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西征是不是造成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

用戶106798560838


提到13世紀早期的蒙古大軍,歐亞大陸的古代史學家全都不寒而慄,他們文字下的蒙古軍隊彷彿燎原的野火,所到之處人馬俱滅,寸草不生,以至於歐洲人因為恐懼蒙古軍隊,稱其為韃靼人(Tatars),這個詞來源於塔爾塔羅斯(Tartarus),希臘神話中駭人的煉獄。

檢視這段歷史,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如果說西征的蒙古軍隊真的以破壞為己任,去一地毀滅一地,那麼他們為什麼能在13世紀建立元帝國和四大汗國,並設置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

因為歷史的現實與我們思想中的概念不符合,所以有必要對於“蒙古西征帶來了巨大破壞”這個結論進行分析和反思。有一種解釋認為,蒙古西征的軍隊並不總是被視為壓迫者和野蠻人。這樣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以花剌子模為例,在蒙古軍隊到來之前,當地居民苦不堪言,不僅要繳納重賦以支持在撒馬爾罕周圍興建新的堡壘,並且要還支付其他地方招募來的士兵的軍餉,當地百姓對這種負擔早已忍無可忍,相對於蒙古軍隊,他們更加厭惡花剌子模本地的貴族。

大部分史書記載蒙古軍隊毀滅了花剌子模,然而,還有一些史書記載了“矛盾”的現象,比如耶律楚材的《西遊錄》,還有一些僧人都曾記載,在撒馬爾罕陷落後不久,大量中國工匠和周圍地區的工匠被徵召到當地,與當地居民一起恢復生產,例如耕種農田、打理果園等等。

也就是說,在軍事征服之後,蒙古軍隊十分注重城市的重建,但由於他們野蠻破壞者的整體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一些古代史學家只強調了蒙古軍隊造成的破壞和災難,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換句話說,蒙古西征造成的破壞並沒有想象中嚴重。除了花剌子模的例子,我們還可以從史書記載的數字、蒙古西征的政治手腕和西征後的管理三個方面來支持這一結論。

史書記載的數字

蒙古西征的確是讓被他們攻打的目標損失慘重,他們一路向西,追殺那些抵抗他們或是羞於投降的人。但是如果按照某些史書的記載,蒙古軍隊屠殺了大部分人,那麼為何後來那些地方又快速恢復了生機?畢竟蒙古軍隊只負責打仗,不負責人口遷移,那些“屠殺”之後出現的人口來自哪裡?似乎只有一個可能,就是那些人只是在史書中“被殺掉”,而沒有在戰爭中被殺。由此觀之,史書記載的屠殺數字是可疑的。

1221年,成吉思汗的兒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攻擊了阿富汗和波斯地區,波斯的內沙布爾、阿富汗的赫拉特和巴爾赫都被征服,而中亞的梅爾夫則被夷為平地,城中所有人沒有一個倖存。按照波斯歷史學家的記載,蒙古軍隊只留下了四百名工匠帶回了東方,讓他們在蒙古宮廷中工作。據估計,這幾次戰鬥殺死了大約130萬人。類似的死亡數字也在其他史書中出現,這讓現代學者們相信,蒙古西征使得中古時代的中亞喪失了90%的人口。

然而,據後來的波斯歷史學家記載,很多被蒙古軍隊征服的城市很快得到了恢復,正如花剌子模一樣,工匠們與當地居民一同重建家園,並向蒙古軍隊繳納稅賦。

1235年,窩闊臺成為了大汗,發動了蒙古軍隊的第二次西征,這場戰爭的範圍和烈度遠超以往,在歐洲的東大門,蒙古軍隊攻擊了梁贊(Ryazan)、特維爾(Tver),一個又一個的城市遭到了破壞,最終輪到了基輔,這座城市遭到了徹底的洗劫。在弗拉基米爾,蒙古人殺死了弗拉基米爾大公和他的家人以及東正教主教,至於當地赤貧的百姓,蒙古軍隊沒有過多關注,也許對他們來說,只有穿金戴銀的貴族才是主要目標。

