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路心语】我的小菜园

文/紫墨柔

【师路心语】我的小菜园


因为种了二分多地的菜园,村人和同事都说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师路心语】我的小菜园


【师路心语】我的小菜园


【师路心语】我的小菜园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伴着和煦的阳光,在柔和的春风吹拂下,蔬菜们茁壮成长:韭菜柔嫩,蒜苗碧绿,菠菜舒展,生菜青翠。再过几日,菜花儿又次第绽放,黄色的是油菜芥菜花;紫又带白的是萝卜花;锥形的花苞上顶着四瓣粉红色花片的,是面条菜花;那小小的,犹如满天星斗,淡紫色的,是盐荽花。这些花儿,数那油菜花最显眼,一丛丛,一簇簇,旁若无人的开在春天,煞是雍荣华贵,引得那蜜蜂前来,嗡嗡的闹着。还有那白色的蝶儿,翅膀扇动,舞姿翩然,真是一幅绝美的田园风景画!

【师路心语】我的小菜园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榆钱钱大,要种棉花”、“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真的非常佩服先人们,能把农作种植的经验与时令节气相联系,并以谚语的形式传之于后人。有了这样的谚语作指导,再加上老人常挂嘴边的“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作物的栽种似乎容易了许多。但在我看来,真正做起来,绝没有说的那么简单。如果没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作为支撑,光凭勤快和胆识,仍会处于“雾里看花花非花,水中望月难捉月”的尴尬境地。

菜吃来虽爽口,但种植的过程会付出艰辛的劳动。铺肥、剜地、平整、播种、浇水、除草、打药,这是种植每种蔬菜必有的过程。当然由于种类不一,方式方法还会有所增加调整。有的需撒种后再搂平、踩实,有的又需起垄、搂沟。

【师路心语】我的小菜园


【师路心语】我的小菜园


【师路心语】我的小菜园


下以种植油菜为例,详解其过程。首先,要铺撒底肥,当然有机肥最好(猪类鸡粪牛粪羊粪等发酵后使用)。由于地块狭小,只能用原始的工具——铁锨,一锨锨剜之。剜后,用铁耙搂平。由于油菜种籽太小,撒时要掺入泥土(沙土最好),这样会出苗均匀。撒种后再用铁耙搂平,然后用脚排着踩平。油菜种在土地湿润、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一二天就会发芽,三四天苗就会出齐。但其容易生病灾,需及时喷洒农药。如果有时间,手捉更好,绿色食品嘛。再过十几日,采上一把,洗尽,葱姜蒜辣椒爆香,再加入海米,亦或加入香菇,一盘海米油菜、香茹油菜出锅,再来一盘香椿拌豆腐,一盘鸡蛋粘韭莱,几条刚钓的、加入花椒茴香叶的野花鲫鱼,来上二两小酒,配一碗槐花汤,劳动大餐生成,美哉快哉!

【师路心语】我的小菜园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同样,我国已发掘的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有大量的瓠和菱角,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出土有菱角和甜瓜子等,说明当时已知采集这些植物食用。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和西安半坡遗址出土有芸薹属(可能是油菜、白菜或芥菜)种子,说明有些地区在七八千年前已开始栽培蔬菜。到了西周和春秋时期,《诗经》中有不少有关蔬菜的诗句,反映当时有了专门栽培蔬菜的菜圃,同时还在春夏两季将打谷场地耕翻后用来种菜等。可以说,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基因。自从三皇之首的伏羲教人们“作网”,炎帝号称“神农氏”,教人们播种收获,就这样以"渔樵耕读”为代表的农耕文明,千百年来在华夏大地得以延续并传承,聚族而居、男耕女织是其最突出的特色,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理念也已根植于心。现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种植模式和方法已发生根本转变,但勤劳俭朴勇敢的优良传统没有丢,中国人正意气风发的用勤劳智慧的双手,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不断推向前进,奋力谱写壮丽辉煌的华章!

【师路心语】我的小菜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寻一方乐土,让心灵回归平静,还时有收获,幸甚至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