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儿童注力分散行为的常见措施

导致儿童出现注意力分散行为的原因虽然有多种,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一类问题行为的出现都最终表明, 儿童当前的注意力发展水平与其需要完成的作业任务(或者其他所要从事的事情)所要求的注意力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儿童进入小学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儿童每日在小学里的学习和生活与幼儿园阶段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每节课的上课时间变为40分钟(有的特殊学校每节课为35分钟),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阶段的老师更倾向于认为,读小学的孩子应该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课。但事实上,一些儿童并没在此方面做好准备,他们的注意力发展水平很难满足学龄阶段学习任务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对于一个让注意力集中时间仅仅只有5分钟的孩子,如果不采取一定的特殊措施,要求他跟其他孩子一样注意力集中地听讲、完成作业将是非常难以完成的任务。

处理儿童注力分散行为的常见措施


对于很容易受外界刺激干扰而出现分心的儿童来说,其分心行为也表明儿童难以控制自己不受外界刺激影响,他们专注于所要完成的任务的能力与环境对其控制注意力的要求存在差距。如果没有一个支持的环境( 如外界干扰刺激较少的环境),他们就很容易出现分心行为。因此,处理儿童的注意力分散行为,一方面需要调整外部不利的环境,尽可能消除会分散注意力的不良的环境刺激或者减少此类刺激对儿童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应着眼于儿童良好的注意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展注意力训练。

处理儿童注力分散行为的常见措施


消除外部环境中的不良刺激或减少这些刺激的负面影响


依据之前的分析,儿童在参与某项活动时出现注意力分散行为与所处环境中 的不良刺激有很大的关系,这些不良刺激可能包括:

(1) 活动或者任务的难度过高或者过低;

(2) 活动或者任务单一、缺乏变化;

(3) 活动或者任务呆板、缺乏趣味性:

(4)相同活动或者相同形式活动持续时间过长;

(5) 在完成活动或者任务的过程中有无关刺激存在,如噪音、玩具、食物、过 多无关对话;

(6)引发个体不良情绪的负面生活刺激。

处理儿童注力分散行为的常见措施


那么相应地,在制订干预措施时,要思考这些不良刺激是否可以撒销,若无法撤销,则需考虑如何减少这些刺激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在这一方面, 采取的措施可以包括:
1.调整活动或者任务的难度


适当的活动或者任务难度可以让儿童更能坚持,并且更容易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如前面所述,超过儿童学习能力水平的难度较高的任务更容易让学生疲劳,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而难度过低则不容易让儿童兴奋。如果想让儿童维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状态,调整活动或者任务的难度水平就是必要的手段。

处理儿童注力分散行为的常见措施


2.设计更加丰富的活动或者任务


活动或者任务的多样性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所要做的事情始终保持兴趣。同一主题、不同形式的活动或者任务可以让儿童对所学知识有更多的记忆线索,更容易掌握、巩固所学内容。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分心行为,可以检讨自己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形式是否不够丰富、缺乏变化、乏味。

处理儿童注力分散行为的常见措施


3.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或者任务


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或者任务更容易保持儿童的注意力。活动、任务的趣味性可以来源于内容本身,基于儿童的经验、兴趣、爱好而设计的活动或者任务对儿童来说更具趣味性。趣味性也来自于活动或者任务的组织,由问题出发、可引发儿童思考的探究型活动或者任务一般更能引人入胜,儿童在其中也更能显示自己的主动性,不断地解决问题、找到答案的探索过程也可以很好地激发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儿童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真正让儿童不出现注意力分散行为的根本原因。

处理儿童注力分散行为的常见措施


4.调整同一形式活动的持续时间


在儿童对某一形式的活动还保持一定兴趣的情况下变化活动形式更能吸引其注意力,避免儿童产生无聊情绪。而且,每个儿童在学习中都有最佳的神经活动兴奋水平,当一种形式的活动持续时间过长,就很难让儿童的神经活动兴奋水平保持在最佳兴奋水平。一般来说,兴奋型的孩子更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分心行为。对于这一类孩子,高刺激型活动或者任务容易让其处于最佳的神经活动兴奋水平。但长时间从事同一个活动,即使是高刺激型活动,也会导致儿童的神经活动兴奋水平下降,难以维持在最佳水平,或者让儿童出现疲劳,因而出现注意力分散。

