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專注力差,家長可試試幫他“分解任務”,減少開小差頻率

文丨任林(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01導語

我們在生活中常可以發現,年齡小的孩子對周邊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總是會左邊瞄一下右邊看一下。家長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覺得這是孩子愛學習的表現,但久而久之就會發現孩子在正式學習的時候總是會開小差。

有的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專注力很差,總是會被各種各樣的事情分心,這對他們的影響是十分大的。

孩子學習專注力差,家長可試試幫他“分解任務”,減少開小差頻率

專注力差的孩子學習自然不會認真,這樣成績就會下降。而且這些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接觸學習上也會比其他人慢很多,和別人用同樣的時間學習的時候會沒有別人的效率高。

02舉例來說

小華在讀小學的時,在學習的時候十分不專心,上課時老師要同學們思考的時候,小華就沒有認真思考,在開小差或是看向窗外或是看周圍的同學。

老師也和小華的媽媽反應了多次,這也是讓小華媽媽最頭疼的,因為小華在家裡也是這樣。

許多孩子都會出現類似於小華的這種情況。父母給他們報興趣班,頭幾天去興趣班都還是興致很高的,之後就會對產生抗拒,這都是專注力不夠的影響。

孩子學習專注力差,家長可試試幫他“分解任務”,減少開小差頻率


03孩子出現專注力差,這三個原因要重視

1.孩子的興趣

有很多家長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可以一兩個小時都在哪裡玩也不去做其他的事情。甚至家長去叫他們做什麼都叫不動。

但當他們做作業的時候就是十幾分鍾都坐不住,不是走動去上廁所就是喝水。

出現這種現象都是孩子的興趣導致的,他們喜歡玩玩具而不喜歡學習,所以他們可以在玩具上專注而不能在學習上專注。

在玩玩具時他們可以感到很快樂就可以做的更久,本身就對學習不感興趣的他們去學習的時候就會覺得十分的枯燥無聊,思想也就會變得散漫。

孩子學習專注力差,家長可試試幫他“分解任務”,減少開小差頻率

2.父母的影響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未來的性格是很受父母影響的。

有的父母對自己要求就不高,自己做一些事情就不夠專心,在孩子面前做一些事情也不能持之以恆,孩子看到了自己的父母是這樣就覺得自己也可以這樣做了。

孩子學習專注力差,家長可試試幫他“分解任務”,減少開小差頻率

3.外界環境的干擾

有的孩子注意力本身就不是很高,父母有時在他們寫作業的時候可能會在家裡看電視或者講話,讓孩子學習的環境變得很吵鬧,一些專注力不高的孩子是很容易在這個時候開小差的。

父母對於孩子的關心都是很正常的,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可能會擔心他們餓了或者怎麼了,會給孩子去送食物,詢問孩子的一些情況。

家長的關心對孩子的學習是有影響的,注意力分散了專注力自然就高了,專注力不高學習效率就會下降。

孩子學習專注力差,家長可試試幫他“分解任務”,減少開小差頻率


04提高孩子專注力的方法

1.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安靜的學習環境對孩子專注力的影響是很大的,如前面所說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會所打擾,這樣就不是好的學習環境。

這就需要家長為孩子的學習環境做出犧牲,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不去打擾,有什麼事情要和孩子交談也等到他們學習完了再做。

孩子的房間也很重要,要保持整潔,一些與學習無關的物品都不要放在裡面這都是會分散孩子注意的。

孩子學習專注力差,家長可試試幫他“分解任務”,減少開小差頻率

1. 家長以身作則

家長自己要做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人。父母有時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的一些行為在孩子身上都是會有體現的。

家長可以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也在一旁學習,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他們是會模仿父母的行為的。

孩子學習專注力差,家長可試試幫他“分解任務”,減少開小差頻率

2. 幫孩子“任務分解”

“任務分解“就是將大體的目標細化分解,將它分解為許多小目標。

家長在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可以幫他們大體細分。一點一點去完成,孩子一次做到專心致志是不大可能的。

這就需要家長幫孩子分解,逐步去完成,減少時間提高專注的效率。孩子的專注力得到提高了,之後在做事的時候就可以直接一次去做了。

特別是一些年紀較小的孩子,本身專注力就不夠很容易分心,針對這類孩子家長只有用“分解任務“才是最有效的。

孩子學習專注力差,家長可試試幫他“分解任務”,減少開小差頻率


05任林的育兒小總結

專注力對孩子的學習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家長要引起重視。當發現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家長要及時去維護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學會使用任務分解,讓孩子做事不在分心。(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育兒,有我為您保駕護航。關注我,做更好的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