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生大瘟疫时,古人是如何防控和治疗的?

人类与瘟疫的斗争几乎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历程。几千年来,瘟疫一直就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敌人。为了延续生命,古人们不断探索对瘟疫的认识和防治,经历了一个从懵懂无知到科学防治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的防治措施。

古代发生大瘟疫时,古人是如何防控和治疗的?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传染病,比如汉代、明代、清代的鼠疫,南北朝、清代的天花,唐代的疟疾、麻风,以及清代的真性霍乱等。瘟疫最高发的当属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记载可查的瘟疫多达77次。即便是繁盛的唐代贞观年间,也发生了六次瘟疫。

更为可怕的是,瘟疫一般都伴随着自然灾害。正是由于大灾发生后,百姓饿殍千里,牲畜成片死亡,大量的人畜尸体得不到无害化处理,导致细菌和病毒的滋生蔓延,继而引发了瘟疫传播。

古代发生大瘟疫时,古人是如何防控和治疗的?

在中国古代,道教将瘟疫视为瘟鬼施放的毒气,认为感染毒气的原因既可能是善恶报应、承负灾祸也可能是身体缺乏保养、元神不固。基于道教对瘟疫致病原因的分析,道教一方面通过原始巫术、以忏悔谢罪为主的祈禳之术和具有象征意蕴的送瘟仪式等道教法术来治瘟,另一方面也强调通过施药、存想、行气等道教医术来治瘟。

道教治瘟的思想基础主要包括道生万物的宇宙论、形神相依的人体观、天道承负的伦理观三个方面。道教治瘟对中国古代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瘟疫在古代社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而道教正诞生于汉末瘟疫多发之时,其创教即与瘟疫治疗的实践产生了紧密联系。道教对瘟疫产生的原因依自身宗教义理给出了独特的解释,并提供了多样化的治疗方法,在今天仍有重要的价值。

古代发生大瘟疫时,古人是如何防控和治疗的?


一, 隔离

古人在和瘟疫的斗争中,逐渐认识到隔离是对付瘟疫的最好办法。最早记载隔离方法的是《汉书》:"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意思是说,在瘟疫流行的地区空出一些住宅,作为患者的隔离病房,集中治疗,以防扩散,切断传染源。

二,控制动物传染源

古代发生大瘟疫时,古人是如何防控和治疗的?

动物传染源可作为某些病原体的宿主, 使得疾病在动物和人之间互相传播, 因此不能忽视动物传染源。

三,切断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传播过程, 常见的传播途径有:水、土壤、空气、飞沫、经节肢虫类传播等。消毒是最常用的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 道教对此做出了诸多实践。

古代发生大瘟疫时,古人是如何防控和治疗的?

此外,古代中国一旦发生瘟疫,主要依靠的是民众的自我隔离和民间医生的努力,甚至还有一些由此诞生的民间风俗。比方说重阳节登高,主要目的就是躲避瘟疫。古人发现瘟疫往往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暴发瘟疫以后,很多古人依据经验,去山中躲避。因此有种说法说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由此养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