处理儿童注力分散行为的常见措施


5.尽可能减少或撤除无关刺激

对于喜欢边做作业边玩玩具或者其他物品的孩子,父母可以在孩子做作业之前将玩具之类的物品放置到孩子看不到的地方,避免引发孩子分心。

如果孩子做作业时有边听音乐、吃零食边做作业的行为习惯且影响到其注意
力集中,也可以在其做作业之前关闭音乐,拿开食物。
另外,父母也要反思并减少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注意力的负面影响。比如,儿童做作业时,父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提醒、指导以及无关对话,采取其他不干扰儿童学习的监督方式也是一种可采取的措施。


处理儿童注力分散行为的常见措施


6.尽可能消除负面情绪事件,若无法消除,则降低这些事件的影响

如果儿童生活的环境动荡、缺乏生活规律,或者日常生活中总是有令他们感到愤怒、焦虑、伤心的事件发生,那么儿童就很容易出现分心行为。对于有此种原因存在的儿童,要尽可能找到引发他们负面情绪的事件,分析消除这些事件的可能性;若无法消除,则需要想办法尽可能降低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负面影响。比如,对于父母感情破裂之类的负面事件,父母和教师需要与孩子开展一定的对话,让孩子对父母的婚姻以及他们对孩子的爱有正确的认识,尽可能减少父母情感破裂或离婚事件对孩子的伤害,也减少由此产生的学习分心。

处理儿童注力分散行为的常见措施


培养儿童良好的注意品质


儿童良好的注意品质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父母或者教师需要考虑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有哪些措施和方法可以帮助儿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品质。在此方面,常见的措施和方法有:


1.活动或任务的持续时间与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适应

对于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的儿童,任务或者活动的持续时间应适合其注意力集中的特点,可以按照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持续时间可以稍长于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如,如果孩子当前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5分钟,5分钟之后孩子就会分心,那么可以让孩子完成需要注意力集中6分钟的学习任务,鼓励5分钟之后再坚持1分钟,儿童就可能逐渐地做到在6分钟的任务中不会出现分心行为。当儿童能够很好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并且集中注意力时,可以逐渐地延长这一规定时间,从而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逐渐地增加。比如,当孩子能够坚持6分钟不分心时,可以将任务的完成时间延长至7分钟或者8分钟,并鼓励孩子尽可能注意力集中地完成这一任务。 一般来说,如果学生能够坚持10~ 15分钟注意力集中的话,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不出现分心的行为,因为一般在一节课中,教师最常组织的学习活动为3 ~ 4个。


2.在活动之前明确对儿童的注意力集中行为的要求
在开始一项活动之前,父母或者教师清楚地向孩子说明在活动过程中要求注意力集中,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之进行监督和奖惩,这将会对学生的行为有很好的约束作用。对于有作业分心行为的儿童,可以根据其能力和作业量对作业的完成时间提出要求。比如,规定儿童在半个小时内完成某项作业;如果做到,则肯定其在半个小时内注意力集中的行为,并对其进行奖励。


3.在活动过程中关注儿童注意力集中的行为,并进行鼓励

对于某些能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注意力集中行为、 只是注意力集中时间要短于其他儿童的孩子,教师和父母可以在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候给予关注,并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促使他们继续努力,不出现分心行为。比如做作业时,教师可以走到该同学旁边,说:“嗯,你做得很认真,继续努力。”讲课时,可以对其提问,并告诉其他同学,“x x x刚才听得很认真。”


4.当儿童出现注意力分散的苗头时,引导其回到原先的活动或者任务中

对于易分心的儿童,教师和父母在他们刚刚出现分心行为的时候就能发现他们的问题,并可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他们重新将注意力放回到活动中,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引导儿童继续参与活动,而不是对儿童的分心行为进行批评,对于儿童更有效地参与学习任务是非常重要的;对分心行为进行批评有时可能适得其反。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儿童的分心行为,教师和父母比较喜欢说“xx x,你又开始开小差了”,这样的说法对于某些儿童来说,无助于他们回到该完成的任务或者活动中,反而更容易让他们注意到自己正在做的分心行为。若教师或父母反复批评儿童 “注意力不集中”,也会让他们越来越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才是他们正常的表现,这样的批评故而难以培养儿童良好的注意力品质。相反,当孩子做作业分心时,提醒他“刚才你都在很认真地做功课,接下来也要保持”,则是一种更加恰当的做法。


