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閱資本孫建波:成長歸來

中閱資本孫建波:成長歸來

3月13日,在萬得3C財經會議舉辦的“致敬公募20週年”系列會議中,中閱資本總經理孫建波指出,過去20年,一些公募基金能獲得超級回報,主要是因為與“超級行業”共成長,而對於現在的投資,他認為整體的格局是成長歸來。

孫建波:

公募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作為投資人來說,更加關注基金的收益,如果我們看過去基金的收益,會發現有一批非常優秀的基金,它們復權單位淨值增長率是非常高的。如果從萬得的數據裡面把過去的數據拿出來一看就會發現,華夏大盤精選復權單位淨值增加率達到了2364%,興全趨勢投資達到了1448%,再往下看發現,200%以上的基金是有很多的,其中再看接近800%的廣發穩健增長,復權的淨值增長率793%。

為什麼公募基金能夠獲得這樣一個超級回報?主要還是跟公募基金的投資理念有關係,如果翻開大多數基金公司的介紹會發現,他的投資理念都非常注重專業研究,也注重研究本身對經濟趨勢的把握。提煉出來就叫“遠見”,對經濟社會變遷一個長遠的見解。“穩進”,非常穩打穩紮的進步,才能夠達到好的目標,所以今天題目就叫“遠見穩進致遠”,也是中閱資本投資的基本理念。

從這麼高的投資收益總結下來,從行業上看,主要還是因為這些基金在過去這麼多年裡面,它們抓住了最好的行業。所以下面就講第二個,剛才第一點講的基金的超級回報,第二點就看這些基金管理人,他們有長遠的見識,與“超級行業”共成長。

過去有哪些超級行業呢?我們過去研究成長股的時候,有三大類是值得我們長期關注的。第一類是科技型的,第二類就是消費型的,第三類是醫藥型的。科技型的公司,大家百度一下關於科技成長股的成長規律,會搜到大量關於我們過去的研究。我們認為科技股它的成長主要是看相關的科技公司,能不能在一輪科技消費型的爆發當中,獲得一個增長。作為科技型的消費品,它最好的表現時間,我們認為是它的滲透率接近10%的時候,可以介入。滲透率從10%漲到50%,是它高速發展的階段,這就是我們對於科技消費型的基本看法。

當前來看的話,科技型消費品,我覺得下一輪往後看有兩大類是值得我們關注的。第一大類就是消費型的機器人正在走進我們的生活。第二大類主要是電動車,新科技的發展,電動車的普及將成為一個大趨勢。這兩塊是要重點關注的,會在下一輪發展當中迎來一個非常好的長足發展。

過去的表現來看的話,就是歐美的歷史,科技股每次爆發的漲幅非常大,這是科技股。從中國過去的情況來看,科技型的製造業,有兩大類是比較典型的。一類是家電,家電不但代表著新的一些消費科技。另外一個就是電子。

另外一個就是消費型的股票,消費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無論吃喝還是其他快速消費品,都會迎來一個比較快的增長,這是我們對於消費品的基本看法。從歐美的情況來看,消費品這些公司也都有一個比較好的長期增長,消費品的好公司,它主要是像“寶潔”、“可口可樂”這些。如果看滬深300的話,滬深300的消費指數這麼多年也是增長很多倍,從2005年之前不到1000點,現在是10000多點,所以消費品公司這種長期增長如果能夠加入的話,也是實現了一個超級增長。所以基金公司只要能夠抓住這些超級機會,是能夠實現一個長期業績的上升爆發的。

除了消費品,第三類就是醫藥,典型的這種醫藥公司實際上是走了一個長期牛市的。醫藥公司的這種長期牛市主要取決於醫藥公司本身有“藥”的研發能力,以及“藥”本身跟消費品一樣具有很強的消費穩定性。像飲料,典型的就是可口可樂,這是長期的,不可能說不喝,而且也喜歡純淨水,喝的人群隨著城市化擴張會越來越大。藥其實也一樣,人越來越多使用越來越貴的藥,這是藥的基本趨勢。

從歐美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像“強生”、“輝瑞”,它們都實現了長期的股價上升。對於A股來說,滬深300的醫藥指數也是有非常好的表現,這是對於醫藥的基本看法。如果過去任何一隻基金抓住這三類超級機會,再加上中國快速城市化的過程中,都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機會,這是對於過去三大類超級機會的看法。

