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经典历史故事,学孝爱仁义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一下经典历史故事,学习孝爱仁义。每天学习,重在改变,美好的时刻从现在开始。

看经典历史故事,学孝爱仁义

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沈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看经典历史故事,学孝爱仁义

黄香温席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刚刚九岁,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帐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使蚊虫避开;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黄香侍奉父母的故事反映出一个孩子细致、纯真的孝心,是一个孩子从内心深处自然萌发、激发出来的孝,又是出于天性的、并尽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孝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

看经典历史故事,学孝爱仁义

鹿乳奉亲

周剡子,品性至孝.剡子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父母亲老人想吃鹿乳,剡子身披鹿皮想混入鹿群取鹿乳.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jǐ)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当,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后人有诗赞曰:

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弃官奉亲

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

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看经典历史故事,学孝爱仁义

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後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後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己亥日,刘恒病死于长安未央宫.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文帝. 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伟业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

看经典历史故事,学孝爱仁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