5.活动或者任务结束后,对儿童注意力集中及努力的行为进行表扬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或者教师大多是根据儿童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奖励的,而很少对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注意力集中行为进行奖励。对于很容易分心的儿童,教师和父母可以在任务完成之后,回顾儿童注意力集中的良好表现,并对之进行奖励,而不仅仅根据其任务完成的质量好坏来奖惩。强调并奖励儿童在注意力控制方面付出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进步,可以让儿童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状况,并继续努力,让他们对自已的控制能力越来越有信心。


6.引导儿童对注意力集中的状况进行自我监控、记录以及自我激励

分心行为也表明儿童在监控自己的注意力状况方面还存在能力上的不足。教师和父母可以与儿童一起或者帮助儿童制作注意力方面的行为监控表(见表1.1),让儿童学习在参与活动或者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行为(也可以是分心行为)进行记录,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意识到自己在活动或者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注意力集中状况。
一般认为, 当儿童能够意识到自己处于分心状态时,就有可能对自己的分心行为进行调整;而知道自已当前的注意力很集中时,又能增加他对自己的注意力进行控制的自信。父母和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一行为监控记录表对儿童进行奖励,或者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激励。

处理儿童注力分散行为的常见措施


案例一 静下心,慢慢来!

三年级时,班级来了一位转校生:小菲。翻开小菲的档案:智商分数为48,曾被之前的特殊学校评选为“行为规范示范生”、“校三好学生”,而且一直担任班长职务。这让所在班级的老师一下对小菲充满期待,因为此时三 (1)班彩虹中队共有13名学生(9名男生,4名女生),其中自闭症儿童5人、脑瘫儿童3人;在剩下的5人中,有3人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非常有限。整体来说,班级中认知能力较好、活动灵活、能主动与人交往的只有佳佳1人,也只有佳佳1人能较好地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但有时佳佳难免孤单。三(1) 班需要能力强的学生与佳佳进行交流,并带动全班学生互动,提高班级凝聚力。


小菲的到来的确给班级注入了活力。小菲热情开朗,语言表达能力强,很爱帮助其他同学,担任班干部也是一把好手。
“辰辰,你真棒!我很喜欢你!” 这是小菲在鼓励缺乏自信的辰辰。
“小亮,你的练习册还没交!快点交上来!” 这是小菲在履行班干部的职责。
“老师,不是小亮做的,我看见是小骏把鼠标扔到地上的。”这是小菲在把班级里发生的事情如实告诉老师。
“佳佳,我们一起带大家搭个大房子吧!”这是小菲在与佳佳互动,带领大家做游戏。
“老师,我知道!”这是课堂上的小菲在与老师互动。


有了小菲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语文老师说:“这个小朋友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还会与别人互相讨论,我看着他们就感觉很有成就感。”这里面自然有小菲的功劳。有了小菲的班级,学生之间互动更多,老师又多了一名助手,她每天早晨会非常尽责地提醒大家交作业、拿杯子、挂毛巾;每天放学时,再提醒大家把这些东西带回家。老师在组织各项班级活动时,她都会积极参与,使得活动更容易开展。


但是老师们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小菲太爱管闲事了。上课时, 坐在第一排的小菲总爱回头看同学,然后像个小监工似的监督同学们:“老师, 你快看,小康把文具盒拿出来了! ”老师没理他,小菲就自己管起同学了:“快把文具盒放回去,快一点!”小康也不理她,她就离开座位帮助小康把文具盒放回去。类似的事情几乎每节课都会出现。
小菲就像是个雷达,一直扫描着周围的人, 一有风吹草动就拉响警报,乌拉乌拉叫。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她自己并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应该完成的事情上。这个小雷达最不擅长的事情就是静下心来完成一件事情。 上课时,她喜欢随意讲话,拉扯同伴;做作业时,教室里只要有一点声音,或者其他同学发出一点声音,她就很容易受到干扰,马上就会停止做作业,去看是哪里发出的声音,并向老师报告。下课时,同学们在教室或者走廊里玩游戏,她虽然也玩玩具或者玩其他游戏,但是她只关注玩玩具或者游戏的其他人,只要其他同学有一点点错,她马上就会叫对方的名字或者批评对方,但对自己玩的玩具或者游戏本身却没什么兴趣,难以把注意力集中在玩具或者游戏上。总之,小菲的注意力很不集中,不能专注地做事情。


