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辛苦了?怪父母灌輸了這幾種觀念,父母別再犯錯了

文丨晴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很多父母從小就會給孩子灌輸一些,父母掙錢不容易,孩子要學會體諒父母,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等等一些觀念。

在農村生活的小林,家裡條件並不是很富裕,父母常年在外辛苦打工掙錢供自己上學,每個月只能跟父母通話兩次,每次小林跟自己的爸爸媽媽打電話,爸爸媽媽都會叮囑小林要好好學習,認真讀書,將來考上一個好的大學並且告訴小林,父母在外打工非常辛苦,在家要懂事,聽話,不要亂花錢,等等。

孩子太辛苦了?怪父母灌輸了這幾種觀念,父母別再犯錯了

每次小林希望和爸爸媽媽說一些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的情況,爸爸媽媽總是嫌浪費電話費,所以匆匆叮囑小林幾句,就把電話掛掉。對此,小林也感到非常痛苦。

一、別向孩子灌輸這些觀念了

1、父母掙錢不容易,孩子應該懂事聽話

雖然父母的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夠理解父母的辛勞,好好學習,將來有一個好的前途,不要像他們一樣出賣體力勞動依然獲得很少的報酬。每天都要朝九晚五的工作,甚至有時候吃不上飯也睡不好覺,最終還會把自己的身體給拖垮。

父母經常給孩子灌輸這樣的觀念,會讓孩子的心理負擔增加,承受了他們年齡本不該承受的東西,甚至有些孩子的身上會出現少年老成的一種狀態。

孩子太辛苦了?怪父母灌輸了這幾種觀念,父母別再犯錯了

曾經有人說過作為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可以輕鬆、快樂的生活一輩子,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煩惱,大人有大人的煩惱,作為孩子也有孩子的煩惱,所以家長沒有任何理由,也沒有任何權利,把自己的痛苦施加到孩子身上。

所以希望家長們不要再給孩子灌輸一種懂事,聽話的理念,孩子頑皮一些,性格跳脫一些,願意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才應該是一個正常孩子的狀態。

2、總是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對比

前段時間網上也曾經討論過這樣一個話題,甚至有網友調侃自己一直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之下,父母總是拿自己家的孩子去跟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

孩子太辛苦了?怪父母灌輸了這幾種觀念,父母別再犯錯了

家長一葉障目,總是認為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好,比自己家的孩子優秀,有時候甚至忘記了別人家的孩子的優秀可能是以犧牲童年,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為當代價才成為別人眼中耀眼的存在。

拿自己家孩子身上的短缺的地方去和別人家孩子的優點長處做對比,自然而然,越來越看不上自己家的孩子,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處處看不順眼,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好,而且父母的這種攀比心態會讓孩子陷入惡性的循環當中,會導致孩子出現逆反心理,開始討厭或者怨恨父母,從而導致親子矛盾爆發,家庭關係不和諧。

3、經常向孩子灌輸付出就會有回報的觀念

相信很多人都相信付出就會有回報,但是回報的多少和自己的努力程度成正比,也有很多事情,不一定意味著自己努力了,付出了就一定能夠獲得相應的回報。

孩子太辛苦了?怪父母灌輸了這幾種觀念,父母別再犯錯了

家長經常向孩子灌輸一種付出就有回報的觀念,會強化孩子的功利心理,導致孩子過於看重名和利,而忽視了更重要的東西。

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輕而易舉的,所以平凡和平常才是大多數人的狀態,我們可能成為不了大多數人眼中優秀的代表,又怎麼能要求孩子成為他人眼中的翹楚呢?

二、應該培養孩子的哪些理念

1、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家長應該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從小就教導孩子擁有理財的觀念,對於金錢不可過度的沉迷。

孩子太辛苦了?怪父母灌輸了這幾種觀念,父母別再犯錯了

雖然這個世界上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但是金錢卻買不來時間和可貴的親情、友誼等等。對於金錢的取捨,家長應該儘早地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從小培養孩子理財,儲蓄,用錢有度的思想。

2、與人為善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與人為善,就是與自己為善,幫助他人,也就等同於幫助自己。在現如今被功利薰陶的社會,與人為善,與己為善,是我們對於這個社會的美好期待和嚮往,也是個人修身養性,立身立德的盛世名言。與人為善,體現的不僅是個人的品性,也是為人處世的法則。

3、培養孩子的責任和擔當意識

研究表明:世界上80%的成功人士都具備兩個優秀的品質,那就是責任,擔當。一個人有責任,有擔當,就意味著他為自己負責,為他人負責,為社會負責,更會為國家負責。

孩子太辛苦了?怪父母灌輸了這幾種觀念,父母別再犯錯了

​​總結

孩子“生活”得太辛苦,父母應該儘量減少給孩子灌輸一些看似正能量的觀點和理念,讓孩子快樂自由的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