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往事,王元化與熊十力的交往

王元化(1920年-2008年)是一位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著名學者,與錢鍾書同為學界泰斗,素有“北錢南王”的稱號。他成為思想界的領軍人物,也得益於前輩學人的教導,其中就有熊十力先生。

學界往事,王元化與熊十力的交往

王元化

熊十力(1885年-1968年)是一代大哲,現代新儒家學派的開創者。《大英百科全書》稱“熊十力與馮友蘭為中國當代哲學之傑出人物”。熊十力晚年住在上海,長期在上海工作的王元化也由此得以拜訪相識。

拜訪相識

王元化是經哲學家韋卓民介紹才拜見熊十力。1962年秋天,王元化持韋卓民的介紹信,來到淮海中路2068號拜見熊十力。熊十力當時身體很不好,2月份曾煤氣中毒昏迷不醒,加上此前好友相繼逝世讓他覺得世事無常,遂閉門謝客,不輕易見人。

韋卓民之前曾囑告王元化:“近年來,十力先生謝客來訪,他脾氣古怪,不知見不見你。”王元化當時雖持介紹信,仍有些忐忑。果然,當他來到熊十力住所,看到在門上貼著一張信箋,紙已褪色,字墨尚濃,大意是說,本人年老體衰,面赤、氣虧、虛火上延,請勿來訪。

學界往事,王元化與熊十力的交往

熊十力

王元化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敲了幾下門,為他開門的是當時正為十力先生謄寫《乾坤衍》的豐先生。王元化在客廳僅等候了兩三分鐘,熊十力接到介紹信,便從隔壁走了出來。在王元化的印象中,熊十力先生身材瘦弱,精神矍鑠,雙目奕奕有神,留有鬍鬚,已全白,未蓄髮,平頂頭,穿的是老式褲褂。

關於這次會面,王元化後來在中這樣寫到:

“我表示了仰慕之意,他詢問我在何處工作,讀什麼書等等。這天他的心情很好。他的態度柔和,言談也極儒雅,聲調甚至近於細弱。當時我幾乎與人斷絕往來,我的處境使我變得很孤獨。我覺得他具有理解別人的力量,他的眼光似乎默默地含有對被侮辱被損害者的同情,這使我一見到他就從自己內心深處產生了一種親和力。這種感覺似乎來得突兀,但我相信它。”

交往見聞

經熊十力允諾,王元化之後幾乎每週都來走訪一次,從而也成為熊十力晚年身邊僅有的幾個朋友之一。王元化發現熊十力也有一些神秘主義的生活經驗。熊十力早年從軍,曾夢見五弟陳屍在床,痛哭至醒來淚痕猶溼,後來離軍返鄉,才知五弟確實已經去世,由此他認為夢是預兆休咎的。有一次,熊十力很認真地給王元化看相,王元化認為,這可能是他把這當作識人的一種方法。

熊十力雖然不喜歡清淡名士,但是生活上卻有魏晉人的通脫曠達風度。有一次,王元化來拜訪時熊十力正在沐浴,王元化坐在外間等候,但熊十力卻要王元化進去,就赤身坐在澡盆裡跟王元化談話,談學論道,侃侃而談。

學界往事,王元化與熊十力的交往

熊十力

熊十力由佛入儒,在起居室內有三幅大字書寫的君師帖。居中的上書孔子之位,在右的上書陽明先生,在左的上書船山先生。王元化向熊十力請教佛學,熊十力說:“你學佛做什麼?現在沒有人學這個了。”熊十力只是感慨王元化這種學不幹時的態度,還是同意用通信方式筆談,並贈予王元化《佛家名相通釋》。

熊十力曾向王元化講述治佛學的艱苦,面對浩如煙海的內典,茫然無所措手足。曾有一個時期,他埋頭在明人的疏記中,廢寢忘食,而所獲甚微。王元化把這些話作為要勤奮好學的鼓勵。