为此,老师询问了小菲的妈妈,她妈妈说小菲一向如此, 他们也很烦恼。在家时,小菲总是一件事情还没做完就又跑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每件事情都是做得半吊子。 现在家里两岁的弟弟都比她有定性,弟弟都能做到安静地听妈妈讲故事,能在妈妈忙时自己安静地看一集动画片,而小菲仍旧做不到,总是看不了两三分钟就乱跑,找妈妈。


为什么会这样?虽然小菲的注意力不集中有一定的生理原因,比如,她是一个整日都非常兴奋的孩子,总是对很多事情感兴趣,这显示她的大脑神经兴奋水平可能要比别人高。 一 般来说,高兴奋的孩子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但是除此之外,老师也发现,小菲几乎没有任何控制自身行为的意识。她几乎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正是她出现分心行为最主要的主观原因。不管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小菲都没有想到过应该克制自己的行为,认真去做老师或者父母规定要做的事情,而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但是,除了小菲主观上没有控制自己行为的意识,也没有形成此方面的自我控制能力之外,小菲的注意力分散行为跟周围环境有什么关系吗?小菲真的是做什么事都不能专心么?为此,老师经过了将近2周的观察,结果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小菲在一些事情上表现出了非常专心的一面。比如,有一次,美术老师教学生画人物,大家都在认真画,小菲开始叫:“老师,我不会画,你快来帮我。”老师就过去指导她如何画人。最终,小菲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那幅画。过了几天,为了给友谊班的小伙伴送礼物,老师让学生再画幅同样的画,要求:“不管画得好不好看,一定要自己画,画完我们来评比。”结果,小菲画得很不错,而且她在画的过程中也没有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在近2周的观察时间里,类似的情况在小菲身上经常发生。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小菲对活动不感兴趣,即使勉强参加也容易分心;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小菲的注意力分散行为出现得非常少,几乎能在规定时间内将所要完成的任务完成。分析小菲能够完成任务、没有出现分心行为的这些例子,老师发现,在这些情况中,教师在布置任务时都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任务完成的要求以及由此可以获得的奖励,并且也都有提到让小朋友互相比一比,看谁完成得最好。小菲是个非常在意同伴和老师评价的学生,老师们和她的父母都证实了这一点。他们一致认为, 小菲为了得到表扬,可以努力克制自己,然后把事情完成。


因此,我们决定利用同伴和老师的积极评价来提高小菲的注意力水平,引导小菲对自己的分心行为进行控制。而且班级里有注意力分散问题的学生很多,因此,在制订干预计划时,老师选择了集体干预的方式。经过对班级现状的分析,老师最终决定利用每周两节的休闲课以及每天的午休时间来系统开展注意力训练,并且将注意力训练与班级班规和班级“彩虹评比榜”结合起来。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
*措施一:班规统一意见,用“彩虹评比榜”约束行为

三(1)班的墙壁上一直贴着根据全班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制订的班规,其中第二条班规是“保持安静”,这条班规是针对学生上课爱随意讲话、下课讲话声音过于吵闹而制订的。这条班规非常适用于小菲,因为小菲上课时的分心行为就是随意讲话。虽然教师之前也对同学们提出过要遵守班规,但是没有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因此,老师在班会课上对这一条班规再次进行了强调,并要求同学们相互监督,比比谁做得最好。经过同学们讨论一致决定:违反班规的学生要站在班级反省区三分钟(班级后面有一个跳房子游戏的方框,里面标注1的方框就是班级反省区)。


非常在意同学评价的小菲自此开始努力克制自己,上课时不再随意说话,因为她一说与上课无关的话,坐在她后面的班长佳佳就会提醒她: “保持安静”。老师把这一班规的评比纳入到彩虹榜的每日评比中,即在一个月时间里,每天对同学们“保持安静”的行为进行评比。一个月下来, 小菲得到了14颗星。这样的结果对于小菲来说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最重要的是,这一个月的评比把“保持安静”这粒种子埋在了小菲的心中,也理在了同样爱说话的小骏、小亮等其他学生心中。他们开始能够有意识地克制自己上课随意说活的行为,注意力水平相应地也有所提高。