第二個談一談中國經濟。過去的10年裡面,中國經濟實現了一種高速上升,目前已經達到了一種高度,中國的GDP已經跟上了歐元區的GDP,大家看GDP這樣一個圖,歐元區的GDP中國在目前為止已經基本接近,這種高增長之後,也決定了對於中國來說今後將進入質量增長。

過去GDP的快速增長跟大量的建設有關係,建設主要體現在基建的建設以及房地產的建設,基建和房地產的建設給全社會帶來高增長的同時,實際上也為今後的增長埋了一個隱患,可以看到今後的基建增長不可能維持過去這麼高的增速。當基建增速下降之後,我們看到中國的基建增長會從數量增長轉向質量增長。數量增長除了前面說的房子蓋多了,今後還會有其他的現象,比如說服裝生產,過去也太多了,除了服裝生產,還有關於中國電子產品的增長,手機的生產量高峰期達到了一年15億臺。大家都知道中國的人口有13億多,這樣龐大的生產量也就意味著中國在製造的數量方面要往下走。

數量往下走的同時實際上是質量的上升,或者說中國分配到的利潤的上升。拿手機來說,如果過去只是買三星、蘋果,這些利潤就不是中國人的,現在看到我們自己的品牌起來了,有華為、小米,這樣的話他們這批利潤都是歸中國人自己的。所以對於中國來說,以後並不是數量生產越來越多,而是歸中國人自己的利潤越來越多,對於經濟增長這樣一個變化,叫“全球價值鏈”的變化。

除了這些電子產品,當然這個手機大家也看到,像空調、電視等等,產量都是這個問題,所以對於中國數量增長是結束了,今後要靠質量,這是我們今天講的第四個內容。

下面談一談當前資產的配置,對於現在的投資,我們一直在提出一點,現在是成長股的時期。過去的一段時間裡面我們認為,由於過去兩年大盤股漲幅太大了,有一部分股票它的總市值已經超越了我們的想像,實際上空間非常有限。我們過去只知道“茅臺”這樣的公司,總市值曾經接近過一萬億,這個總市值它意味著什麼?我們可以看到全球最大的燃油公司,它的總市值也只有4000多億,這就意味著,對於這些公司基本上是沒有進一步向上的區間,從這一點可以看到。

對於成長股可以看到,過去的兩年裡面,整個成長股它並沒有上漲,相反我們看創業板的指數還是一直在往下走的。當它一直在往下走,再看看創業板的估值,在過去一段時間裡,創業板的估值實際上有一個不斷下行,再看一看創業板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估值,動態估值已經下到20倍附近,甚至更低,所以現在整體上成長歸來的格局,對於當前股市的基本看法,就叫成長歸來。

這是對於當前股市的風格判斷,除了成長的判斷,我們同時認為在成長股裡面有機會的話,確實在另外一個板塊有機會,這個板塊就是我們說的新三板。過去的水平來看,新三板也是不斷往下走,但是對於我們來說,新三板有很多公司在過去是非常強的,到今天這種情況的話,新三板很多公司本身的業績實際上也是非常慘淡的,而新三板這個做市指數還是新三板成指,它基本上都是長期處於一個低位,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雖然說新三板沒有進入公募基金的配置範圍,但是我覺得從長期來看也是值得我們去關注的。其中很多也屬於成長個股的範圍,這是對於當前新三板市場的看法。

從整體來看,當前中國正在經歷一個變化,很多特色行業都在崛起,這幾年無論是像今日頭條都在崛起。最近在討論的話題是經濟在變得困難,我們怎樣去看待當前的機會。我的看法是,現在的機會就是新的行業在發展起來,給我們帶來新的創新創業機會。從中國整個結構性的變化來看,我覺得全社會經歷了兩大體制的變化,第一大體制是對於中國來說,全社會的基礎設施由於有了高鐵之後,全社會在迎來一個深刻的變化。在PPT的24頁,這種深刻的變化是中國都市圈的大變化,帶來了不同城市之間的分工,以及城市圈的分工變化。這種變化深刻改變了中國城市化的進程,也深刻地改變了今後的產業結構。

