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標兵”漸行漸遠,山東到底怎麼了?

【軍武次位面】:楊樹

離“標兵”漸行漸遠,山東到底怎麼了?

山東其實不窮,為啥總是被黑?

提到山東,你能想到什麼?

在一般的印象中,山東往往與孔孟、大蔥、挖掘機、革命老區、率真樸實……這些名詞和形象相聯繫,但是,回顧近年來的各種新聞和消息,山東似乎是陷入了泥坑,各種負面消息纏身,不停的被黑——

山東大學“學伴”事件、“女人吃飯不上桌”、青島外國人插隊、鮑毓明性侵幼女等消息,給山東貼上“歧視女性”、“保守落後”、“崇洋媚外”等負面標籤,往早了說,還有天價大蝦、辱母殺人案等諸多負面事件。

離“標兵”漸行漸遠,山東到底怎麼了?

▲山東女人不能上桌?

其實已經是老皇曆了

除了以上“黑料”,最近國家統計局又“補”了一刀,一時間“山東GDP造假”四處流傳,成了扣在山東頭上的又一口新鍋。

這是咋回事呢?原來國家統計局於去年底進行了第四次經濟普查,雖然涉及的方面很多,但最引人注意的結果,是各省GDP數字的修正,而山東省GDP數字的減幅最大,被抹掉了近10000億!

離“標兵”漸行漸遠,山東到底怎麼了?

▲GDP被“減負”的省中,山東減幅最大

(圖片來自地理研習社)

那麼山東是不是真的GDP造假了呢?

顯然不是,因為國家統計局把各省的數字都修正了一遍,如果是山東造假,那就是說每個省都在造假,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即使被調低了GDP,山東仍然是經濟總量全國排名第三的省(前兩位是廣東和江蘇),而且這個位置從1979年起就一直是山東的。

既然沒有造假,為什麼數字又會被減少呢?這個問題說起來比較複雜,簡單的講就是一個計算基準的問題。

商品也好,服務也好,價格經常變動,為了能夠與歷史進行比較,所以一般以“基年”價格為準,比如統計電視機制造,以2000年的價格為準,統計以後10年的總量,就能比較容易得出每年的增長率。

離“標兵”漸行漸遠,山東到底怎麼了?

▲山東其實是工業大省

但這種土味廣告實在不利於

樹立高大上的形象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排除通貨膨脹的影響,但通脹以外的市場因素不能反映——電視機的價格在現實中呈下跌趨勢,如果還按基年計算,就會出現虛高的現象。解決方案就是變更基年,每10年變更一次改為每5年變更一次(比如統計2015年以2010年為準)。

所以,經濟普查後GDP數字調整是因為重新統計和修訂了價格造成的,而不是因為造假。那麼問題又來了,數字被減可以理解,可為什麼山東被減得最多呢?

從上面的分析不難得出結論,山東GDP虛高,表明一定是有大量產品的價格下跌了,什麼種類的產品最容易這樣?工業製成品!而山東的傳統制造業規模非常龐大,產品多了自然價格下跌,一核算,GDP當然就少了。

有沒有什麼產業的價格是上升的呢?有,服務業的價格就普遍上升。但偏偏山東的服務業又不發達,還集中在交通、商貿、餐飲住宿這些傳統行當上,金融、互聯網企業等創新型高端服務業很少,總的算下來,依然是虧。

離“標兵”漸行漸遠,山東到底怎麼了?

▲這些省的GDP還被上調了

相對而言,江浙滬等省市的服務業就比較發達,價格上漲也導致統計數字偏低,所以這些省市的GDP數字在普查後反而還被調高了。

2018年的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山東省委書記就“自曝家醜”,指出了“產業結構不合理”的老問題,也即傳統制造業多而不強,服務業落後——

山東主營業務收入排在前列的輕工、化工、機械、紡織、冶金,多為資源型產業,能源原材料產業佔比40%以上,資源型、重化型產業結構,產業層次低、質量效益差、汙染排放重,而廣東、江蘇兩省的第一大行業,均為計算機通信製造業。

全國互聯網企業百強,山東只有2家,且排名都在60名開外,滴滴打車、支付寶、微信等重大創新模式,原創都不在山東。註冊地在山東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僅佔全國的2.8%,相當於浙江的1/4、江蘇的2/3;管理基金規模僅佔全國的1.4%,相當於浙江的1/5、江蘇的1/3。

離“標兵”漸行漸遠,山東到底怎麼了?

▲論總量,山東是超過了浙滬的

而且,山東與廣東的差距由2008年的5860億擴大到2017年1.72萬億;與江蘇的差距由50億擴大到1.32萬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山東與廣東的差距由2008年的約1350億擴大到2017年的約5200億,與江蘇的差距由約770億擴大到約2100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也呈現繼續擴大之勢。

所以,山東雖然四十多年來都是全國第三,但總給人一種不夠先進好象也不夠富裕的感覺,就是因為冒尖的創新和產業太少,而大路貨比較多。那麼,又是什麼因素導致了這個局面呢?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曾表示,受儒家文化循規蹈矩不求變等因素的影響,長期以來,山東思想保守,對現代工業文明不重視,官本位思想濃厚,國有經濟獨大等,進而又導致了山東工業數量多,但多而不強。

“儒家文化裡面,尊師重教是好的,重農抑商不對。誠實守信是好的,逐利意識不強。經濟上呈現出小格局,小作坊結構,老想自己家裡一畝三分地。”

離“標兵”漸行漸遠,山東到底怎麼了?