*措施二:用静态游戏提高其注意力水平

拼图是儿童喜欢玩的一个传统娱乐项目。班级里的同学们在二年级时就开始玩拼图了。刚刚开始玩的时候,不少孩子几乎难以静下心玩,但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下,经过一年的练习,很多孩子已经能够独立拼二十几块的拼图了。从孩子们的表现可以发现,玩拼图这个活动对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有明显的效果。 因此,老师决定让小菲通过这一游戏来提 高注意力水平。但是其他同学此时已经非常熟悉那些拼图玩具了,对拼图游戏也失去了新鲜感。因此,开始的时候,老师将玩拼图游戏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小菲,并让小菲将教室里的拼图带回家,让小菲与弟弟在家一起玩。 开始时,妈妈反馈说小菲完全没有兴趣,不知道如何指导小菲玩。于是,老师又利用早晨锻炼的时间,一对一地指导小菲玩拼图, 辅导她玩拼图的方法,并规定她必须在早晨锻炼的时间完成两个简单的拼图。小菲很喜欢老师的关注,如果有老师指导,她就愿意玩。几次之后,小菲开始找到玩拼图的窍门,此时她也开始愿意在家里练习玩拼图了。义学期后,小菲终于能静下心拼出九块拼图了。


除了玩拼图的游戏,为了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在班级里推出了一种名叫“瞬间记忆板”的新游戏。这个游戏有多种玩法,可以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对游戏内容做调整。注意力水平最低的学生可以玩看图片拼图,而能力强的学生则要凭记忆拼出刚才看到的图片。每个学生都从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任务开始,完成后则可以获得QQ糖之类的奖励物。刚刚开始推出这个游戏时,老师规定每个学生完成个图案奖励一粒QQ糖;而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则逐渐增加奖励物的发放难度,规定学生必须完成三个图案才能奖励粒QQ糖。除此之外,老师也通过增加图案的难度以及延长游戏时间来提高训练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也慢慢变长了。小菲也从开始时的爱看别人拼,发展到可专注于自己的拼图了。
*措施三:每天听5分钟故事,让学生学会专注地倾听

在提高学生专注“做”事情的能力的同时,老师认为还要提高学生专注“听”的能力。为此,老师决定,通过每天给学生讲一个5分钟的短故事来培养学生“听"”的专注力。从三年级开始,老师规定午饭后的时间就是阅读时间,要求全班学生各自拿一本书看。虽然设置这活动的初衷是为了避免先吃完饭的学生因无事可做而出现捣乱的行为。但渐渐地,老师发现午饭后阅读已经成为学生的一个良好习惯,虽然很多学生只是拿着一本书,并没有用心看,或者由于能力的关系没有看懂,但是拿书看已经成为他们午饭后自觉的行为。因此,老师决定利用这一段时间来开展听故事的活动,一方面用来发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是采取措施引导学生真正养成“阅读”的习惯。


于是每天中午只要有时间,全班同学就会听老师读一个故事。 在选择故事时,老师一般也选择语言简单但情节有趣的故事,避免学生因听不懂而将听故事看作一种负担, 力图让他们觉得听故事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刚刚开始实施时,佳佳、政政、 小亮、韦韦等孩子最先听懂了,但能力同他们差不多的小菲却无法做到专注听,她只是在老师讲故事时看到同学们乐,然后她也跟着乐。之后,连障碍程度更重的小康、小骏、小小都开始听,并选故事要老师讲了。此时,小菲才终于融入进来。现在,小菲已经能够比较专注地听故事了,当她听到有趣的情节时,就会哈哈大笑。听故事的活动让小菲养成了专注听的习惯。
*措施四:下课尽情玩,上课才能专注听
为了让学生劳逸结合,在上课时能保持注意力,老师还采取了一项措施。 这项措施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在课间休息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可以很好地玩耍、休息,这样上课时他们就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了。老师将这一措施纳入到了班主任工作计划中,并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每月推进一个活动项目,比如,3月,打新式三毛球;4月,老鹰捉小鸡;5月,轮流骑小车; 6月,桌面游戏。当然,学生如果不喜欢这些活动项目,他们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这样实施的结果是,课间时,小菲所在的班级成为全校最活跃的班级,而上课时则是秩序最井然的班级。这样的安排也让小菲在课间能够充分活动,间接促进了她上课时的注意力集中。


