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家長抱怨說:孩子,我這麼愛你,對你這麼好,你怎麼總是不聽話?不知道好壞,難道我還會害你嗎?是呀,人們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又怎麼會去害自己的孩子了?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為孩子操心,總想將最好的給予孩子;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發現,孩子好像並不領情,甚至還會對父母的給予表現出抗拒的情緒;那麼究竟是孩子不懂事,還是我們那裡沒做好了?
一般情況下,“聽話”分為兩種,一種是主觀意義上的聽話;表現在對某一種事物的認可,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行為意識;一種是客觀意義上的聽話;表現在迫於某種威脅,出於對這種威脅的忌憚,表現出來的一種屈服,是一種由外而內的行為意識。簡單來講,一種是覺得別人是對的,所以願意聽,一種是受人壓迫,而不得不聽。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篇文章,題目叫《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大概講的是一個秋天的早晨,天氣並不是很冷,小學校門口有很多孩子來上學,有穿長袖的,有穿薄秋裝的,還有一些穿短袖的,其中有一個小女孩竟然穿上了羽絨服。顯然是穿得有點熱了,一個同學走過去問她,你怎麼連羽絨服都穿上了,真有這麼冷嗎?小女孩無奈的說道:我沒那麼冷,但是我媽媽覺得我冷,我不得不聽我媽媽的話。
生活中這種事例其實不在少數,有一次我在優衣庫看到一位媽媽帶著一個男孩子在買衣服,媽媽看中了一件藍色的夾克,問孩子喜不喜歡?孩子說喜歡的,但是他表示不想要藍色的,想換件紅色的;媽媽的反應是你一個男生穿什麼紅色,紅色都是女孩子穿的,你穿藍色的比較洋氣;孩子倒也不糾結,一句話:那我不要了。媽媽開始不幹了,很明顯情緒上來了,我一片好心帶你來買衣服,你挑三揀四的,一點都不聽話,怎麼就不知好歹了?最後衣服沒買成還惹了一肚子火。
通過這兩個事例我們看到,兩個媽媽的初衷都是好的,只是忽略了孩子的想法,一味的將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孩子身上,從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也缺乏對孩子應有的尊重;看似是愛孩子,為孩子好,實際上是在控制孩子,要求孩子放棄自己的觀點,認同媽媽的觀點。並把自己對孩子的這種行為理解為理所當然。
很多時候我們家長,喜歡以為孩子好作為藉口,對孩子提出各種要求,並要求孩子按我們說的去做;完全不考慮我們提出的各種要求,孩子是否認可,是否真的願意接受;我們給予孩子的,是否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我認為需要的才是最好的,最好的不是我們認為,而是對方認為。
我們平時與人交往,如果對方提出的要求是我們認為不合理的,那麼我們內心肯定會表現出抗拒;即使是出於某種原因而表示認可,那也是一種違心的認可,這種認可只會是一種敷衍;而時間長了,我們自然會在某些時候,表現出反抗。我們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認為,不管怎樣孩子聽自己的話總是對的,因為做父母的都是為了孩子好,不會去害他們;但往往我們發現很多父母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忽視了孩子的真實感受;把願意放棄自己的觀點,去認同父母觀點的孩子,定義為聽話的孩子;把堅持自己觀點的孩子定義為,不聽話的孩子;難道這種邏輯不是我們常說的強盜邏輯嗎?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特有的人格;都需要我們去尊重。要想孩子願意聽我們的,我們也要學會去聽孩子。多和孩子溝通,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溝通;走進孩子的內心,去了解他們的想法,尊重他們的人格,贏得孩子的信任;構建一種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和諧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