我們絲毫不懷疑蒙古軍隊在戰場上的嗜血和無情,但在佔領一個地區之後,他們可能不像史書中那樣對所有人趕盡殺絕。

蒙古軍隊的政治手腕

與想象中殺人不眨眼的形象相比,真實的蒙古軍隊並非一群莽夫,他們不僅善於在戰場上獲得優勢,同時也喜歡利用政治手腕來實現自己的目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蒙古軍隊對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Béla IV)的誘降策略。

1241年,蒙古大軍兵分兩路衝向歐洲,一路攻打波蘭,另一路攻打匈牙利平原。波蘭國王和西里西亞大公(Duke of Silesia)亨利二世的聯軍被擊潰以後,恐慌情緒瞬間遍佈整個歐洲。蒙古軍隊向西移動,深感危險的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號召諸侯們勤王,但諸侯們攝於蒙古軍隊的威脅,全都按兵不動,貝拉四世只能逃往達爾馬提亞的特羅吉爾(Trogir)避難。

當時連教皇格里高利九世也感到不安,他宣佈任何參與保衛匈牙利的人都將獲得與十字軍相同的報酬,但仍然沒有人敢去支援匈牙利。日耳曼諸侯和威尼斯總督有自己的算盤,他們擔心如果出兵,不僅會惹怒蒙古軍隊,而且會使自己的國家防禦空虛,索性對於匈牙利的求援充耳不聞。有人說,如果蒙古軍隊繼續西進的話,他們不太可能會遇到任何組織起來的抵抗,歐洲的末日就要到了。

就在這個時候,蒙古軍隊放緩了進攻的節奏,這並不是因為他們遭遇到了抵抗,事實上,蒙古軍隊只不過對於西歐能夠提供的東西提不起興趣,至少在當時,他們更喜歡欽察草原,所以蒙古將領拔都警告貝拉四世,不要給欽察人提供庇護。貝拉四世為了自救,早已跟欽察人訂立了攻守同盟,拔都的警告讓貝拉四世左右為難。

當時的蒙古軍隊已經消滅了波蘭和日耳曼人的聯軍,攻佔了匈牙利的都城佩斯(布達佩斯),兵鋒一時無兩,甚至遙遠的英國也受到了影響,一份史料記載,當時不列顛東岸港口的鯡魚滯銷,因為波羅的海地區的買家已經被蒙古軍隊嚇得不敢出門了。其實,蒙古軍隊完全可以一鼓作氣,征服整個匈牙利,但是他們選擇用另一種方式贏得勝利。

拔都給貝拉四世寫了一封勸降信:“我知道你是富裕且強大的君主,你手下兵多將廣,你獨自統治著一個大王國。”這樣的恭維完全是禮節性的,暗示著下面的話才是主題“讓你自願臣服於我有些困難,雖然這樣做的話,對你的未來大有好處。”

貝拉四世很有骨氣,沒有臣服,於是蒙古軍隊放棄了其他的戰略機會,一心一意地穿越達爾馬提亞追殺貝拉四世。從對貝拉四世的誘降,到勸降,再到追殺逼降,蒙古軍隊一直在施展攻心計,讓所有歐洲領主們明白,合作是一個好的選擇,而抗拒則是危險且致命的。

這個計策顯而易見是成功的,因為大部分歐洲領主,甚至貝拉四世自己的手下都不敢對他施以援手。蒙古軍隊在西征途中使用過多少次政治手腕,我們不得而知,但肯定不少,因為蒙古將領們知道,他們的首領成吉思汗就是靠政治手腕,而非一味地蠻鬥才統一了草原各部,所以,蒙古軍隊並非兵鋒所指,人馬不留,相反,他們總是意圖用“擒賊先擒王”的策略瓦解抵抗,從而兵不血刃地達到目的。從效率方面來說,逼降對方貴族,也比屠殺士兵或是百姓更高。

成吉思汗

西征後的管理

如果說蒙古西征是以破壞為主,那麼當戰爭結束後,他們就不會費盡心機地管理廣闊的國土。從元帝國以及四大汗國的治國理念來看,很難想象他們會像史書中記載的那樣到處破壞。以“金帳汗國”為例。1243年西征結束,拔都建立欽察汗國,歐洲人稱之為“金帳汗國”。這個國家統治俄羅斯長達二百多年,通過冊封、詔令、繳納貢賦、承擔軍役等管理手段,將此前一盤散沙的斯拉夫各個小邦捏合進了統一的政治體內。