案例二 脑筋动起来,嘴巴停下来

七(二)班真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班级。全班10名学生中,有5人为自闭症儿童,其中智商分数最高的是一名智商为40的自闭症儿童,其余学生的智商分数都在40以下。根据其他老师的介绍,班级里大多数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都非常有限,他们对老师的提问很少有反应,上课能回答老师问题的只有两人。即使是这名智商分数最高、按理应该表现最好的学生,在上课时也是基本属于光听不说的类型,整个班级氛围比较沉闷。而且,这个班级的大多数 同学上课时非常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问题,上课时发呆、走出座位或者拉扯同伴等行为很常见。我作为他们的科普课老师,倍感压力。

在这种沉闷的气氛下,小曼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另类,她很喜欢提问,但是这并不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因为小曼的问题源源不断,而且与上课内容无关,让我感到很头疼。让我们来听听小曼在上课时都会说些什么吧:
小曼:老师,你今天的裙子蛮好看的嘛,在哪里买的?


小曼:老师,你怎么不说啊?到底在哪里买的?

小曼:哦,上课不可以说与上课内容无关的话,我知道了。

小曼:老师,你看,xxx又去拉xxx了,你快去批评她啊!

小曼:你怎么不批评她啊!xxx, 快去坐好!上课哪能随便乱走?老师,我说没用的,她不听我的,你要批评的呀。

小曼:哦,管好自己就可以了。老师,你课上得老好了,我最喜欢上科普课,我们今天做什么实验?

小曼:哦,待会儿就知道了,我现在就想知道啊,老师,你说啊!

小曼:老师,你说啊……

小曼:老师,你说啊....…

……
这样的情况每节课都会发生,如果没有发生,大概是因为小曼睡着了,因为小曼体重严重程标, 导致心脏负荷很重,如更教学内容没有吸引力,小曼就很容易疲劳嗜睡。小曼除了上课常常出现随意说话等注意力分散行为,在其他方面的表现都很好,她的社会适应能力被认为是全班同学中最好的,生活常识也比较丰富。她喜欢参与我们科普课的实验。还能带领排级同学一起做实验,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发表自己对实验的看法,是课堂中最活跃的学生。而且她的发言还能带动班级中的其他同学,让他们也能一 起发言。 因此,小曼在科普课堂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仍旧掩盖不了小曼同学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行为过多的事实,而这一行为也影响了小曼课堂学习的效率。


针对小曼的情况,我在科普课上采取了一些措施:


*措施一:采取措施制止小曼随意说话的行为
当小曼上课时出现随意说话的行为时,我就竖起食指并将手指放在嘴边,以此动作示意小曼停止说话。在做这个动作时,我什么话也不说。眼睛看着小曼,直到她停止说话,这一策略在刚开始实施时很有用,我虽然一直不说话,只是看着她并等着她停下来,但小曼往往感觉很有压力,因此通常会停止随意说话。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 我发现这一策略只能让小曼在很短的时间内不再随意说话,由于她常常难以管住自己,因此很快地就会再次出现随意说话的行为。


*措施二:通过外界辅助让小曼对随意讲话行为进行自我约束

小曼可在教师给予提示的情况下停止自己随意说话的行为,但是怎么能够发展她的自控能力呢?
我给她单独制作了一张小纸条, 纸条上写“不说与上课无关的话”,粘贴在她的桌面右上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当她看到纸条的时候,能够根据纸条上的文字对自已随意讲活的行为进行约束、控制。如果我在上课时发现小曼出现随意说话的行为,也会通过敲击小曼的桌子或者指点纸条来提醒她注意纸条上的文字。由于小曼在班级里是一个认知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她能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也能预知自己行为的后果,而且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评价。因此,通过提供小纸条的方式让小曼对自己随意讲话的行为进行约束是可行的。这一策略实施之后,小曼上课随意说话的情况有所改善。


