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報評論:擴大內需應找準“發力點”

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當前穩增長的重點。結合目前形勢看,擴內需重在從投資和消費兩方面入手。其中,著力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激發消費潛力;合理增加公共消費、加快消費回補;擴大有效投資、加快傳統和新基建建設可成為重要發力點。

當前背景下,擴內需被提到更加重要位置。從對我國出口具有一定領先性的兩大指標看,PMI出口訂單指數和美國ECRI指數仍在下行,預示著當前全球經濟復甦拐點尚未到來,外需依然偏弱,企業出口將面臨嚴峻壓力,出口對經濟的帶動效果將大打折扣。在此情形下,擴大內需對國內經濟的支撐作用尤為必要。

擴大內需應找準“發力點”,一方面,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增強消費在經濟回升中的基礎性作用;另一方面,擴大有效投資,發揮好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關鍵性作用。

具體來看,一是應著力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激發消費潛力,關鍵是讓居民有消費意願,同時有消費能力。受疫情影響,我國居民收入水平降低,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減弱。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作為增強居民消費能力、驅動消費升級的“長遠之計”,不僅能夠為消費經濟開拓源頭活水,而且有利於穩定未來消費預期。可以通過豐富和規範居民投資理財產品、穩定資本市場財產性收入預期、深化農村土地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提高財產性收入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提升財產性收入對居民“錢袋子”的貢獻度。

二是應合理增加公共消費,加快消費回補。多項研究表明,公共消費對居民的私人消費有帶動效應。此次疫情暴露出一些短板,未來可以加大財政公共消費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的支出,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減少居民消費後顧之憂,有效釋放居民消費潛力。考慮到疫情對財政收入的影響,可以通過將特別國債的部分額度用於公共消費,帶動消費市場回暖。此外,除了發放消費券,可以發放培訓券、教育券等,提升勞動者技能,帶動創業創新。

三是應著力擴大有效投資,發揮投資“中流砥柱”的關鍵作用。從投資領域看,擴大有效投資應加快脫貧攻堅、交通、能源、重大水利等補短板領域建設,同時,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以5G網絡為主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刺激新型消費,不僅符合未來經濟結構升級方向,而且對經濟拉動的乘數效應更顯著。從投資資金看,擴大有效投資應進一步擴大地方專項債券規模,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同時進一步鼓勵民間投資,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需要指出的是,供給與需求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兩者互為條件、互相轉化,需要協同聯動,才能提升競爭力。促進消費回補和擴大,增強投資有效性,將為供給增長打開廣闊空間,形成供需良性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