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對孩子哭窮:孩子是無辜的,不想帶著內疚生活

不知道下列幾句話,你是否曾對孩子說過:

1.你看,這東西貴,我跟你爸都不捨得吃,都留給你,你以後可得好好孝順我跟你爸。

2.咱家的錢不是大風颳風來了,你別亂花,省的點用!

3.要不是為了你,我就早跟你爸XXX了。

別總對孩子哭窮:孩子是無辜的,不想帶著內疚生活

…….

上述這些話,在日常生活裡,父母經常會對孩子這樣說,可能在父母看來,上訴的這些話,只是單純的想跟孩子傾訴、亦或是想讓孩子明白懂事,別再淘氣。

我們常說,想法是好的,但結果可能釀成苦果。我們很多父母都有兩種種偏執的"付出感"、"犧牲感"。

都說有舍也有得,我們在孩子小時候給孩子提供庇護,讓他們安心成長,當我們老了的時候,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就會反過來照顧我們。這就是在教育界裡,我們常說的"養兒防老。"

母養子,子贍母,這是再正常的人倫道德了,但是我們很多的父母往往在孩子小時,就表現出了,強烈的"付出感"、"責任感",都會覺得自己為孩子犧牲了很多,自己很偉大這類年頭,甚至覺得孩子是欠自己的,懷胎十月生下孩子,掏心掏肺照顧孩子,孩子長大了還得幫孩子置辦婚事,甚至當孩子有了自己的子女時,一把年紀了還得給孩子幫忙帶娃。

而當這種感覺,被父母理所當然的展現在孩子的面前時,父母可能覺得心裡舒坦了,但孩子的內心就會產生滿滿的負責感,以及很嚴重的患得患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缺乏安全感。

別總對孩子哭窮:孩子是無辜的,不想帶著內疚生活

孩子想買一個用具——為了給你買這個,我就不能買什麼什麼了,因為媽媽工資不多。

吃飯時,把所有肉夾給孩子,自己埋頭扒拉米飯——我吃啥都行,但你還在長身體,得多吃肉。

當你經常給孩子傳輸這種話語的時候,你可能會讓孩子更加懂事、更加孝順,當相對而來的,你也會讓孩子擁有滿滿的負責感。

我們常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其實說白了,就是當別得孩子在吃喝玩樂的時候,窮人家的孩子在父母不停的抱怨中,明白了自己的家庭很窮,所以不敢花一分錢,他們會覺得,可能這一秒自己多花了一分錢,下一秒這個家就會因為一分錢倒塌。所有懂事的孩子都是被逼著懂事的,哪個孩子不想吃好吃的,玩好玩的,但沒辦法!有些外界因素我們躲避不了!

當孩子的每一個願望。每一點快樂都是伴隨著歉疚實現的,慢慢的,孩子就會越來越壓抑自己,孩子會不敢實現願望,不敢讓自己開心,因為孩子不想一直揹負著內疚生活下去!

別總對孩子哭窮:孩子是無辜的,不想帶著內疚生活

我們常聽說,某某孩子真懂事,真孝順,上學靠自己勤工儉學,不讓爸媽掏一分錢。除去少部分是為了鍛鍊自己外,其他絕大多數勤工儉學的學生都是為了還債!

他們從就覺得自己是欠父母的,所以當他們有能力的時候,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來給父母還債,以此來減輕內心的負罪感,這也是我們很多人所謂的

孝順。

這種畸形的孝順,最終可能讓讓你如願以償,還孩子對你百依百順,孝順異常,但這是不公平的!父母可以含笑而終,但子女們卻得深受這種內疚感,終其一生,甚至他們還會把這樣的教育理念傳給下一代,以此循環。

別總對孩子哭窮:孩子是無辜的,不想帶著內疚生活

我記得小寫有一篇課文,寫的是表達母愛的,什麼媽媽只愛吃魚頭的文章,在這裡真的奉勸千萬不要過早的給孩子看這些,孩子看的越多,想的越多,慢慢的,孩子的心理負擔也就變多了。

如果孩子孩子吃口魚肉都得瞻前顧後,想著媽媽會不會因為我吃了魚肉捱餓,想著家庭會不會因為買了這條魚而更困難了。那麼孩子在吃掉魚後,最大的收穫,可能就是明白了,如鯁在喉是個什麼樣的感覺。那對孩子來說,還不如不吃這魚呢,起碼不會自己產生那麼大的心理負擔。

表達愛不需要說出來,做出來就夠了!