學界往事,王元化與熊十力的交往

讀書方法

王元化讀《佛家名相通釋》深受教益。正如序中所說:“疏釋名相,提挈綱領,使玄關有鑰,而智炬增明。”王元化曾向熊十力講述,認為書中記述的

分析與綜會、踏實與凌空四者兼顧而不可偏廢,誠為讀書之要。

據熊十力所下定義,踏實就是“必將論主之經驗與思路,在自家腦蓋演過一番,始能一一得其實解。若只隨文生解,不曾切實理會其來歷,是則浮泛不實,為學大忌”。所謂凌空,乃“擲下書無佛說,無世間種種說,亦無己意可說。其惟於一切相,都無取著,脫爾神解,機應自然,心無所得,而真理昭然現前”。

熊十力先生在治學方面的原則,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根底無易其固,而裁斷必出於己”。王元化對此宗旨服膺,力求貫徹於自己治學中。

學界往事,王元化與熊十力的交往

熊十力還提出了治哲學者於中國、印度、西洋三方面不可偏廢的主張,很有見地。他認為佛家於內心之照察、人生之體驗、宇宙之解析、真理之證會,皆有其特殊獨到處。即其注重邏輯之精神,於中土所偏,尤其可以用作補救。

王元化認為,熊十力哲學的核心是“本心”這一概念。賀麟認為,十力先生所謂本心,即仁,即生生不息、凝成眾物而不物化、新新不已的“絕對本體”。這個剛建的本體或本心之顯現,“有其攝聚而成形象的動勢,名曰翕;有其剛健而不物化的勢用,名曰闢。所謂心物即是闢翕兩種勢力或過程。”一闢一翕,恆轉不已。心與物交參互涵,不可分而為二,是一個整體相反相成的兩個方面。

學界往事,王元化與熊十力的交往

新儒學三聖:梁漱溟、熊十力、馬一浮

熊十力還提到兩條讀書方法,值得領會。第一條是:

“凡讀書,不可求快,而讀佛家書,尤須沈潛往復,從容含玩,否則必難悟入。吾常言,學人之所以少深造者,即由讀書喜涉獵,不務精探之故。”

這段話告訴我們,讀書不可以貪多求快,臨時抱佛腳。沉潛往復,從容含玩,才是讀書的良方和箴言。

另一條講到精讀的方法:

“每讀一次,於所未詳,必謹缺疑,而無放失。缺疑者,其疑問常在心頭,故乃觸處求解。若說不知,即便放失,則終其身為盲人。”

這條的意思就是說,在讀書上不能知難而退,而要知難而進。讀書可以作為消遣,但目的還是學習。特別是專業研究的精讀書目,要一遍一遍地讀下去,否則就不能吃透其中容易劃過的重要內容。讀不懂、吃不透的疑問要常在心頭,處處求解,要把問題和實際聯繫起來,去追究,去推敲,最終求得豁然開朗。

學界往事,王元化與熊十力的交往

王元化,1981年

王元化後來因歷史原因長期處於困厄之中,但他仍堅持閉門苦讀,僅一部黑格爾的《小邏輯》,他就從1956年一直讀到1974年,也身體力行了熊十力這種務求精深的讀書方法。

“文革”爆發後,王元化與熊十力音訊隔絕。熊十力去世於1968年5月24日,但一直到1979年王元化平反,他才知道熊十力離開這個世界已經十一年了。聞訊,他黯然傷神,連續寫下了《記熊十力》、《再記熊十力》、《熊十力二三事》、《讀熊十力札記》等文,表達了對這位影響自己治學的恩師的無盡思念。

學界往事,王元化與熊十力的交往

人生有限而學海無涯,學問的傳承就是在一代代學人的交往中綿延賡續。我們普通人也許沒有機緣直接聆聽大師教誨,但通過了解學界往事,仍可獲益良多。

文|烏衣白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