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一個產業 帶動一方經濟 富裕一方百姓

發展一個產業 帶動一方經濟 富裕一方百姓

4月23日,在青龍村,村民們忙著採茶。

一片片清新嫩綠的葉子,一壟壟墨綠齊整的茶樹。

4月23日,在四川省星級農業園區——東凡現代農業園區的核心區青龍村,園區茶葉翠綠一片,一梯梯茶園錯落有致,村民們正在忙著採茶,歡聲笑語打破了山間的寧靜。

萬畝茶園吐芬芳,給園區增添了一抹獨特的韻致。

一片綠葉致富一方百姓

汽車沿著一條幹淨整潔的水泥路,繞過一個又一個山頭,便來到有“茶葉村”之稱的青龍村。

“如果沒有茶葉就沒有園區的建設,更沒有我們的幸福生活。”提起茶葉產業的發展,青龍村6組村民鄧會蘭一邊採茶一邊告訴記者。

鄧會蘭是家裡的“頂樑柱”,家裡有94歲的父親和患病多年的丈夫。目前,她家養了5頭牛、4頭豬、10多隻雞,栽植

了一畝黃茶。每年3至8月,她就到園區採茶,每天可掙200元。

“以前住在山上,每天挑水要花2個多小時,一條扁擔用了三代人。”在鄧會蘭的新家,她拿出兩端鉤環已鏽跡斑斑的扁擔說,以前趕場要走1個多小時的山路,賣豬要請4個人抬下山。

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鄧會蘭住上了75平方米的新房,交通條件也徹底改觀。“現在住上了新房,吃上了自來水,水泥路通到家門口……”她一邊訴說著脫貧攻堅帶來的變化,一邊感謝黨恩。

青龍村二組村民楊會英2013年在外打工時失去左臂,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讓她沒想到的是,隨著精準脫貧政策的深入實施,園區建設加快推進,道路通到了家門口,居住的危舊房也得到了改造……如今,她不僅在木門場鎮上開了一個副食店,還種了2畝黃茶,並利用空暇到園區採茶。

“全村44戶148名貧困人口均已於2017年全部脫貧。2013年全村人均純收入2800元,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2800元。”青龍村黨支部書記張全興告訴記者。

山區變園區園區變景區

“地上無棒,地下無礦”,這是張全興對曾經的青龍村最形象的評價。

張全興說,曾經的青龍村全是荒山,沒有一棵能遮陰的樹;全村一臺變壓器,村民照明都保障不了;僅有一條上山的毛坯路,路中間的“軌道”常把汽車的機油殼磕爛,下山不用扶方向盤,車順著爛泥溝向山下滑。

2004年,時任村副主任的張全興不甘貧窮落後面貌,多次到縣級部門跑經

費修路,第一筆80萬元資金給他和村裡帶來了希望。路修通了,如何發展產業?他大膽引進業主成立青龍山茶葉公司,租了152畝土地,以公司帶動農戶種植綠茶。通過近20年的發展,青龍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村共種綠茶黃茶3800餘畝,95%的農戶收入主要以茶葉為主。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

作為全省星級園區的東凡茶葉現代

農業園區現有茶園面積達2.63萬畝,園區先後榮獲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範基地、全國最美茶園、省級農業主題公園、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等稱號,園區創建成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據統計,2019年,全市茶葉面積達到47萬畝,茶葉現代農業園區12個,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全市茶葉產業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市5.4萬貧困人口因茶致富、因茶興業,脫貧奔小康,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來源:廣元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