Commission,Catalan Institute for Cultural Companies, Government of Catalonia 西班牙電影局

MartijnMeerstadt (荷蘭) Freeway Entertainment CEO

JanHeinze (德國) 著名視覺特效公司 PIXOMONDO 亞洲區 CEO

ChrisDowns 夏克立 知名藝人 & 著名演員

焦愛民 著名合拍電影製片人

李政 北京淘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TMENG

石承蓉 Australia China Film Group 中澳影業 & GEMM 性別平等與多元文化基金

Jean-LucBONEFACINO 法國著名電影製片人

VincentHo 香港美亞淘夢有限公司 TMENG & MEIYA

TIAN TAI LAWFIRM 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

JacquesDejean 法國 Plaza Mayor Company Ltd CEO 聲影坊國際有限公司

楊婧 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

PeterSallade 中國區歐盟電影展負責人

DarrenDarnborough 全球選⻆⽹路平臺創始人/英國好萊塢演員

張凡 中歐製片人協會 Bridging to Dragon

方明珠 上海中視微影投資集團/中央新影集團微電影文化發展基⾦


中澳電影國際沙龍 | 聚焦多元化與多樣性,對話電影未來發展


中澳電影國際沙龍 | 聚焦多元化與多樣性,對話電影未來發展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