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牟林翰和鮑毓明為何都叫受害者媽媽?出於什麼樣的心理?

包麗事件目前在發酵當中,男朋友牟林翰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因為長期的精神控制虐待,導致包麗服藥自殺經過一年多的治療近期宣佈腦死亡。最後的留言定格在:此生最遺憾的事情莫過於此了,遇到了熠熠生輝的你,而我卻是一塊垃圾。媽媽今天給你謝罪了,但與此同時上市公司高管鮑毓明長期性侵其養女讓群情激奮。我對比了兩個事件,發現了一個共同現象:這兩個男人都把相處的異性叫媽媽,把自己當成寶寶。

心理學:牟林翰和鮑毓明為何都叫受害者媽媽?出於什麼樣的心理?

在分析一個心理現象的時候很容易對方的的身份考慮進去,這兩個男人可以說都是社會精英階層。22歲的牟林翰是天之驕子,知名學府的三好學生,學生會主席,還獲得了保研的資格,前途可謂一片光明,此外形象陽光被譽為北大劉昊然!48歲的鮑毓明東窗事發前更是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擁有美國國籍,具有律師資格與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師資格,曾獲十佳總法律顧問,身高將近兩米,相貌堂堂。

心理學:牟林翰和鮑毓明為何都叫受害者媽媽?出於什麼樣的心理?

倆人控制異性的手段也是有異曲同工的地方,不斷的精神洗腦,不斷的人格打擊,不斷的心身控制,也就是人人談之色變的PUA套路(字面的意思為搭訕的藝術),我相信這兩人並沒有系統的接觸PUA,但是他們的手段卻如出一轍,畸形的兩性關係反應是扭曲的內心跟變態的人格。但他們從來不會覺得自己有問題,牟林翰在與包麗媽媽發生爭執的時候信誓旦旦的說自己是一個傳統的山東男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受害者,而作為律師的鮑毓明更是認為與14歲的養女這是你情我願的正常戀愛關係!

弔詭的是兩人在控制自己獵物的同時,都會有意無意將對方置於媽媽的位置上,自己就像是一個淘氣的寶寶,寶寶意味著自己可以任性妄為,寶寶意味著心理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寶寶意味著可以不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從心理學角度這是原生家庭導致的病態人格。我們很多人在原生家庭從小就被忽略了情感教育和健全人格培養,意識療法裡面提到了這種人格問題源自於愛不被滿足行為不被肯定需求不被重視,所導致的自卑感,無價值感,以及安全感的缺失。為了追求這種滿足感價值感以及安全感,他們會罔顧法律道德,倫理底線,他們就是無師自通的PUA大師。

心理學:牟林翰和鮑毓明為何都叫受害者媽媽?出於什麼樣的心理?

出於中國家庭結構的原因,爸爸一般都疏於管教孩子,所以一般都是媽媽承擔了家庭教養孩子的責任,那麼這些安全感,價值感跟滿足感,都直接源自於媽媽。他們對待媽媽的情感非常的特別:媽媽是權威的象徵,媽媽是力量的源泉,媽媽是仇恨的對象,如果跟媽媽的關係存在缺失,隨著年齡的成長他們會處心積慮的尋找另外一個媽媽,但這並不是簡單的戀母情結,而是對未被滿足的關係的一次重建,在極端的情況下,這種渴求會進入潛意識,影響對人生的看法對價值的取向對婚姻的態度,人們多多少少都存在類似的心理,但嚴重情況下會導致人格變異,形成人格障礙!

這種變態性人格往往具有處女情結或者戀物情結,牟林翰在與包麗的交往過程當中,嫌棄包麗將她的第一次給了前男朋友。由此作為發難的藉口,不斷的羞辱她打擊她,包麗由此認同了這些觀點,認為自己是骯髒的不乾淨的,牟林翰更是變本加厲,像寶寶般一哭二鬧三上吊,包麗這個時候完全扮演起了母親的角色不斷的安慰他,埋怨自己,這樣做的結果就直接將他變態人格推演到了極致!

心理學:牟林翰和鮑毓明為何都叫受害者媽媽?出於什麼樣的心理?

