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強縣:“三花一林”創新模式靶向推進扶貧產業

衡水市棗強縣堅持“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的要求,堅決落實“四個不摘”,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持續鞏固脫貧成效、提高脫貧質量,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發展扶貧產業,因地制宜、精準滴灌、靶向推進,確保貧困群眾脫真貧、真脫貧、不返貧。

棗強縣:“三花一林”創新模式靶向推進扶貧產業

棗強縣大營鎮楊白塔村閒散地上的金銀花

  深化“一個認識”,即抓扶貧必須堅定不移地抓產業,著力解決好產業方向問題。棗強作為摘帽縣,鞏固扶貧成效根本取決於產業提升。在做好入股分紅、光伏和扶貧林、小雜糧等“5+3+N”產業體系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金銀花、玫瑰花等扶貧產業,邀請全國扶貧產業發展優秀專家李雙星主任到棗強授課,結合實際謀劃了金銀花、玫瑰花、高油酸花生和杜仲葉林“三花一林”產業。用三天時間全面動員,七天時間落實地塊,十天時間完成了10598畝金銀花種植,實現了貧困戶人均一畝全覆蓋。通過培育規模化、現代化、可持續發展增收產業,帶動全縣農業結構深層次調整,著力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北花一號”金銀花種植基地。

  創新“兩種模式”,即“資產收益”和“聯農帶貧”模式,著力解決好主體責任和收益分配問題。“資產收益”模式,即“林下借地、託管運營、鄉鎮統籌、收益共享”,縣財政提供1586萬元專項扶貧資金支持,由鄉鎮委託專業合作社管理,實施“種管銷”一體化運營,產業收益實行村級二次差異化分配,貧困村列入集體收入,非貧困村列入委託管理費;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可直接分紅,有勞動能力和弱勞動能力的,通過參與公益崗位獲取收入,貧困戶人均年可獲得收益2000元。“聯農帶貧”模式,即“借地託管、帶苗入社、聯農帶貧、抱團發展”,貧困戶購置種苗,攜種苗入股村級合作社,在集體用地、農村空宅等閒散土地進行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管理,鄉鎮驗收合格後給予貧困戶成本補貼,收益由村集體、貧困戶、非貧困戶合理分配。同時,村級合作社對其他農戶賒供種苗,次年產生收益後收回墊資,收益歸農戶所有,以此種方式聯農帶貧,促進貧困戶、非貧困戶同步增收。目前,全縣11個鄉鎮已與吉祥、欣苑等17個農業專業合作社達成合作。

棗強縣:“三花一林”創新模式靶向推進扶貧產業

邢德線金銀花種植示範帶

  用好“三類資源”,即沿路沿線、規模大方、房前屋後,著力解決好種植用地問題。“沿路沿線”,在邢德線、肅臨線、大廣高速兩側,縣政府統一徵地,綠化造林,林下發展金銀花,大營鎮十八行村道路兩側打造的700畝種植示範帶,今年秋季即可產生收益。“規模大方”,各鄉鎮利用轄區內造林大方或農業園區種植金銀花,經營主體負責運營管理,資產收益由經營主體與所在村莊合理分成,目前已打造規模大方近4000畝。“房前屋後”,各行政村利用集體用地、閒散土地發展庭院林花經濟,大營鎮楊白塔村示範點,涉及村內30餘處空地,共種植金銀花4500餘株,預計年收入可達8萬餘元。

  統籌“四類種養”,即發展“扶貧奶牛”“扶貧肉羊”“扶貧合同豬”“扶貧核桃”,著力解決好小額信貸問題。藉助“政銀企戶保”金融扶貧政策,棗強縣創新“政府擔保貸款+貧困戶購買奶牛+企業託養”的“扶貧奶牛”金融扶貧模式,陸續推出“扶貧肉羊”“扶貧合同豬”等多項金融扶貧項目,帶動貧困戶658戶,累計發放貸款5071萬元,貧困戶累計收益440餘萬元。計劃實施的第二批“扶貧肉羊”項目,預計發放貸款1000餘萬元,現正在簽訂七方協議。利用金融扶貧政策,把扶貧託養系列產業堅定不移地發展下去,擴大規模,提升效益,從而惠及更多的貧困群眾。

供稿: 河北省扶貧開發辦公室

報道:中國經濟網

編輯:劉北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