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新冠肺炎確診中核酸檢測是“相親”,IgM檢測是“認親”?

隨著目前國外疫情形勢的嚴峻及境外人員的湧入,國內的新冠肺炎防控的道路任到重遠,各種排查及隔離“步步為營”,而隨著無症狀患者的出現,如何更加準確高效的確診

新冠肺炎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為何新冠肺炎確診中核酸檢測是“相親”,IgM檢測是“認親”?

目前新冠肺炎診治指南的不斷更新及完善,確診方法也從之前的單一手段到目前綜合手段多層篩查,絕不漏掉一個!其中目前最主要的針對病毒的生化檢查是:核酸檢測及IgM檢測,兩者相輔相成,確保新冠肺炎的篩查。

為何新冠肺炎確診中核酸檢測是“相親”,IgM檢測是“認親”?

平時大家是否常聽到報道:

核酸檢測就能確診

核酸檢測不準,需要IgM補充檢測

IgM檢測假陽性多...

大家聽了是雲裡霧裡,對於新冠肺炎的檢查仍然不清楚怎麼就算確診。其實在新冠肺炎確診中核酸是一種“相親”方式檢測,IgM則是“認親”方式檢測,為啥呢?郭醫生就跟大家一起聊聊。

為何新冠肺炎確診中核酸檢測是“相親”,IgM檢測是“認親”?

為何新冠肺炎確診中核酸檢測是“相親”,IgM檢測是“認親”?

新冠肺炎主角—新型冠狀病毒,它到底是啥樣子?怎麼就感染人類了?

為何新冠肺炎確診中核酸檢測是“相親”,IgM檢測是“認親”?

新型冠狀病毒,顧名思義它就是一種病毒,跟我們平時聽說的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是同類,科學定義是由遺傳物質(DNA或RNA)蛋白質組成的微生物。

為何新冠肺炎確診中核酸檢測是“相親”,IgM檢測是“認親”?

試想,病毒要感染我們肯定要找到“一扇門”進入我們體內,而這扇“門”就是暴露在空氣中的黏膜上的細胞

,比如我們的嘴唇、眼皮、鼻腔和口腔裡都有大量的黏膜細胞,暴露在外界,當病毒接觸到你的這些黏膜,感染就要發生;不錯,它是找到了“門”了,但它進去得要“鑰匙”啊,這把鑰匙就是細胞上的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 2(ACE2),病毒通過與細胞上的這種受體結合從而進入我們細胞,發揮它害人的作用。

這個過程聽了簡單,其實它是通過融合→釋放遺傳物質→複製生成更多病毒→分泌至細胞外→感染新的細胞。要知道每個被感染的細胞會產生成千上萬個新病毒顆粒,蔓延到氣管、支氣管,最終到達肺泡,引發肺炎。所有說肺泡灌洗液中最容易檢出病毒核酸,其次分別是深咳痰、鼻咽部、口咽部。

核酸檢測是如何通過“相親”的方式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的?

為何新冠肺炎確診中核酸檢測是“相親”,IgM檢測是“認親”?

為何新冠肺炎確診中核酸檢測是“相親”,IgM檢測是“認親”?

病毒核酸檢測是病原學檢測的一種,通過直接識別病毒的遺傳物質來檢測人體是否被病毒感染。這主要依賴於新世紀諾貝爾化學獎的病毒核酸檢測RT-PCR技術。要知道病毒身上的核酸由不同鹼基排列而成,不同病毒核酸鹼基排列方式,就像穿著不同衣服的“大姑娘”,而檢測試劑盒裡面有個只中意其中一位“新型冠狀病毒”姑娘的小夥,然後讓小夥去跟那些“大姑娘”相親,對眼的那個就是我們要找的那個新型冠狀病毒,進而證明該病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核酸檢測“相親”到了中意的對象,說明肯定感染了,相不到就說明沒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嗎?

為何新冠肺炎確診中核酸檢測是“相親”,IgM檢測是“認親”?

