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前陣子,劉愷威楊冪的女兒小糯米,在學校音樂會上手牽手合唱,氣氛溫馨。


唱完歌,父女嘴對嘴來了個「愛的親親」。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劉愷威和女兒小糯米

可是,這樣「溫馨有愛」的畫面,引起了許多人不適:


“不太能接受爸爸和女兒親嘴巴。”


“小糯米已經五歲了,該培養性別意識,這樣不妥當。”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網友表示,雖然溫馨,但依然有些不適

五歲,孩子的性別意識已經逐漸清晰。


這個時候,更不能缺少家長的正確引導,和「以身作則」。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女兒不能親嘴,該教她自我保護”

前幾天,久未露面的男模張亮,出現在了綜藝《新生日記》上。


新手爸媽姜潮和麥迪娜向張亮「取經」:生女兒有什麼注意事項?


張亮說,自己的女兒四歲,正是依賴爸爸的年紀,總是十分粘人。


每次他一回家,女兒就撲上來要親親抱抱。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將近一米九的男人提起女兒一臉寵愛

但是,對女兒的親暱,必須要有分寸。


他強調了兩遍:“女兒不能親嘴。”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張亮否認二連,態度明確

他非常在意父女間的親密程度,堅持「點到為止」


親密至多隻到親腦門、手背或是頭髮。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父女之間,親密不過度,男女要有別。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父親往往是女兒身邊最親密的異性,更需要舉止有度

張亮「不和女兒親嘴」的育兒觀獲得了多數網友贊同。


其實,這已經不是張亮第一次考慮到孩子的性別教育問題了。


《爸爸去哪兒》有一期,互換爸爸的遊戲。


4 歲的王詩齡,被交換給張亮當「女兒」。


午休時,張亮給王詩齡蓋好被子,自己在一旁蓋著外套休息。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 界限分明

孩子們玩了一下午,滿身都是泥,張亮給王詩齡換衣服,也完全沒有任何「越界」行為。


他先是為王詩齡蓋好被子,又貼心地關好門走出去,讓小姑娘躲在被子裡自己換褲子。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無論是否有血緣關係,他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性別、保護孩子的隱私。


總有人覺得,和「子女劃清界限」純屬小題大做,矯枉過正: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認為親嘴只是父母子女間表達感情,別人沒資格指手畫腳的人大有人在

可是,“(孩子)大了不行”,究竟多大才算呢?


三歲?五歲?七歲?


孩子的性別意識,比你想象中萌芽得更早。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孩子的「覺醒」,比你想象得更早

一向被認為是「神仙育兒代表」的黃磊老師,也曾在這個問題上「翻車」。


他在微博裡寫:


“昨天晚上我給妹妹洗澡,洗頭髮的時候她說:‘這泡沫好香啊,我都想吃它了。’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黃磊調侃女兒是個「小吃貨」

有人不贊同黃磊的行為:


妹妹已經五歲了,這種事應該交由媽媽來做。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網友覺得黃磊老師做法該改正

有句老話叫「兒大避母,女大避父。」


BBC 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中的一個實驗,給這個「大」規定了範圍


心理學家基婭拉·布爾加雷利對 6 個月到 24 個月的寶寶進行試驗。


她發現:


六個月大的孩子,就已經對周圍的事物具備明確的認知;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6個月的時候就會顯示出基本氣質,來自《北鼻的異想世界》

一歲半到兩歲的孩子,各方面成長都非常迅速。


2-3 歲前,他們就已經具備了明確的性別意識,可以辨認出「男孩兒」和「女孩兒」。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孩子早早意識到了性別,家長卻常常忽視 / 《北鼻的異想世界》

家長在關注孩子的同時,孩子也在觀察著大人。


北京師範大學一項研究顯示,3 歲左右,隨著兒童神經生理的逐漸成熟,性探索也會出現:


他們會開始注意自己和異性的區別,也會開始探索自己的身體,隱私意識逐漸成型。


孩子性別意識朦朧的早期階段,好奇心極強。


這段時間,是教育的最佳時間之一,親暱一些也無妨。


但也需要正確引導,讓孩子對「男女有別」形成一個模糊印象。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賈乃亮在節目中給不到兩歲的女兒洗澡,並未引起爭議,關鍵還是年齡

