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看酒泉】下活“产业棋” 奏响“富民曲”——玉门做强产业巩固脱贫成效见闻

玉门市是全省“两西”农业建设和省内中东部贫困移民安置的重点区域。上世纪80年代,先后接收安置“两西”和疏勒河移民7933户3.6万人,建成小金湾东乡族乡、柳湖镇、独山子东乡族乡、六墩镇4个移民乡,移民人口占到全市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从移民之初的戈壁荒滩上“试验种地”到如今的村村有富民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玉门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产业扶贫路子。

以种供养,多业致富

4月27日,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全媒体集中采访团来到玉门市独山子东乡族乡金泉村,该村党支部书记马全成正在兴隆养殖专业合作社查看羊只生长情况。马全成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金泉村共有存栏羊5100多只,其中兴隆合作社1100多只,农户家中散养的有4000多只;养牛近300头,其中富泰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90头,农户散养的200多头。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看酒泉】下活“产业棋” 奏响“富民曲”——玉门做强产业巩固脱贫成效见闻

兴隆养殖专业合作社员工在赶羊

近年来,独山子东乡族乡把养殖业作为全乡的主导产业,通过“以种供养、种养结合”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

金泉村农户马哈麦代前些年一直靠种植黑枸杞致富。近两年黑枸杞效益走低,他积极转变发展方向,去年扩大羊养殖规模到110头;种植小麦10亩、黑枸杞7.5亩,秋收后又抢种了一茬苜蓿。“羊羔卖了11万元,除去饲料成本4万多元,可收入6-7万元。黑枸杞和小麦纯收入共14000元左右。算下来,马哈麦代家去年的纯收入至少在8万元以上。”马全成说,靠着这种“以种供养、多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村民2018、2019年户均收入均达到7万元左右。

温室联建,“抱团”发力

在柳湖镇岷州村扶贫产业园,每座钢架拱棚门口都挂着一块写有引领党支部、牵头合作社、帮带党员、包挂干部和联建农户名单的牌子。在这块牌子上,详细标注着这座棚属于村里的哪几户。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看酒泉】下活“产业棋” 奏响“富民曲”——玉门做强产业巩固脱贫成效见闻

柳湖镇岷州村扶贫产业园共享钢架拱棚门口的标识牌

“2018年,我们整合50位贫困户的‘一户一策’产业扶持资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党员+贫困户的模式,建成岷州村扶贫产业园。园内有50座‘共享钢架拱棚’,每座都由5户贫困户共同拥有,每年每户除固定收益1000元外,还可以参加二次分红。”柳湖镇镇长范光琪告诉记者。

岷州村扶贫产业园常年吸纳210名周围群众务工,有效解决了农户缺资金、无技术、收入低等瓶颈问题。同时将扶贫产业园融入全市8个戈壁产业园区中,共享订单、技术、市场等优势资源,让农民抱团发展。

特色养殖,后院“增值”

走进六墩镇安康村村民张登荣家的院子,不大的前院干干净净,走廊里还养了几盆绿植,看起来赏心悦目。谁知,推开他家后院的门,成了“百宝园”。羊棚、鸡舍、饲草棚各占据了一角,他养的30只羊看见他来了都“咩咩”地叫起来。用粗丝网围起来的自留地里,苜蓿才冒头,上百只大小不一的芦花鸡正悠闲地在旁边的空置拱棚里踱步。61岁的张登荣说,等过几个月苜蓿长出来,这些芦花鸡就可以放在苜蓿地里放养。依托村里的安康养殖合作社,村民自去年开始养殖芦花鸡。在后院自留地里啄食苜蓿长大的芦花鸡,肉质鲜嫩可口,品质有保障,深受酒泉、嘉峪关等地消费者的青睐。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看酒泉】下活“产业棋” 奏响“富民曲”——玉门做强产业巩固脱贫成效见闻

安康养殖合作社建成的育雏车间

六墩镇依托扶贫项目资金和大学生创业项目资金,建成芦花鸡育雏场和配套设备,全面推广芦花鸡生态养殖产业。自3月以来,已完成2.5万只芦花鸡苗掉引育雏,覆盖全镇5个村400多农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80户5400只。按每只市场价120元,农民户均每年至少可增收1万元。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