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商業化如此成功,為何我們球員的水平不見提升

這幾年中超的商業化進程非常迅速,每個賽季俱樂部的轉會投入都已經引起了世界足壇的關注,在中超賽場上的世界級巨星也是屢見不鮮了。我們的聯賽水平與過去相比確實有很大的提升,但為何我們國內自己的職業球員水平一點都沒見長進。

中超商業化如此成功,為何我們球員的水平不見提升

自從2011年恆大以當時的創紀錄的轉會費引進孔卡開始,中超每年都有大牌的外援加盟,這對中超聯賽的整體水平肯定是有幫助的,現在聯賽的激烈程度,對抗程度,技戰術水平都與過去不可同時而語。但是我們又不難發現,這些提升的主要原因還是各俱樂部引進的外援以及主教練,在在各自的球隊中都起到核心的作用,反而我們國內的球員在球隊中的作用逐漸被減弱,當然就起不到鍛鍊和培養新人這個初心了。即便是足協不斷推出引導政策,比如限制外援上場人數,每場比賽必須保證有3個U23的隊員上場。但結果顯然是沒有成效。

中超商業化如此成功,為何我們球員的水平不見提升

這其中的主因還是我們自己沒有好的苗子。在聯賽裡鍛鍊的新人,其實年紀都到了20左右,這個個年級段的球員技術幾乎已經定型,想要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可能性很小。我們可以發現國外俱樂部的青訓體系就非常的健全,從8到9歲少年階段就開始接受正規的訓練。而且每個梯隊也都有俱樂部之間的聯賽。所以他們的足球意識是從小就潛移默化了。由於是從小開始訓練基本功也是非常紮實和熟練。所以配合起來就非常的默契。

而我們的青訓體系相對來講就是粗放型的,俱樂部裡基本上是沒有從娃娃抓起這樣的體系。而俱樂部之間也是一般到了成年級別才有聯賽。現在中超俱樂部又不過都是十幾年的時間,難有足球文化方面的底蘊。因此,從一開始我們球員在對足球的薰陶和意識上就存在差距。還有一點,我們的球員走職業化道路是把他當作一個工作,一個成名的機會。而國外的很多球員他們是從小真的熱愛足球,才開始走上職業化這條路,他們踢球的心思要單純很多,反而能提出名堂來。

中超商業化如此成功,為何我們球員的水平不見提升

當然我們的足協高層也認識到這方面的差距,正在逐步提倡讓足球走進校園,普及訓練產地,讓我們的足球也從娃娃抓起。我們不能寄希望於國足換個教練就能產生脫胎換骨的變化,那是不現實的。不是我們的聯賽鍛鍊培養不了新人。而是能被培養人還是太少了。若是我們下一批球員能夠彌補這方面的差距,那我們距離足球強國的路就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