我們很多父母之所以喜歡說上述這些語句,其實就是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孩子的愛,但是父母往往忽略了,他們忘記了!孩子是怎麼想的,孩子喜歡父母這般做的嗎?

別總對孩子哭窮:孩子是無辜的,不想帶著內疚生活

就拿我個人來舉個例子:

小時候跟媽媽,爺爺奶奶一塊生活,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回鄉,有了我之後,媽媽就辭去外地的工作,在家就近找了份工作。小時候,媽媽喜歡打麻將,曾經有段時間,打的有些入迷了。

打麻將需要幾個人,隨著媽媽在牌桌上與另外三位媽媽的熟悉,我也慢慢的與這三位媽媽的孩子所相熟,媽媽們在屋裡打麻將,孩子們還外面嬉戲打鬧。說實話,我媽媽的牌技還算可以的吧,贏多輸少,但是有一天,有一個小朋友對我說,

"你媽媽輸了100多呢,你們家要窮了!"

別總對孩子哭窮:孩子是無辜的,不想帶著內疚生活

說完我就懵了,在小時候,哪裡知道千、萬之說,在當時我看來,100塊可能就是我家的全部積蓄。

恰巧那天我媽做得菜比價簡單,當時我就止不住的哭,覺得家要沒了,我家要變窮了,後來我媽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就對我說,

"咱家再窮,也會讓你天天吃上肉!"我到現在都能記得當時我媽說話的那種情景,打那兒之後的一個月,我真的是一點肉都不沾,生怕因為自己想吃肉,而把家給吃窮了。

當然了,慢慢的當我有了金錢觀念之後,這種情況就=不再發生了。

之所以拿我個人的童年趣事來跟大家分享,就是想讓大家明白一個現實: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的孩子。

別總對孩子哭窮:孩子是無辜的,不想帶著內疚生活

很多家長特別喜歡給孩子說一大堆所謂的掏心窩子的話,從各種角度分析,讓孩子明白自己對他的付出的有多大多大,這除了讓雙方心理都倍感沉重之外,其實一點用都沒有!

為了孩子拼命工作掙錢!難道沒有孩子,你就不努力工作了?

生孩子疼,那不是孩子的錯,畢竟孩子沒有選擇的權利,是你想生,孩子才能出生,孩子說話不管用!

孩子其實真的不需要每天為了這些而內疚,有因必有果,我們很多家長自己做得決定,卻想讓孩子來承擔結果,這其實是不公平的!你的選擇不該讓孩子跟你一起承擔後果。

我們常說苦中作樂,你要儘可能的從中尋找快樂,讓自己跟孩子都能開心,而不是一味的放某一面,讓自己和孩子感到壓抑。

別總對孩子哭窮:孩子是無辜的,不想帶著內疚生活

知乎上有位媽媽說過一句話:商場裡最傻的不是花錢不眨眼的人,也不是猶豫半天不敢買的人,而是那些猶猶豫豫,好不容易下定了決心買單,事後又後悔的人,買完了不能退,各種覺得虧的慌的人。

前者就是所謂的"有錢難買爺高興",花錢了,也快樂了;後者知道自己不能買,就算有些不甘難過,但最終都會忘掉。唯有這錢都花了,還落不上高興的人,最傻,既失去了金銀,還讓自己糟心,蛇豆沒得到。

買東西如此,養孩子,亦是如此。

孩子是無辜的,別總讓孩子帶著負罪感生活!他們不應該一輩子活在內疚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