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早教的三個誤區,你還在犯嗎?

生了寶寶後,我就做了全職媽媽,一是沒有人帶,二是我自己想給寶寶更好的陪伴。之前有想過報早教班,為什麼最終沒有報呢?一是我一個人心有餘而力不足,二是正好又趕上疫情。這一轉眼,我家七寶就八個多月了,我感覺自己越來越不懂怎麼帶她了,她的身心在飛速地發展,而我的教育知識跟不上,沒辦法好好引導她。我漸漸明白不能再簡單的只是陪玩了,我急切地需要有計劃有系統的早教知識,來達到更好質量的陪伴,這也是我親自帶孩子的原因。

這幾天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參加了年糕媽媽的一個早教體驗課,經過第一天的學習,我明白了原來自己一直對早教有幾點誤解。

我們通常所講的早教特指孩子在0-3歲,也就是嬰幼兒階段所接受的教育。很多家長加入早教的大軍,要麼是想要培養高智商的孩子,要麼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其實,早教真正的目的應該是促進孩子的體魄、心理和人格的健康發展。

關於早教的三個誤區,你還在犯嗎?


其實,已經有大量的實驗研究證明,在生命最初階段接受科學、適時的教育能為孩子今後一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0-3歲是人類一生中發育最快的階段,稱為黃金髮育期。

誤區1:早教就是去早教班

其實,早教並不等同於去上早教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家庭教育可以說是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因為真正的教育是滲透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刻畫在家人的言行舉止中。如果父母只想著依賴早教班一週一兩節課的時間,但平時在傢什麼都不做的話,早教效果會大打折扣。

真正的早教不需要高大上的場所,不需要昂貴的學費,家裡的臥室、客廳就是寶寶的早教園地,而爸爸媽媽就是最好的早教老師。

誤區2、早教就是學知識

早教其實不是給寶寶灌輸知識,而是通過各種豐富的親子活動引導寶寶去探索,去體驗,去發現,讓她順利發展運動、認知、語言、社會交往等各項能力。通俗一點,就是和孩子玩各種遊戲。

誤區3、早教就是陪孩子隨便玩

早教的陪玩和沒有目的的逗玩是有本質區別的。早教從定義上講,是在0-3歲,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早期教育。【每項早教活動都是經過精細設計的】,去鍛鍊寶寶在【特定月齡階段】的特定能力。

關於早教的三個誤區,你還在犯嗎?


其實更多的家長,最大的難題,不是場所,也不是時間,而是不知道怎麼科學陪玩,孩子一個月一個月長大,玩法又得怎麼變呢

早教是有目的、有計劃、有體系的科學陪玩,那怎麼樣才叫科學呢

1、月齡要適配

在0-3歲這個階段,寶寶的身心是在飛速發展的,不同的月齡,發育的情況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一定要選擇適合孩子月齡的活動。比如6月齡的寶寶通常對聲源表示興奮和好奇,也非常喜歡自己製造的聲音,這時候我們的早教活動裡就可以加入不同形式的聽覺刺激和樂器探索,促進寶寶感官發展。7月齡的時候寶寶大運動發展得更好了,聽到音樂,肢體也會有更明顯的反應,那這時候,加入音樂律動操,既能鍛鍊寶寶的大運動,又能增加他的音樂感知。

因此,只有每個月根據孩子的月齡特點去搭配遊戲,才能最高效的培養寶寶能力。

✨2.發展要均衡

早教有五大領域,它包括:大運動、精細動作、認知、語言和社會交往。

比如10月齡的寶寶,除了可以引導他玩扶走遊戲,發展大運動;玩敲小鼓,鍛鍊雙手精細動作;你還可以開始親子閱讀,發展基礎認知;或者唱兒歌、學習疊詞,教寶寶發音;社會交往方面可以多帶寶寶接觸陌生人、學習一些禮貌動作。

五大能力的均衡發展,可以說是寶寶們日後智商、情商、體能發展的基礎。所以,在家早教時,家長要記得,不能只發展某一個領域,而是要創造豐富的遊戲,全面鍛鍊寶寶各項能力。

✨3.教具要豐富

對於小寶寶來說,這個世界是陌生又充滿驚喜的。3歲以前,孩子並沒有抽象思考的能力,只能用自己的味覺、嗅覺、視覺、聽覺和觸覺,來觀察和判斷這個世界,積累認知,學會思考。所以我們要提供各式各樣的材料、教具,讓孩子去觸摸、把玩和探索,進行豐富的活動。

像我們最常見的球,就是很好的早教玩具。比如洞洞球,寶寶可以通過抓捏,鍛鍊精細動作;各種觸摸撫觸球,可以很好的激發觸覺感官體驗;還有海洋球、沙灘球等等,不同設計的玩具,能有不同的豐富玩法。在早教中,我們要儘可能多地提供給寶寶優質的玩具,讓他去體驗和成長。

關於早教的三個誤區,你還在犯嗎?


也許很多家長也和我一樣走進了同樣的誤區,其實早教真的沒有那麼遙不可及,它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