元帝國與四大汗國

欽察汗國的統治者十分重視商業發展和城市建設,鼓勵各公國進行商業貿易,對恢復歐洲東部的貿易起了巨大作用。

四大汗國由於幅員遼闊,為了方便貿易和聯絡,在各交通要道上都設置有驛站,使得東西方商品流通更為快速、安全。歐洲的商人、使節、遊人頻繁來東方,亞洲的各大城市和交通要衝也都有西方商人的身影,可見貿易在當時四大汗國中佔據重要地位。

法國曆史學家雷納·格魯塞在《蒙古帝國史》中評價說:蒙古人幾乎將整個亞洲連接起來,他們開闢了大洲之間的道路,使中國和波斯的交流暢通無礙,歐洲的基督教也能順著商道來到遠東。

從西征後四大汗國和元帝國的管理來看,我們無法想象一開始蒙古軍隊就秉持一種儘可能破壞一切的思路,道理很簡單,首先,財富是由人創造的,大量殺傷人口,無益於經濟的發展,也無益於蒙古貴族們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只有保留人口,保留收稅的對象,他們才能衣食無憂。其次,如果蒙古軍隊一開始就屠滅了無數城市,那麼從第一次西征1219年開始,到1242年欽察汗國成立,中間只隔了短短23年,欽察汗國治下的大量人口不可能憑空出現,所以,他們只是在史書中“被殺死”了,實際上蒙古軍隊沒有對他們施加屠刀。

總之,從西征後蒙古帝國對國土的管理來看,蒙古西征的破壞性沒有史書中那麼誇張。

誇張蒙古西征造成破壞的三個原因

實事求是地說,蒙古西征確實給陷入戰爭的百姓帶去了災難,但遠沒有史書中所說的那麼誇張。這場征服戰爭一定會造成不可計數的死亡,但遠沒有達到毀滅性地步。從史書記載的數字、蒙古西征的政治手腕和西征後的管理這三個方面,我們大致可以認為,蒙古西征造成的破壞沒有傳說中嚴重。古代歷史學家之所以誇張蒙古西征或許只是為了激發人們同仇敵愾的情緒,保證本地文化的團結和延續。


小森短視頻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的確是那樣。

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一共發動三次西征。前後跨度長達近50年之久。

成吉思汗把西征佔領土地分封四個兒子,分別建立 ,金帳(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與蒙古連在一起成為橫跨歐亞大陸的超級帝國。

三次西征給蒙古帝國帶來巨大財富的同時,也給歐洲,中亞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戰爭程度之慘烈,影響之深遠,世界罕見!

第一次西征(公元1219~1225年)起因:

這次西征是由成吉思汗率部親征。其實這並非他本人所願,事發突然。當時蒙古帝國剛剛統一不久,正在全力征服西夏和金國,打算聯宋滅金。

1218年,中亞大國花剌子模的摩柯末派使團來蒙古,主要想了解蒙古攻打金國的真實情況。當時成吉思汗在中都(今河北境內)附近。

聽說西方大國派使者來了,成吉思汗熱情隆重接見了使團一行。成吉思汗說:“我以後就是東方的統治者了,你們那個國王就是西方統治者,兩國今後要和平相處 ,而且要允許商人來往自由,互通貿易”。使團回去把這事兒向摩柯末彙報,摩柯末欣然答應。

然而後來發生的兩件事,是西征的導火索。

一是,蒙古軍隊在追擊一股反抗殘餘勢力時候,在邊境地區遭到花剌子模軍隊襲擊,被迫還擊,發生了嚴重衝突,雙方互有傷亡。

二是,根據成吉思汗命令,蒙古有一個500人商隊在兩國邊境,被花剌子模守城將領釦留,沒收了財物 。但上報國王摩柯末說,商隊有蒙古人的奸細。摩柯末也沒仔細調查,就把商隊人屠殺了,僅逃出一人,回到蒙古給成吉思汗報信。

