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十大难解字之二:常

熟悉《道德经》的朋友都知道,通行本《道德经》第一章就有4个“常”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道德经》第1章。

但这四个常字有几种含义? 就目前我读过的50多部“解老”作品,没发现一本能区分彻底。当然多数解读本没做刻意区分。因为解读第一章时多数人都把重点放在语义解读和断句上了。当然第一章的断句也是大问题,这是后话暂且不说。


对常字的解读,基本上呈两极化。

1,常字原为恒字,为避讳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的名讳,所以这四个字都可以还原为恒字。

2,既然通本用了2000年,那就继续用常字。


那么常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看下字典:

本义:旗; 〈形〉恒久;长久不; 〈副〉经常,常常

也就是说,常字演变到今天,已经有两个非常相近但又特别容易混淆的意思了,一个当恒讲,一个当常讲。当恒字讲,就是不变的意思;当常字讲,就是经常的意思。

回过头来我看看第1章中的四个字。

道可道,非常(1)道;名可名,非常(2)名。常(3)无欲,以观其妙;常(4)有欲,以观其徼。

根据我的理解,前两个常字的意思是恒(即不变);后两个常字的意思是常(即经常)。


我思考常字至少也有100遍,我写这系列文章中的10个难解的字,平均起来都琢磨过100遍以上,反复琢磨。个别字可能琢磨过200遍以上。

思考的结果是什么呢?

1有没有常道?有,但是语言表达不了。为什么?语言本身是人造的符号。

2 有没有常名?没有。如果有的话,就和1矛盾了。

所以说前两个常字是恒的意思。

那么常无欲和常有欲怎么理解呢?

1,常无欲,就是当我们无欲的时候,是经常;

2,常有欲 ,就是当我们有欲的时候,也是经常。

如果一个人能恒无欲,就是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就不存在有欲的问题;如果恒有欲,就是动物的境界,就不存在无欲的问题。

一般的人即不是圣人也不是动物,所以不会有绝对的无欲或绝对的有欲。

但一般的人必定同时具备圣人和动物的特点,即常无欲或常有欲,那么哪个比例大呢?不同的人比例不一样。一般所谓的修行,就是提高自己无欲的比重。

《道德经》通篇30个左右的常字,哪个常字当恒字讲,哪个常字当常字讲,读完我这篇文章你能区分了么?

刚百度了一下,帛书本《道德经》通篇都用恒字代替了常字,从这一点上看,就不要完全迷信帛书版《道德经》。


好了,关于常字就先说这么多。

如果你读了觉得受益,别忘了分享给其它朋友看;

如果你读了觉得还是没明白,先关注我,有空儿慢慢品;

如果你读了表示不同意,欢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