對於中國今後的產業來看,發現整個都市圈的經濟結構在深刻變化,城市化深化的同時會發現,跟城市建設有關的都在崛起,這個是我們前面講到的超級行業的時候所講到消費、醫藥,包括新的科技消費品,更快地普及,可以看到這個變化是中國的經濟治理革命。

另外一個來自於科技帶來了移動互聯的變化,有很多人討論現在的產業不好做,今後的趨勢怎麼看?當前確實很多老的產業不好做,但實際上在醞釀很多新的產業,拿今日頭條的發展來看,對於媒體行業來說,在5年前沒有人認為媒體會有顛覆性的變化,大家對於門戶網站也不會有太多顛覆性的想法,而實際上今日頭條完全顛覆了人們的觀念。

對於現在各個行業的銷售也是一樣,網絡銷售也在顛覆著大家的觀念。不僅是日用品的網絡銷售,實際上近年我們的飲食,一日三餐也在進行網絡銷售,所以對於中國來說,我們是非常巨大的、深刻的社會變化,這個社會變化一方面是由於高鐵帶來的經濟劇烈變化,第二個方面是由移動互聯帶來的全社會整體模式的變化,這兩個變化會帶來更多的新行業的崛起。所以對於今後的投資來看,就如過去的投資一樣,要抓住超級行業,與“超級行業”共成長,這是投資上升的關鍵。

對於今後,往後看,怎樣能夠獲得投資的成功,非常重要的還是要把握經濟社會變遷的大趨勢,把握到哪些好的行業能夠成長起來,以及行業當中有哪些公司會成為顛覆者,能夠引領行業的整體變化。如果說在一個行業當中找到一個顛覆者,能夠引領行業的整體變化的公司,實際上我們也抓住了未來。所以公募基金為什麼在過去的20年裡面,能夠獲得如此大的超額回報,我們看上證綜指或者任何一個指數可以發現,中國的指數從過去有公募基金開始到目前為止,其實指數上升的幅度並不大,但是公募基金,尤其是優秀的公募基金的複合增長是非常厲害,在第1頁跟大家闡述的數據一樣,最多的公募基金的淨值增長百分之兩千三百多,也就是23倍的淨值增長。

對於這樣非常優秀的淨值增長背後,最核心的應該是與“超級行業”共成長。除了與“超級行業”共成長,他們同時也抓住了這個超級行業中最優秀的公司,所以叫“遠見、穩進、致遠”。基金專業投資財富密碼的核心,實際上就是要把握經濟收益變遷的趨勢,把握超級行業,把握優秀的公司,這是對於基金行業過去的一個回顧,以及對於未來如何投資好的公募基金的基本看法。如果現在要投資一個公募基金,我們怎麼去選擇最好的基金?一定是看哪家基金公司更加註重對經濟社會變遷的深入研究,哪位基金經理更加有遠見、穩進、致遠的基本素質,這是今天的整體觀點。

提問環節:

提問1:對於未來人工智能硬件的家庭消費預期是什麼?這樣消費人群的定義又是如何的?這種類型的企業核心一個是硬件產成、一個是算法模型,這種類型的企業目前重點應該關注哪一個領域的發展?謝謝。

孫建波:關於人工智能,它跟過去每一輪的科技革命有類似之處。每一輪科技革命的發展都有一個特點:它的順序先在工業領域廣泛應用,在工業領域運用成熟之後,再進入教學領域,當教學領域逐漸推廣、普及之後,它會再進入生活領域。人工智能也一樣,它的典型就是機器人,機器人在過去十多年裡面,已經在工業領域上應用了。這幾年又開始出現一個新趨勢,就是人工智能在教學領域開始普及,如果等到人工智能在教學領域普及了,那麼它在生活中的應用會一一被開發出來。這樣它會在生活領域普及,所以人工智能目前為止在生活領域該怎麼普及,還沒有一個完全明確的定論,但是普及已經開始行動了。

一個非常典型的事情就是自動駕駛,同時也看到智能家居,包括其他一些智能生活的應用也都在籌建。我們在一級市場關注的公司是做銀行大堂經理服務,這樣的服務可以應用到家庭養老、看護的服務,所以人工智能將來的應用,如果像過去無論是家電、內燃機技術也好,它都體現在產品上,人工智能體現在典型產品上應該是一種生活服務機器人。

