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起義,晉元帝身死,王敦:“皇帝—權臣”模式的開創者

王敦起義,晉元帝身死,王敦:“皇帝—權臣”模式的開創者

永昌元年(公元323年)閏十一月初十,東晉開國五年之後,晉元帝司馬睿死在了宮中。他死前已經心灰意冷。雖然他是東晉的建立者,卻作為失敗者死去。在半年多以前,他的大將王敦剛發動了一次針對皇帝的戰爭,攻克了首都建康,殺死了他倚重的尚書令刁協,趕走了鎮北將軍劉隗。王敦佔領首都後,王敦暫時沒有廢黜晉元帝,卻開始為禪讓做準備。半年後,晉元帝離世,將不確定的未來留給了繼任者。

王敦起義,晉元帝身死,王敦:“皇帝—權臣”模式的開創者

東晉遺風

王敦與晉元帝的關係,也為後來東晉南北朝的“皇帝—權臣”模式提供了樣板,在這種模式下,權力從皇帝的手中轉移到了眾多的地方霸權者手中,並在這些霸權者之間形成一種脆弱的平衡。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就會產生出一個超級巨頭,這個巨頭的權力比皇帝還要大得多,到這時,就變成了超級巨頭與皇帝的對抗。如果對抗成功,就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如果對抗失敗,那麼皇帝周圍就會產生新一批霸權者,等待著下一次機會。

王敦起義,晉元帝身死,王敦:“皇帝—權臣”模式的開創者

東晉——無樑殿

在東晉時期,前幾次超級巨頭與皇帝的爭奪都是失敗的,但為後來的人積累了經驗,直到劉裕出現後,取得了成功,推翻了東晉建立了南朝宋。劉裕的榜樣又帶來了接二連三的跟隨者,直到最後一個超級巨頭侯景出現。侯景的叛亂打碎了梁武帝時期的繁榮,由於破壞性太大,導致南方政權疲弱到再也無力抵抗北方政權。北方政權的統一戰爭結束了南朝的“皇帝—權臣”模式。

王敦起義,晉元帝身死,王敦:“皇帝—權臣”模式的開創者

梁武帝時期建築

不過,王敦在最初並不是晉朝的敵人,反而是東晉開國的功臣。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當西晉帝國在蠻族的打擊下解體時,執政的東海王司馬越看到北方已經亂成一團,派琅琊王司馬睿到江東地區鎮守。司馬睿邀請了一位叫作王導的人做他的親信,幫助他治理江南。而王導的堂兄弟王敦則被司馬越任命為揚州刺史,隨後王敦為司馬睿所用,成了東晉開國的另一位元勳。

王敦起義,晉元帝身死,王敦:“皇帝—權臣”模式的開創者

琅琊王雕塑

於是,東晉從開國伊始,就形成了權臣掌權的局面,其中王導在首都建康和中央政府層面制定政策、安撫民心。而王敦則使用武力,從揚州出發,將上游不肯聽從司馬睿指揮的各個州郡一一征服。在最初,司馬睿連首都都無人聽從,後來逐漸征服揚州,再向上游奪取江州(治豫章,即江西省南昌)、湘州(治長沙)、荊州(治襄陽),成就了東晉的江山。二王功勳卓著也大權在握,被稱為“王與(司)馬,共天下”。

王敦起義,晉元帝身死,王敦:“皇帝—權臣”模式的開創者

東晉古剎

隨著東晉政權的穩固,晉元帝也開始考慮削奪大臣權力的問題。自從漢代以來,皇帝就享有著近乎全部的權力,直到西晉八王之亂,這種權力才告鬆動。既然已經恢復了半壁江山,晉元帝開始考慮整理內部。為了對抗王氏兄弟,他開始重用中書令刁協、侍中劉隗,並疏遠了王氏兄弟。在兩兄弟中,王導為人灑脫,不在意功名,並沒有太多抗議。而王敦則不僅加強了防備,還為堂弟鳴不平。

王敦起義,晉元帝身死,王敦:“皇帝—權臣”模式的開創者

八王之亂——五馬渡

當王敦表現出不滿時,皇帝與超級巨頭的對抗,就成了一種自我實現的危機。王敦的不平讓皇帝當成了反叛的信號,開始加緊削奪他的權力,皇帝的進一步削權,又讓王敦擔心皇帝要拿自己開刀,不得不備戰將來。王敦與皇帝的部署,也代表了未來鬥爭的樣式。皇帝的基地在建康,以長江中下游為中心,而權臣的基地則設在了權力軸心另一端的荊州,雙方各據基地,在長江上尋找戰場。

王敦起義,晉元帝身死,王敦:“皇帝—權臣”模式的開創者

荊州古城

在晉元帝與王敦的對抗中,這條權力軸心更偏向於王敦一些。如果要讓兩邊平衡,那麼權力軸心的中間點應該在從江西九江到湖北武漢之間的某個點上,一人佔據東部,一人佔據西部。而王敦的實際控制區域卻是在蕪湖一帶,距離建康已經很近了。從這裡出發進攻建康可謂易如反掌。皇帝的控制區除了建康之外,還包括江北的淮陰和合肥一帶,依靠這兩地作為補給基地,才勉強維持了獨立性。但這種獨立性在王敦的進攻下立刻粉碎。公元322年,王敦輕而易舉攻陷建康的堡壘石頭城,隨後進入建康,控制了皇帝本人。晉元帝憂鬱而死。

王敦起義,晉元帝身死,王敦:“皇帝—權臣”模式的開創者

建康城上的博物館

總結

不過,讓晉室感到幸運的是,王敦並沒有比晉元帝多活太久。元帝死後,王敦也得了重病,加上他本人沒有後嗣,只有一個養子,這就失去了創立一代王朝的必要條件。王敦病重時,其餘的人看見了出頭的機會,他們團結在了晉明帝周圍,開始制訂反對王敦的計劃。王敦雖然在死前試圖扶養子上位,卻有心無力。在他死時,討伐大軍已經與他的軍隊開戰了。這次的大軍主要來自建康北方的江淮一帶,也就是從馬鞍山到鎮江這段長江的北方,皇帝控制的主要城市是壽春、臨淮(又名盱眙)、廣陵(揚州),這些地方也是建康常用的後方基地,在歷次內戰中都能起到關鍵作用。王敦的反叛被平息,使得東晉渡過了第一次危機,但是,“皇帝—權臣”的模式、“建康—荊州”的權力軸心,都已經出現,這注定著東晉南朝是不太平的朝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