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年間的奪嫡之爭:最終勝出的,為何是一位瘸子?

作者:演繹


在《大明風華》之中,漢王朱高煦是一個執掌兵權,一生在為九五至尊的位置艱苦奮鬥最終一無所得的藩王。而在明朝歷史上,這位歷經五朝,從燕王次子,到冊封漢王,最終淪為庶人的皇家子弟,著實是充滿了傳奇色彩。


永樂年間的奪嫡之爭:最終勝出的,為何是一位瘸子?


01


朱高煦,朱棣次子,與仁宗朱高熾是手足兄弟,為徐皇后所生。論輩分,他跟其後的建文帝朱允炆是同一輩,但他們親愛的爺爺對待他們的態度卻是極其不一樣的。朱允炆在朱元璋撒手西去後登基稱帝。對於朱元璋而言,大兒子朱標的死對他是個很大的打擊,在老年喪子的背景下洪武大帝對朱允炆的寵愛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朱高煦呢,燕王次子,自幼生性兇悍,且多武人氣息,莽撞不思後果,在洪武年間被召入京師南京學習。在老爺子眼皮底下,朱高煦沒有任何收斂,照舊肆無忌憚,言行輕佻,不好學業。老爺子那麼注重子女教育的人,怎麼可能容得下這般荒誕的行為,於是乎呢,這娃兒就被他爺爺嫌棄了。


之後,先皇駕崩,諸藩王要求進京弔唁,卻被朱允炆否決,反而准許各藩王子嗣入京弔唁,於是乎,燕王世子朱高熾和次子朱高煦代表燕王赴京。在南京的日子,朱高煦也是醜態百出。


02


洪武十一年,朱高煦到達南京,然而在朝野中,這位郡王遊手好閒、品行不端,他的舅舅徐輝祖(徐達之子,徐達之女許配予朱棣)語重心長地告誡自己的這個外甥,可這大哥不但不聽,還把徐輝祖的愛馬偷走了,得嘞,這是想當盜馬的竇爾敦了。不僅如此,建文帝為了確保燕王安心,釋放了軟禁的燕王二子,這老人家還特招搖地回北平,一路上還把驛丞給咔嚓了。子不教,父之過,一時間,燕王的名聲就被他這活寶兒子給搞臭了。你就說,這樣一個活寶,擱誰誰喜歡?在洪武、建文兩朝,朝廷對這個極品都是很嫌棄的。


轉眼間,朱棣雄心勃勃,加上老和尚姚廣孝的煽風點火,最後因為對朝廷削藩的不滿,靖難就這麼打響了,併成功將燕王的旗插上了南京城頭。


雖然這個朱高煦在朝野內被嫌棄,可畢竟是朱棣自己的親生兒子,而且和自己又那麼相似,一樣的英俊瀟灑,一樣的橫刀立馬,還有一樣的臭不要臉,簡直就是自己的翻版,相較那個當初駐守北平的朱高熾,一個大胖子,還是個瘸子,還沒有自己那樣的手段,極度推崇仁政,和朱棣相當於兩種治國策略的極端。可是呢,人家偏偏比你生的早。


這就是永樂年間轟轟烈烈的奪嫡之爭。


永樂年間的奪嫡之爭:最終勝出的,為何是一位瘸子?


03


朱棣入主南京後,立儲是一個必要的工作,但是在立誰的問題上,形成了針尖對麥芒的形勢。


文官說,禮制不能廢,立長;武將說,刀口舔血的兄弟,立次子。


怎麼說,打天下你朱棣靠武將,治天下你得靠文臣。站在立長一側的是以解縉為主的文臣,這也就是之後的太子黨。在解縉的強力輸出下,一句“好聖孫”奠定了朱高熾的太子地位。這就讓朱高煦很生氣,我明明那麼優秀,為啥這個大胖子、大瘸子就當了太子?


雖然朱棣想立朱高煦,但一定程度上,朱瞻基的存在使得朱高煦必然會與皇位說拜拜。

但朱高煦那麼好鬥的性格怎麼會願意服輸?


朱高熾被冊封太子,朱高煦也被冊封漢王,並且封地定在了雲南。


諸位,雲南,可不是現在的雲南,適合旅遊養老,那時候是實實在在的南蠻之地,動不動造造反,搞搞動亂啥的,把封地定那地方,說是冊封,不如說是讓你過去扶貧的,再難聽點說,不好意思,你被髮配了。


於是乎,朱高煦耍起了無賴,不去,就是不去,一哭二鬧三上吊,反正我就是不去。沒辦法,朱棣確實挺喜歡這個兒子的,就讓他留在了自己身邊,並且帶著一同去北方巡視。


留在了南京,朱高煦就贏得了機會。他廣收爪牙,和太子相互抗衡,並且一度有漢王越過太子的勢頭,就在漢王洋洋自得時,他說道:“豈不類乎秦王李世民乎?”