▲人口普查數據表明,反而是東南一帶

對女性更不友好,山東不算啥

其實,像山東人“歧視女性”之類的標籤,只要略加對比即可發現並不屬實或並不突出,但要說思想上的“保守”,山東恐怕還是真有一點的。

“保守”的一大特點,就是想進“體制內”的人特別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官本位”。

可能不少人對濟南“大學生應聘掏糞工”一事還有印象——2010年3月,濟南市城肥清運管理二處經過半年試用,正式與5名大學生簽訂了正式聘用合同,而他們是從391名應聘的大學生中選拔出來的,其中不乏當過學生會主席、北京奧運會志願者,有法律、計算機學位的人,甚至還包括一名研究生。

離“標兵”漸行漸遠,山東到底怎麼了?

這份月薪3000元的工作,報考非常火爆,要想入圍還得經過邏輯、判斷、語文、時事的考試,單位不擔心招不到人,“系統內部很多老職工的孩子都願意幹這份工作”。掏糞工如此搶手,並不是因為這份工作本身真的有吸引力,而是因為“有編制”,收入和待遇有保障,穩定,是個“金飯碗”。

當然,這是十年前了,現在還這樣嗎?

我們可以從公務員報考這個切面來考察一下,2020年山東省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平均競爭比為68.9:1。

離“標兵”漸行漸遠,山東到底怎麼了?

其它一些省市平均競爭比的數據——甘肅55.9:1,山西57.2:1,遼寧41:1,河北37.6:1,上海16:1,浙江15.6:1,可見國考在北方地區的熱度遠大於南方(尤其江浙滬),只有廣東81.2:1的數據有點反常,不過這主要是因為廣東公務員的平均收入較高。

不難看出,想進體制內的比例,山東還真是名列前茅,即使是一貫被認為是官僚主義嚴重,人人都想捧鐵飯碗的東北,也有所不及。

從工作性質看,公務員主要是按章辦事,基本不要求創新,並不需要擁有非常高的教育程度。發達國家的公務員,往往並不具備高學歷,甚至是排名非常靠後的就業選擇。我國發達地區的經驗也表明,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熱衷於國考,進國企進體制內,以求四平八穩,而不是把才華施展在更加廣闊的天地上,並不是什麼好現象。

離“標兵”漸行漸遠,山東到底怎麼了?

▲山東人強壯實誠,適合參軍

每10個新兵就有1個山東人

不過,“保守”也不是沒好處——普遍認為,受傳統文化影響,山東人實誠,忠誠度高,山東出來的幹部具有政治覺悟好,吃苦耐勞,踏實肯幹的優秀品質,在全國省部級以上的官員中,山東以佔全國1/14的人口,貢獻了超過1/8的幹部,為各地之首,堪稱出產高官的大省。

當然,同樣受傳統文化影響,思想解放不夠、觀念變革不深、引領風氣之先的魄力不足,這些問題也一樣存在——南方一些省的官員遇到新矛盾新問題是“向前看”,用創新思維尋找解決辦法,而山東的官員則習慣於“向後看”,看有沒有成規慣例可循、有沒有現成經驗可用。

離“標兵”漸行漸遠,山東到底怎麼了?

比如,浙江2016年提出政府服務“最多跑一次”的目標,僅用一年多時間就基本實現了,“證明我是我”之類的奇葩流程不見了。省委書記進行了反思:“為什麼山東解決不了?還是改革不細不深不徹底,沒有真動一些部門的奶酪。”

那麼,是不是說山東的未來就很灰暗呢?

當然不是,幾十年前,無論哪個省,都是保守又落後,今天有的發展的快,有的發展的慢,但都進步了。再說山東本身底子不差,有資源有良港有人才,內部有從大蔥到挖掘機,從蘋果到冰箱的全套產業,只要補足短板,從長年的老三變成第二甚至老大也未可知——以山東人的性子,捲起袖子幹就是了!

離“標兵”漸行漸遠,山東到底怎麼了?

▲傳統這筆遺產,用好了就是優勢!

其實,總的來講,山東人普遍具有誠實守信,踏實肯幹,不玩花招的優點,整體上並沒啥大毛病,軍武菌自己接觸過不少山東人,感覺品質都很好,非常值得信賴。

之所以最近山東或山東人貌似總是招黑,並不是因為山東或山東人變得糟糕了,恰恰相反,正是因為山東和山東人過去的形象一直比較好,大家的期望比較高,所以出了幾樁負面事件,在傳媒發達,信息化程度很高的現在,才會顯得非常突兀——墨點滴在白紙上,肯定比滴在藍紙、綠紙上更加扎眼,但這並不是白紙的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