他要求包麗去做絕育手術,並且將手術中切下來的輸卵管作為兩人分手後的紀念送給他,而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包麗居然答應了!回想一下若干年以後,夜深人靜之時一個男人把玩欣賞前女友的輸卵管是一種什麼樣的場景,而那個女人卻永遠失去了做媽媽的權利。這簡直只能在那種Cult電影當中才能見到的恐怖情節,讓人毛骨悚然。

用意識療法觀點也很好理解,從包麗那裡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全部,他就用這個方式來懲罰媽媽。當一個人從原生家庭走向社會的時候,他不可能再回頭到原生家庭去尋找曾經缺失的東西,他只能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去替代,如果替代不了,就用懲罰的方式來平復心中的怒氣,剝奪對方做媽媽的資格,正因為包麗沒有去做這個手術,才導致後面的悲劇。

心理學:牟林翰和鮑毓明為何都叫受害者媽媽?出於什麼樣的心理?

鮑毓明收養自己養女的那一年,對方還沒有滿14歲,但在2015年養女剛滿14歲的那天深夜,他粗暴地奪去了她的貞操,深諳法律的他知道,在這之前如果發生關係是要受到未成年保護法的懲治,從那以後並不斷的灌輸一個觀點:其他人的家庭也是這樣的。剛滿14歲的養女還沒有發育,個子也瘦小。鮑會突然掀開她的衣服,嗲著聲音叫養女“媽媽”,說自己是“寶寶”,一個48歲的老男人叫14歲的小姑娘做媽媽,要從這種畸形的關係當中獲得心理上滿足感,肯定不少人會起雞皮疙瘩。

心理學:牟林翰和鮑毓明為何都叫受害者媽媽?出於什麼樣的心理?

14歲的孩子認知是有侷限的,在這種不斷的洗腦馴化下,下意識的扮演起了媽媽的角色。在鮑的眼裡面,養女實際上扮演了三種角色:妻子的角色,女兒的角色,跟媽媽的角色,這三種角色是三位一體的。正常的男人結婚生子創造一個再生家庭,但無論多麼完美的再生家庭在鮑看來都會存在缺憾,所以至今未婚的他一直在尋找這樣的完美獵物,他能夠從這種畸形的關係當中獲得深度的滿足感。甚至在警察局寫保證書的時候,寫下了這麼一段值得玩味的話:“給我現在的女兒,未來的妻子”即便再嚴厲的法律也無法鑑定他口中未來的妻子就會是現在的養女。

這兩個案件對於女性來說都是悲劇,但同時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那就是原生家庭人格建設的重要性,這也是我們家庭教育最容易忽略的環節,隨著物質生活的發展,我們開始了富養,意識療法認為真正的富養是人格的富養,讓孩子擁有健康穩定成熟的人格是原生家庭能夠給到孩子最好的禮物。

人格的缺失必然會導致心理的扭曲,人格障礙的人內心都潛伏著一隻魔鬼,只要自己有能力,只要條件成熟,只要假以時日,內心的魔鬼隨時會衝破理性的樊籠,給他人和社會帶來災難,而變態型人格群體的人數並不在少數,往往比起精神分裂症等顯性的精神問題,所能造成的傷害更加的深遠跟嚴重,因為他們就是我們當中的一員,潛伏在我們中間,也許他們就是社會上的精英,也許他們是天之驕子,也許他們風度翩翩氣度不凡,但在魔鬼出顯之前,我們誰又能知道他們的真實面目!

心理學:牟林翰和鮑毓明為何都叫受害者媽媽?出於什麼樣的心理?

但任何事情都是有跡可循的,在過從甚密的交往當中,如果對方開始叫你媽媽,將你置身於媽媽的位置上的時候,肆無忌憚的挑戰你邊界意識的時候。也許是你主動把自己當成羔羊一樣獻祭給魔鬼的預兆,意識療法認為內心強大人格健全的人是對PUA免疫的,也是最好的解藥!

你能接受異性叫你媽媽嗎? 單選

0

0%

0

0%

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