而三歲左右是一個「分水嶺」,孩子的性別意識已經成型,且進入萌芽階段。


這個時候,異性親子就應該有意識地拒絕一些過度親密的舉動:


讓孩子懂得「不能隨意在異性面前暴露隱私部位、不能隨意和異性親吻……」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佟大為說,女兒三歲後,妻子就不許他再給女兒洗澡了

孩子的性別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很大程度上依賴父母的言傳身教。


別小看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


如美國知名兒科醫生 William Sears強調的那樣:


對孩子的愛必須恰到好處,表達需要尺度和分寸。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孩子的「身體防線」,父母一樣不能越界

沒有父母可以保護兒女一輩子,教會他們自我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


有些父母,一邊教孩子「不要在異性面前暴露隱私部位」,一邊又拍下孩子洗澡照片在朋友圈大曬特曬;


一邊告訴他們,不能讓異性觸碰到身體的哪些部位,一邊又隨隨便便給孩子換衣服;


一邊試圖幫孩子建立「身體防線」,一邊自己反覆去突破它……


這些他們可能並不放在心上的行為,對孩子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① 隨意親吻孩子的嘴

心理學家 Charlotte Reznick 談到:


孩子幼小的時候,看到父母之間會親吻,聯想到自己與父輩的親吻,倫理上可能產生誤區。

加上親嘴不僅是一種表達愛意的符號,這個行為本身,就容易引起生理上的反應。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著名球星貝克漢姆,也常在公共場合,肆無忌憚與女兒小七接吻,一度引發爭議

習慣於用親嘴和父母表達愛意的孩子,在面對其他異性時,或許也會延續這種習慣。

這樣的親暱,還是謹慎一些的好。


② 共浴或共廁


前段時間,一名三歲男孩與姥姥、媽媽一同去公共浴室洗澡。


姥姥和媽媽想將孩子一起帶進女浴室,不料遭到工作人員拒絕。


姥姥堅持:孩子才三歲,年紀小,不懂事,根本沒有問題。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絕大多數網友都贊同工作人員的做法

但三歲的孩子,已經擁有了長久記憶的能力。


此時不避嫌,長大後或許同樣如此。

有的家長貪圖方便,會帶孩子進入異性廁所。

網絡上對「媽媽帶兒子進女洗手間」的抱怨,更是屢見不鮮。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在廁所見到一些家長口中所謂沒長大的孩子,無疑是一場災難

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更要教他們尊重其他異性。


“教好一個男孩,保護一群女孩”,不是沒有道理。

③ 長期不能分房睡

孩子小時,家長陪著睡很正常。


但有的家長,卻不懂及時分床的重要性。

女星狄鶯在《康熙來了》中透露,兒子 15 歲時,仍在和她一起睡覺。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男女有別」的意識,首先產生於一些隱私性的事情上。


照顧到孩子的安全感培養,父母可以在孩子三四歲以後,逐漸和他們分房睡;再一步步徹底讓孩子能夠獨立睡。


否則,很可能導致性別界限模糊、還可能形成過分依賴家長的情結


④ 孩子面前不穿好衣服

見過許多家長,在孩子面前毫無顧忌地換衣服、洗澡,或是不穿上衣……


這些行為,其實多多少少會對幼兒產生一些「衝擊」。


可能會讓孩子模仿家長的行為,在外人面前也隨意穿著;


可能會讓他們受到侵犯而不自知……


越界的「父愛母愛」,是否會讓孩子無法拒絕其他「越界的愛」,或是對其他人產生越界行為,誰也無從得知。


尊重孩子的性別和隱私,父母應該早早身體力行。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性別教育,別走極端

性別教育上,許多家長都在兩個極端。


或是無所顧忌地和孩子親近;或是談性色變,閉口不談。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動畫片,母親在給兒子進行教育之前,反覆練習如何說出名字而不感到羞恥

一句「孩子還小,能懂什麼」,就足以搪塞一切相關話題。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懂。一味逃避,只會讓他們產生更多疑惑。


正視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與其迴避,不如用巧妙的方法解答孩子們的疑惑

養了女兒,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性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教育,總是藏在生活最細節處:


從孩子降生開始,親吻擁抱、沐浴睡覺、穿衣打扮、三觀性格……都離不開父母的影響。


教會孩子自我保護的基礎是:


正確的性別教育、明確的底線,以及懂得拒絕和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