這下徹底激怒了成吉思汗,決定御駕親征,為商隊報仇。經過幾個月準備 於1219年開始率領20萬大軍西征。

他兵分兩路,一路由自己率諸子,一路由哲別(射鵰英雄傳郭靖射箭師傅原型)和速不臺。兩路大軍經過五年浴血戰鬥,攻下花剌子模新都,撒馬爾幹(今天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和舊都玉龍傑赤。所到之處,除掠奪大量財寶和工匠技術人才以外,其餘人等全部殺死。

達到預期目的以後,成吉思汗返回東方,在歸途中,順路滅了已經臣服,但沒有出兵協助西征的西夏國。

哲別,速不臺大破俄羅斯聯軍,挺近高加索地區,打開俄羅斯南部大門,然後從這裡返回蒙古草原,為以後西征打下基礎。

第二次西征(1235~1242)。

由成吉思汗孫子拔都(大兒子朱赤之子)帶領,遠征到欽察,俄羅斯,匈牙利,波蘭等國家。建立元朝第一個西北宗藩國,欽察(金帳)汗國。

第三次西征(1252~1260)。

由成吉思汗另外一個孫子旭烈兀(四子託雷之子)帶領,遠征到敘利亞,埃及,伊拉克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另一個宗藩國伊利汗國。

蒙古三次西征,極大充實了蒙古帝國財富。蒙古在軍事,社會管理,文化知識上有了巨大提高同時也加強了中西方的交流。

但是,他的搶掠和屠城政策,給歐洲和中亞等國家造成數千萬人員死亡 ,(據史學家推算,約佔世界三分之一以上人口。)且造成無數財產和文明的損失和毀滅。被稱為“黃禍”。它是人類的一場浩劫,改寫了蒙古, 中國和世界的歷史。至今還有深遠影響。


莽原獅子


1206年,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蒙古八大部落歸為一統,蒙古的鐵蹄終於開始朝向外界。蒙古的統一隨之而來的是三次西征,西征期間最遠曾打到了歐洲的黑海附近,其跨越的區域幅度之廣,堪稱封建戰爭之最。

而蒙古人的西征則給中世紀的歐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歐洲因為蒙古人的一個舉動而將近死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這個舉動並非刀起刀落的屠殺,而是蒙古人用投石機給歐洲人投去了一顆致命的“炸彈”。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待我細細說來。

1345年,歐洲有一座歸屬於東羅馬帝國的城市叫加法。你沒有看錯,叫加法,既不是減法也不是乘法,就是叫加法。這是一座被意大利人商人所控制的城市,有一天,加法城裡的意大利商人和當地的穆斯林居民吵了起來,而穆斯林吵不過意大利商人,越想越生氣,於是就跑到隔壁的金帳汗國搬救兵。金賬汗國是蒙古人建立起來的國家,早就想把克里米亞半島佔為己有,正好穆斯林送來了一個這麼好的藉口,於是蒙古人便出兵攻打加法城。

大家一定會以為蒙古人攻進加法城,有一場大屠殺要發生了,然而並沒有。在意大利商人以及東羅馬帝國守軍的頑強抵抗下,蒙古人整整打了一年都沒能打下加法城。就在此時,意外發生了,蒙古大軍開始出現瘟疫,大量的蒙古士兵死去。此時,大家一定會覺得蒙古要撤了是不是,又出乎大家的意料了,蒙古人非但沒有撤,還將感染了瘟疫的士兵屍體安裝到投石機上面,併發射到加法城內。城內的歐洲人哪知道瘟疫是個什麼東西,所以並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從天而降的屍體。幾天過後,加法城內的人相繼感染了瘟疫,人們相繼死去。而城外的蒙古人可能也被瘟疫搞得支撐不下去了,撤了。

這時在加法城內僥倖活著的意大利商人趕緊逃出了加法城,幾經週轉回到了意大利。同時他們也將瘟疫帶回到了意大利,不久瘟疫便在整個西西里島蔓延開來。不僅如此,歐洲的其它國家也相繼被瘟疫入侵,感染人數以及死亡人數與日俱增。此時的歐洲如同人間地域,個個膽戰心驚,人心惶惶。甚至隔著英吉利海峽的英倫三島和愛爾蘭也相繼被傳染。這場瘟疫又稱黑死病,是人類史上最慘烈的一次瘟疫,奪走歐洲2500萬人口,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比兩次世界大戰歐洲死亡人數佔歐洲總人口的比率還要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