*措施三: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能更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
在针对小曼随意讲话的行为采取措施的同时,我也开始反省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问题。为什么班级中有那么多学生都会有注意力分散的问题?他们出现的这一类问题行为,包括小曼的随意说话行为,是否与我上课时课堂比较沉闷有关系?还是所教的内容太难?教学的组织过程不够有趣,难以让他们感兴趣?由此,我对这门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地梳理,发现学生在每节课中的表现并不是一样的,他们在某些课上的注意力更集中,与教师的互动也更好。我分析了这些课的特点,发现如果将教学内容同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他们对教学内容也就会 更加投入与关注;反之,如果所讲的知识点过于理论化,离学生生活很遥远,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就会很大,听起来也很枯燥,在上课过程中出现注意力分散问题的可能性就会明显提高。


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在科普课上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对之进行了调整,减少了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的理论化内容,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特点,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上课时能更长时间地专注于教学内 容和教学过程。

例如,原先 科普课上有一个教学内容是“植物各部分的作用”,要求学生了解并记住植物根、茎、叶、花、果实、 种子的作用。 虽然一部分学生能够记住植物各部分的名称,但是植物各部分的作用”这一内容相应于学生认知能力水平来说难度太高,也很抽象;尤其是在 学生对植物各部分的指认也存在困难的情况下,此部分内容的学习难度就会更大。如果要讲这一部分的内容,往往需要进行大量讲解,而根据学生一直以来的情况,他们常常对这样的讲解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也就很容易出现,教学效果也因此很容易受到影响。但是,什么内容既跟这一主题有关,又能吸引他们兴趣呢?我仔细分析了这个班级现有的一些资源情况,这个班级跟其他班级一样,每个学生每年都会从学校领到一些种子, 回家与家长一起种植花花草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植物以及植物的生长也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将他们的这一生活经验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应该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于是,我将这一板块的内容调整为几个小内容,比如“种子在哪里”。上课时,我带来各种植物的果实,让学生自己在不同的果实中找出种子,再通过欣赏他们自己养花种草的照片,了解种子的作用是什么。经过这样的调整,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到了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在动手寻找种子、欣赏自己劳动以及劳动果实的照片中,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注意力集中水平也明显得到了提高。小曼也是如此,她非常投入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果实中寻找种子,再把种子归类放好,并能够提出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比如:“老师,这个南瓜这么大,怎么切开啊?”“老师, 南瓜种子怎么湿嗒嗒的,跟我平时见的不一样?”相应地,随意讲与教学无关内容的行为也就越来越少了。


*措施四: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及时给予积极评价

在特殊学校,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并及时对他们的良好表现进行积极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在科普课上也做了一些调整。
首先,根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设定合理的分层目标。 以“种子在哪里”这一课为例,由于小曼的理解能力在班级里是最好的,属于A层学生,因此为其设定的教学目标是“知道种子在植物的果实里”;而C层学生的目标则是参与找种子的活动,并将混在一 起的种子按品种分开,感知不同的种子是不一样的。由此,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各自水平上学习所要求的内容,并能参与到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中。不仅是小曼,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也比以前更集中了。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行为上的积极评价以及相应的奖励。虽然按照常规的做法,中高年级的学生更多偏向于代币奖励(如五角星)或者口头表场,但是由于这个班级中大多数学生的能力水平都比较低,对他们来说,食物等实物类的奖励更具有吸引力。因此,我根据学生在此方面的特点,为他们制作了一个评价表,评价表中以图片示例了“坐姿端正”、“安静听讲”、“参与活动”, 每一张图片下有一 个方框,可让学生粘贴五角星。如果学生能够在上课时做到评价表中所列的这三件事,就能在一节课中得到三颗星, 那么就可以在下课时从老师那里得到一粒QQ糖。上课时,教师会对学生这三个方面的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引导,并在课后兑现食物的奖励。这评价措施实施之后, 班级里包括小曼在内的所有学生在上课时的行为都有了更大的改变。即使是以前一直在课堂上乱晃的自闭症儿童也能安坐一节课,虽然有时他们会忍不住出来乱走,但只要用评价单提醒他们,他们就能很快改正自己的行为,重新安静地坐回位置。小小的评价单确实提高了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也大大减少了。这个评价表对小曼的实施效果也很好,因为如果她说了太多与上课无关的活,就得不到“安静听讲”的五角星。因此,小曼能够更自觉地控制自己上课随意说话的行为。


注意力分散是在特殊儿童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类问题行为,而想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水平,除了学生的努力之外,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教师也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目前,小曼不仅能够在科普课中积极开动脑筋,而且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废话”也越来越少了。七(二)班的学生在科普课上的表现比以前进步了很多,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