既然是相親,需要雙方都“確認過眼神”才能確定,但有時也有小夥看走眼或者姑娘不在家的時候啊。核酸檢測因為操作的方便性和患者的接受程度,目前作為篩查的第一選擇,目前臨床最常用的標本是口咽部拭子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核酸檢測是陰性,但之後又發現是新冠肺炎感染者呢?且聽慢慢道來:

■1、“大姑娘”太少了 因為部分患者,感染初期,病毒侵入人體的細胞量較少,“大姑娘”太少了,“小夥”在茫茫人海中一下子看不見中意的那位,這是需要多相親幾次,防止出現假陰性。

■2、“大姑娘”害羞躲起來了 因為口咽部拭子檢查一般都是採集的上呼吸道,而有些病毒“躲”在下呼吸道,我們的拭子無法採集到,也會導致出現假陰性,所以要多部位採集檢查,多方位的“相親”。

■3、“大姑娘”被搶走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時我們機體免疫功能強大,上呼吸道的病毒可能很快被機體的免疫系統消滅,“大姑娘”被搶走了,如何相親呢?可時間久了,該部位的病毒又會出現,所以需要不同時間段

去採集,要經常去“相親”才行。

■4、其實“大姑娘”就是聶小倩 我們的有時能從上呼吸道例採集到病毒了,但這位“大姑娘”跟聶小倩一樣,見光就消散,要知道病毒在體外很脆弱,必須要低溫、限時送檢才行,既然要相親,就快速直接送到“非誠勿擾”現場得了!

為何新冠肺炎確診中核酸檢測是“相親”,IgM檢測是“認親”?

<code>所以說,如果核酸檢測出現陰性,不能排除感染,即使多次多部分採集出現陰性也不一定能排除感染,那麼這時我們需要怎麼辦呢?答案就是讓IgM來“認親”!/<code> 

IgM是何許人也?怎麼能和病毒“認親”?

為何新冠肺炎確診中核酸檢測是“相親”,IgM檢測是“認親”?

IgM抗體是我們這些靈長類動物感染後,最先出現的抗體,什麼是抗體?就是我們機體對付外來入侵者如病毒等時產生的專門對抗它的部隊,它與病毒是專屬的,只有這些病毒來了才會產生相應的IgM,但他們雖然是親屬關係,但是

相恨相殺啊!

從機體對病原體的體液免疫應答來看,病原體的特定蛋白如2019-nCoV的S蛋白和N蛋白等會刺激免疫系統引起抗體應答,最早過來“認親”的是出現的抗體是IgM及其後的IgA抗體,然後是IgG抗體,從急性感染的一般過程,當IgG抗體出現後,濃度會持續增高,有的在感染後幾小時或者幾天就出現了,1-2周達到高峰,所以,如果血液化驗中出現了 IgM,那就證明,你這是急性感染期

既然IgM“認親”這麼自動化和無死角,那就用它去檢測病毒不更好嗎?

為何新冠肺炎確診中核酸檢測是“相親”,IgM檢測是“認親”?

是的,當你體內出現新冠病毒後,你的免疫系統可以立即啟動且無死角的產生IgM與病毒“認親”,檢測出這種IgM即可診斷為感染病毒急性期,可是在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體內,他的免疫應答甚至缺失,很難產生IgM,這樣怎麼讓IgM去認親啊?其次一些體內的類風溼因子、溶菌酶等物質干擾我們的IgM去認親,且是IgM出現變構,影響我們對其判斷,進而導致假陰性或假陽性等。

核酸檢測會“相親”、IgM檢測會“認親”,如何結合兩者發揮最有效的檢測效果呢?

為何新冠肺炎確診中核酸檢測是“相親”,IgM檢測是“認親”?

答案是:先“相親”,“相親”不成再“認親”!當對患者鼻咽拭子、痰、纖維支氣管鏡灌洗液、糞便等標本核酸檢測陽性,說明其感染了新冠病毒,而且具有傳染性,沒問題,相親成功。當相親失敗,也就是核酸檢測陰性時,咱就“認親”,將IgM抗體檢測增加進去,可以彌補核酸檢測容易造成漏診的缺點。

要注意的是,現在不能直接“認親”最為確診或者是篩查,為啥呢?因為剛才描述了IgM假陽性的出現是無法完全避免的,一般人群篩查,一旦出現陽性,會造成大量人群不需要的隔離,帶來混亂。而且2019-nCoV的特異抗體試劑盒說明書中的預期用途中都明確寫出:

僅用作對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疑似病例的補充檢測指標或疑似病例診斷中與核酸檢測協同使用,不能作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和排除的依據,不適用於一般人群的篩查。

核酸檢測是“相親”,IgM檢測是“認親”,“相親、認親”共結合才能毫無破綻的揪出這個病毒“大姑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