這種生活服務機器人它還有典型產品可能是自動駕駛,所以這兩種典型的類型,一種是“環境”,自動駕駛是一種應用的環境,可能跟智能家居其他智能進行無縫連接。另外是智能服務的人工服務機器人,這是兩大類方向。這兩大方向已經體現為物聯網一個叫“泛化”,在生活各個角落進行“泛化”,這個過程一方面是現在移動互聯跟物聯網,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也好,現在在手機領域已經基本上飽和了,將來它會進入更多的領域。

將來算法等等這些問題,目前為止還不能給出定論,但是可以去探討它的應用方向,我對應用方向的基本看法是在以自動駕駛為載體生活場景的智能化,這是一個。第二個是全面服務的社會服務機器人可能會進入生活領域,這是我們對於未來的展望,尤其是像生活服務機器人可能比較專業化的,不是說一個機器人是全能的,相關性應用實際上也在探索,這種探索會隨著當前人工智能仿真測試的發展,我們在整個建設領域的發展,大家逐漸能夠獲得更加清晰的認知。

就像在2009年剛剛使用蘋果手機的時候,對於APP會怎麼樣?對於將來我們做一個手機除了打電話和發短信會怎麼樣?當時的認知是不清晰的,那這個平臺進入我們社會當中,在教學領域和生活領域,大家逐漸探索的時候,會足夠的清晰。這是我的看法,可能沒有給出最滿意的答案,但是我覺得這個方向是沒有問題的。

提問2:成長股有什麼看好的板塊?現在有點潛力的人工智能、鋰電池、區塊鏈都已經不在低位了。謝謝。

孫建波:成長股,什麼叫成長股?它應該是一個在長期當中,營業收入能夠獲得巨大增長的這種股票。對於營業收入能夠獲得巨大增長的股票,特點就是它的總市值會獲得一個比較大的增長,既然是總市值獲得比較大的增長,我們以前說過一個叫“成長股的趨勢是比估值更重要的”,所以說僅僅從PE估值來的看話,成長股都是貴的,原因是因為它們還處於比較小的時候,將來從質量上會有一個很大的發展。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我建議大家看成長股,不應該僅僅看估值貴還是便宜,也不能看短期的增長和幅度。如果你覺得某一類產業或者某一個公司是有營業收入有10倍甚至更多的上升空間的,那麼對於它短期的股價上升10%、20%、30%都是一個好的長期買點,這是對於估值的看法。成長股的估值不應該看PE估值,應該看從市值未來的空間。

對於成長股現在主要的領域,區塊鏈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很貴?因為區塊鏈公司只是概念,沒有在區塊鏈業務上給出一個清晰的目標,所以也無法去判斷它未來的營業收入增長的空間。

我覺得成長股還是要從幾大方面來看,一個作為科技類的東西,科技類還是要看哪些公司在人工智能應用上能夠獲得更大的發展。比如說像對聲音的控制、人臉識別,更多環境下的自動化應用,隨著當前來看,還是有巨大的空間的。另外一個就是電動汽車,雖然說現在電池生產企業已經開始出現激烈競爭,但是全社會來看電動汽車的普及率還是非常低的,所以電動汽車的周邊服務一定是成長比較大的板塊。

另外大家可能認為消費和醫藥不是成長,它是穩定的,其實不是,哪些消費品和醫藥公司能夠獲得營業收入大幅增長,這是我們要去關注的。同時要看新模式,在移動互聯之下,整個社會都有哪些新東西出現,這是要去重點關注的。

成長股第一個從貴賤來看,不能看PE估值,要看總市值空間。從領域來看,科技、消費和醫藥都有,同時現在還有各種各樣的新模式,所以說像滴滴、今日頭條這些新模式,包括今年風靡全國的“抖音”等等。所以對於成長股來看,永遠都有機會,要做一個有想象力的判斷,謝謝。

提問3:孫總,到會議的最後您對投資者有什麼樣的建議?謝謝。

孫建波:還是我們的標題“遠見、穩進、致遠”,大家的投資要少點投機,更多地去投資對於中國長期有更大發展空間的這些行業,祝願每一個投資者都能抓住中國的創新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