這就有點狂妄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太子,逼李淵退位。看上去,太子有了,皇帝也有,作為王爺的自己彷彿理所當然的如同李世民一般,準備重演唐朝歷史,可朱棣會同意嗎?


滾去就藩!


04


這就是朱棣對朱高煦違規行為的回答,再加上太子黨抓住時機全力輸出,朱棣突然想到,即將遷都北京,這東西死皮白賴留在南京想幹什麼?朱棣自己就是造反出身,對於這種忤逆自己,意圖不軌的傢伙,朱棣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反感,也給了他一個答案——滾去樂安!


就這樣,在督察隊長朱棣的安排下,朱高煦只能乖乖去樂安就藩,卻也確定了他武裝奪權的方針。但他不準備在太歲頭上動土,論打仗,自己和老爹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那麼武裝奪權的對象就成了朱高熾。


朱高煦沒等多久,永樂二十二年,阿魯臺再次襲擾大明邊境,年事已高的朱棣卻在沉思後決定——親征!就為了給自己的兒子留下一個安定的邊境。


大軍抵達大漠,可是阿魯臺卻先行跑路了,朱棣的身體也不允許他繼續追擊,一生都在與金戈鐵馬為伴的朱棣終究沒有追擊阿魯臺,下令,班師。但,永樂大帝終究沒能回到北京,而在榆木川與世長辭。


在樂安的朱高煦卻是極度興奮的,早在出徵前,他就意識到老頭子可能時日不多了,他還特地派自己的兒子埋伏於京師,並安排了大量人馬負責消息的傳遞。


大明王朝的皇位爭奪戰拉開了序幕。


永樂年間的奪嫡之爭:最終勝出的,為何是一位瘸子?


05


然而,整個過程朱高煦同志是一無所知的。為了確保老爹真的死了,漢王同志大費周章,但是,隨同出征的太子黨官員,秘不發喪,而屬於靖難派的張輔,根據史料和分析,也沒有給漢王傳達皇上駕崩的消息。在軍營中的楊榮也是快馬加鞭地趕回京師向朱高熾傳達了朱棣駕崩的信息。所以到最後,朱高熾登基了,這位漢王爺才回過神來。


漢王爺,沒關係,你還有最後一次機會——朱瞻基。


為何朱瞻基成了最後的機會?


看看地圖就會發現,漢王封地樂安,離京師很近,而太子朱瞻基照舊留守南京。後來明仁宗朱高熾駕崩,漢王先收到了太子朱瞻基返京的消息,那麼他就可以讓軍隊在半路上把朱瞻基一刀咔嚓掉。


但是在漢王朱高煦收到消息,布兵埋伏時,手下人卻告訴他,王爺,新皇帝已經到北京了。


啥?到北京了?


漢王殿下,你是不是有很多問號?


當然,我也有很多問號,可這玩意史書沒記載,你也不能亂猜,歷史上,明仁宗朱高熾之死就是個謎團。可現在,鬧騰了數十年的朱高煦同志很生氣,他沒心情搞啥研究去看朱瞻基啥時候、咋樣到的北京,現在的他只想——造反!


老子忍了那麼久,不幹了!反了!


宣德元年,忍無可忍的朱高煦終於造反了。


06


在七月,漢王親信枚青進京見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張輔。


枚青問:“兄弟,漢王要起事,你做京城內應好不好......”


張輔說:“兄弟,不著急,先吃飯,慢慢說。”


就當枚青準備好好吃吃喝喝時,張輔的人把枚青捆成了粽子並送到了宮裡去。


得,皇帝也知道你要幹啥了,那就考慮咋打吧。


於是,朝廷分成了兩派,一派推薦由陽武侯薛祿領兵,另一派就是張輔他老人家,他更積極,派兩萬人去掃蕩他的老朋友。


但是朱瞻基卻被一個名字驚醒——“李景隆”。


於是朱瞻基決定御駕親征,畢竟李景隆那個前車之鑑告訴我們,飯桶不能用。


至於這場平叛之戰,則是十分簡單,朝廷軍隊的一頓恐嚇,皇帝的懸賞令一發,漢王的軍隊心思也就不在打仗上了,這場戰爭也就像鬧劇一樣收場。朱高煦最終也是趴在朱瞻基面前“臣罪萬萬死,唯陛下命。”


而在最終,一介小吏也嶄露頭角,他就是之後在大明最危難時刻力攬狂瀾的于謙。


看了這麼多,這位為了皇位折騰了二十來年的朱高煦同志,好像一直在做自己不擅長的事,冊封漢王,連自己的好侄子都嫌他煩人,最後還要作死,非要在監獄裡勾朱瞻基一腳,最後落得了和叫花雞一般的死法。


簡而言之,不要做自己不擅長的事,千萬別作死。


另外,《大明風華》的劇情也是和歷史有出入的哦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